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第二版) - 高职高专艺术学门类“十四五”规划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第二版) 高职高专艺术学门类“十四五”规划教材
ISBN:978-7-5772-1658-4 条码:9787577216584
作者: 李卓,何靖泉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2-1 开本:大16开
定价: ¥59.00  折扣价:¥56.05
折扣:0.95 节省了2.95元
字数: 235千字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数: 128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5-04-09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城市公共环境设施概述(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概念、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发展、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发展趋势、东西方公共环境设施差异),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要素(城市文化与公共环境设施、人体工程学与公共环境设施、公共环境设施的形态要素、公共环境设施的材料与工艺、公共环境设施的色彩运用),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分类和内容(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分类、公共信息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公共休息服务设施、公共游乐健身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照明设施、公共管理设施、公共配景设施、无障碍设施),公共设施的设计方法与程序(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方法、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基本程序),城市环境中公共设施的应用(城市广场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园林景观区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城市居住区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城市商业街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城市交通空间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简介:
李卓,女,辽宁轻工职业学院环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讲“透视学”“工程制图”“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展示设计”“室内外表现技法”“公共设施设计”等课程。多次获得学院教学质量奖,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花样设计分赛”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张江杯”工业设计大赛获专利,在第九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被评为最佳指导教师,在全国应用型人才技能大赛中指导学生获二等奖。本科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研究生就读于大连工业大学,至今工作于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章节目录: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城市公共设施概述 /1
第一节 城市公共设施的概念 /2
第二节 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概况 /4
第三节 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趋势 /7
第四节 东西方城市公共设施的差异 /10

第二章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要素 /13
第一节 城市文化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 /14
第二节 人体工程学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 /16
第三节 城市公共设施的形态要素 /22
第四节 城市公共设施的材料与工艺 /24
第五节 城市公共设施的色彩运用 /27

第三章 城市公共设施的分类和内容 /31
第一节 城市公共设施的分类 /32
第二节 公共信息设施 /35
第三节 公共交通设施 /38
第四节 公共休息服务设施 /42
第五节 公共游乐健身设施 /48
第六节 公共卫生设施 /51
第七节 公共照明设施 /55
第八节 公共管理设施 /58
第九节 公共配景设施 /61
第十节 无障碍设施 /67

第四章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原则、方法和程序 /71
第一节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原则 /72
第二节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方法 /78
第三节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程序 /83


第五章 城市环境中公共设施的应用 /92
第一节 城市广场公共设施设计 /93
第二节 城市公园公共设施设计 /98
第三节 城市居住区公共设施设计 /105
第四节 城市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设计 /107
第五节 城市交通空间公共设施设计 /114

参考文献 /122

精彩片段: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公共设施概述,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要素,城市公共设施的分类和内容,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原则、方法和程序,城市环境中公共设施的应用,力图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教学与设计实践完美结合。本书选取了世界范围内优秀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案例,并进行了细致的案例分析。本书选取的这些案例具有创意性、前瞻性、概念性、系统性和可实践性,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灵感。
本书不仅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的教材,而且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书,还适合广大专业爱好者阅读。

书  评:
1.权威指导,引领教学。依托相关院校,经相关专家指导,广泛联系全国专业领导、专家和老师,组编高质量的系列教材,以引领教学和人才培养。 2.立足课堂,方便一线。为方便一线教学,系列教材注重立足课堂,既有经典的传统专业教材,又有新兴的专业教材,且课件、PPT、挂图等配套元素齐全,融入了最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符合教改主题,以探索、引领人才培养模式,能广泛适应各层次的教学需要。 3.反映改革,凝聚成果。由优秀的院校和老师牵头,带领各地各类院校共同组编,将教改要求和成果融入其中,反映最新教学理念、要求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兼收并蓄的思想,层次分明,能满足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学要求。 4.工学结合,能力培养。结合实际,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培养。有的教材采用工学结合,项目引导的编写模式,有的教材按照传统章节形式进行编写,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最合适的理念和体例进行编写,力求使教材适应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需要。 5.任务驱动,任务导向,双证沟通。立足院校教学和学生的特点,所编教材全面反映当前教学改革的成果,切实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实践和素质教育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