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营意筑境——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特色教育丛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系列教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项目批准号:21ZD25)教研建设成果)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营意筑境——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特色教育丛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系列教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项目批准号:21ZD25)教研建设成果)
ISBN:978-7-300-33248-2 条码:
作者: 吕桂菊  相关图书 装订:
印次:1-1 开本:16
定价: ¥78.00  折扣价:¥70.20
折扣:0.90 节省了7.8元
字数: 11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332482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5-01-3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以传统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培养现代景观实践中的中国园林设计思维和方法为目标,介绍了传统文化语境下的现代景观创新设计的重要内容。本书主要从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内外结合意幽远、庭院深深深几许、秘境指引显章法、处处玄机有巧技、匠心营造有门道、一勺则江湖万里、一峰则太华千寻、四时变化有情暖九个方面来阐述。本书对传承中国园林设计思维、完善知识结构、开阔设计思路、提高对中国园林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是传统文化语境下的现代景观创新设计的重要内容。

作者简介:
吕桂菊,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传统园林现代演绎、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出版著作2部,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传统园林现代演绎》,省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省研究生优质课程负责人,以第一作者教学获奖30余项,以第一作者作品获奖15余项。

章节目录:
1. 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
1.1 传统园林
1.2 现代景观
1.3 中国传统园林类型
2. 内外结合意幽远
2.1 意在笔先,融情入境
2.2 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2.3 文景相依,诗情画意
2.4 摹仿胜景,诗化自然
2.5 现代演绎与现代景观
3. 庭院深深深几许
3.1 山水中心,统筹全局
3.2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3.3 欲扬先抑,柳暗花明
3.5 园中有园,内向外向
3.6 现代演绎与现代景观
4. 秘境指引显章法
4.1 铺地材料
4.2 铺地纹样
4.3 路径章法
4.4 现代演绎与现代景观
5. 处处玄机有巧技
5.1 主景与对景
5.2 渗透与层次
5.3 引导与暗示
5.4 高低与起伏
6. 匠心营造有门道
6.1 傍池筑台——榭
6.2 似船非船——舫
6.3 曲长则胜——廊
6.4 停憩游行——亭
6.5 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景墙
6.6 变化多端——门窗洞口
6.7 现代演绎与现代景观
7. 一勺则江湖万里
7.1 贵在曲折
7.2 池岸处理
7.3 水有清音
7.4 现代演绎与现代景观
8. 一拳则太华千寻
8.1 功能作用
8.2 造物材料
8.3 类型方法
8.4 现代演绎与现代景观
9. 四时变化有情暖
9.1 繁花似锦,袅袅余音
9.2 酌古参今,师法自然
9.3 寓诗于景,四时造景
9.4 极深研几,精在体宜
9.5 现代演绎与现代景观

精彩片段:
1.1? 传统园林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游憩境域。在中国,园林发展历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以及明清时期,艺术体系与艺术风格不断完善和成熟。园林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商周的“囿”,“囿”是以畜养禽兽供帝王贵族狩猎和游赏的境域,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约公元前 11 世纪),灵囿除了筑台掘沼为人工设施外,其他全为自然景物。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苑,规模宏伟壮丽。而西汉的园林则是一种山水建筑园,有些贵族、富豪建造了自己的私园,规模比宫苑小,内容仍不脱囿和苑的传统,但以建筑组群结合自然山水成为突出特征,园中有大量建筑组群,其景色还是比较粗放的。这种园林形式一直延续到东汉末期。
魏晋南北朝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这些变化也引起了园林创作的变革:园林形式由粗略地模仿真山真水转到用写实手法再现山水;园林植物由奇花异木转到种草栽树,追求韵致;园林建筑不再徘徊连属,而是结合山水列于上下,点缀成景。南北朝时期的园林是山水植物和建筑相互结合组成的山水园。
中国园林从建筑宫苑演变到山水建筑宫苑的转折点出现在隋朝,以隋炀帝在东都洛阳营建的西苑最为著名。西苑的风格明显受到南北朝自然山水园的影响,以湖、渠水系为主体,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其在布局上继承了汉代“一池三山”的形式,十六组建筑庭园分布在山水环绕的环境之中,成为苑中之园。
唐朝国力强盛,长安城宫苑壮丽,比较著名的有麟游县天台山的九成宫和临潼县骊山之麓的华清宫。九成宫是避暑的夏宫,华清宫是避寒的冬宫。
北宋时建筑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亭台楼阁在这样一个山水兼胜的境域中因势布列,与群植的树木花草相映成景。这种全景式地表现山水、植物和建筑之胜的园林,称为山水宫苑。
明中叶至清初,是我国江南园林硕果累累的黄金时期。其典型代表为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扬州影园,物质环境中寓藏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彰显出苍凉廓落、古朴清旷的特征。而乾隆时期集中兴建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成为我国园林发展史上并驾齐驱的高峰,被认为是整个封建社会园林创作的总结,全面体现了传统园林的美学思想和文化追求。
中国传统园林是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园林。它们经过各个朝代的洗礼以及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逐渐发展成熟,是中国最具特色和蓬勃发展的园林。这一时期的园林为统治阶级服务,以追求景观的视觉美和精神寄托为目的,园林封闭内向,造园家多为工匠、文人和艺术家。中国传统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是世界艺术之奇观。
1.1.1 构成要素
中国传统园林主要由山石、水体、植物、建筑所构成。山为骨架,水为血液,植物为毛发,建筑为眼睛,它们通过巧妙地布局,相互映衬、相互融合,共同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充满诗意和哲理的环境。传统园林中山石包括筑山、叠山、置石等。筑山是通过大规模的填土填石来建造山体,实现地形的起伏变化,多见于皇家园林。如在颐和园的修建中,将开挖昆明湖时取出的土石方就近堆积成万寿山。
叠山是用石或土堆叠成假山,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传统园林扬州个园(见图 1–2)的四季假山最负盛名:“时景是命题,春山是开篇,夏山是铺展,秋山是高潮,冬山是结语。”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通常作独立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石头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美,能够用简单的形式体现较深的意境,达到“寸石生情”的艺术效果。北宋米芾——11 世纪中叶中国最有名的藏石、赏石大家,他创立了一套理论原则,即“瘦、透、
漏、皱”四字诀。
我国传统园林自南到北,几乎无园不水。水体作为园林中重要的构景要素之一,给人以清澈、明净、近人、开怀的感受,具有视线无限延伸的作用,形成远景线,扩大空间。水体在园林中好似画面的空白,使得园林虚实相生、刚柔相济。
植物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植物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传统园林中植物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如拙政园的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等。
传统园林中的建筑一反宫廷、宅邸的严整、对称布局,完全自由随意,有山有水、高低错落,以这种千变万化的布局强化了与自然环境的嵌合关系。同时,利用木框架结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通透、流动的可能性,把建筑物的小空间与自然界的大空间联通起来。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