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修订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修订版)
ISBN:978-7-300-33904-7 条码:
作者: 洪汉鼎  相关图书 装订:
印次:1-1 开本:异16
定价: ¥159.00  折扣价:¥143.10
折扣:0.90 节省了15.9元
字数: 286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358页
发行编号:339047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5-04-15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从诠释学概念、诠释学的早期发展、19世纪的普遍诠释学、当代诠释学的形成、当代诠释学的发展和争论等方面全面系统而历史地展现了诠释学这门哲学学科的丰富内涵。本书特别指出理解从来就不是一种对于某个所与对象的主观行为,而是属于效果历史的,诠释就是陌生性与熟悉性、过去与现代的综合。当代诠释学的最新发展是以理论与实践合一为任务的哲学诠释学,或者说是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这种诠释学既不是一种理论的一般知识,又不是一种应用的技术知识,而是综合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崭新的人文学科,这门学科本身就包含了批判和反思。

作者简介:
洪汉鼎,我国著名斯宾诺莎哲学、当代德国哲学和诠释学专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哲学名誉博士,台湾成功大学文学院客座讲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伽达默尔著作集汉译与研究”首席专家。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大学受教于贺麟教授和洪谦教授;70年代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担任贺麟教授的助手;1983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资金,赴德国进修两年;1992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5年任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客座教授;2001年后在台湾多所大学任教。

章节目录:
第一章 诠释学概念
第一节 诠释学与赫尔默斯
第二节 诠释学学科与诠释学哲学
第三节 独断型诠释学与探究型诠释学
第四节 诠释学的六种性质规定及三大转向
第二章 诠释学的早期发展
第一节 古代诠释学
第二节 中世纪诠释学
第三节 宗教改革时期诠释学
第四节 17世纪和18世纪诠释学
第三章 19世纪的普遍诠释学
第一节 阿斯特的普遍诠释学设想
第二节 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诠释学构造
第三节 历史学派的诠释学思想
第四章 当代诠释学的形成(上)
第一节 狄尔泰为精神科学奠定认识论基础
第二节 胡塞尔的本质现象学和先验现象学
第五章 当代诠释学的形成(下)
第一节 瓦尔登堡的保尔·约尔克伯爵的历史性思想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诠释学转向
第三节 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
第六章 当代诠释学的发展和争论
第一节 贝蒂的作为精神科学普遍方法论的诠释学
第二节 哈贝马斯的批判诠释学
第三节 利科尔的现象学诠释学
第四节 作为实践哲学的当代诠释学
总结

精彩片段:
本书初版于2001年,时间匆匆,十八年过去了。当时汉语学界诠释学的研究和发展才刚开始,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正在酝酿,时至今日,汉语学界的诠释学可以说不仅在思想范围上、在成果数量上,而且在研究品质上、在学术力量上都有了很大的积累、更新乃至突破。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先后联合海峡两岸和港澳学术机构主办或协办了14届“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了14辑《中国诠释学》集刊,2015年牵头成立了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诠释学专业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了西方诠释学研究中心,那里每年培养好几位诠释学研究博士;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不仅多年一直开设诠释学的“真理与方法”课程,而且致力于其与中国经典诠释的比较研究;复旦大学中文系有中国经学的诠释学研究;深圳大学的国学院,儒学与诠释学的研究走在了前列;大连理工大学英语系有文学与诠释之关系研究,并计划出版《文学与诠释》;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开展了汉传佛教与诠释学的重要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还办了“诠释学研究”栏目,并出版了《理解之路——诠释学论文选粹》。这些诠释学研究基地可以说共同促进着汉语学界诠释学事业乃至中国诠释学学科的蓬勃发展。
汤一介先生生前曾提出创建“中国解释学”,余敦康先生也提出“诠释学是哲学和哲学史的唯一进路”,我本人特别强调将诠释学作为沟通中外古今思想之桥梁,是开拓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创建中国经典诠释学是一项重要的学术理论工程,其最有益而可靠的途径是:既要深入理解西方诠释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当代哲学诠释学理论,特别是全面掌握伽达默尔诠释学思想和理论及当代的发展,又要全面整理中国经学的漫长经验与历史及其训诂学、考证学、文字学、文献学、注释学等学问,以经学的现代化作为出发点来建立一门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经学又高于西方诠释学的中国经典诠释学。我认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从而在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话语系统上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