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的政治:比较分析中的历史制度主义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结构化的政治:比较分析中的历史制度主义
|
ISBN: | 978-7-300-33656-5 |
条码: | |
作者: |
[美]斯文·斯坦莫,凯瑟琳·西伦,弗兰克·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 |
印次: | 1-1 |
开本: | 异16 |
定价: |
¥108.00
折扣价:¥97.20
折扣:0.90
节省了10.8元
|
字数: |
35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336565 |
每包册数: |
11
|
出版日期: |
2025-05-13 |
|
内容简介: |
本书汇集了八篇关于历史制度主义研究的原创文章,梳理了历史制度主义的方法论、理论基础及其对比较政治学的贡献。第一章从理论层面整体探讨历史制度主义的定义、主旨与理论前提,通过比较这一分析路径同早期制度分析和理性选择分析的差异,阐明其研究特色与前沿议题。第二章到第八章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方法,对跨国案例展开实证分析,具体讨论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以及动力机制,观念创新与制度约束的互动关系,制度结构对政策结果的因果作用等议题。八篇文章系统展示了历史制度主义的解释力,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概况、分析工具及方法应用。
|
作者简介: |
斯文·斯坦莫(Sven Steinmo),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政治科学系助理教授。他在《世界政治》和《政治与社会》等多种期刊上发表了关于医疗政策、税收政策、英国政治和斯堪的纳维亚社会主义的文章。 凯瑟琳·西伦(Kathleen Thelen),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 弗兰克·朗斯特雷思(Frank Longstreth),英国巴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师。 马雪松,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领军教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荣获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吉林省长白山青年拔尖人才。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政治学会青年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吉林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相关研究领域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现代国家制度建设、中西近代政治史。近年来出版专著及参编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及译文120余篇。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比较政治学中的历史制度主义 凯瑟琳·西伦(Kathleen Thelen)斯文·斯坦莫(Sven Steinmo) 一、历史制度主义:定义与路径 二、是否在重新发明轮子 三、历史制度主义与理性选择 四、历史制度主义者的研究规划 五、历史制度主义的前沿 六、结论 第二章劳动力市场制度与工人阶级的力量 博·罗思坦(Bo Rothstein) 一、制度因素与工人阶级的组织力量 二、解释工会化 三、比较公共失业体系 四、历史比较 五、瑞典的案例 六、总结和结论 第三章博弈规则:法国、瑞士与瑞典的医疗政策制定逻辑 埃伦·M. 伊默古特(Ellen M. Immergut) 一、问题 二、替代性解释 三、博弈规则 四、三个案例 五、结论 第四章从凯恩斯主义到货币主义的运动:制度分析与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政策 彼得·A. 霍尔(Peter A. Hall) 一、英国的政策演变 二、利益、观念与制度 三、政策进展 四、结论 第五章政治结构、国家政策与产业变迁:美国与普鲁士的早期铁路政策 科琳·A. 邓拉维(Colleen A. Dunlavy) 一、比较的理由 二、早期的铁路政策 三、对差异现象的解释 四、变革的19世纪50年代 五、结论 第六章制度与政治变迁:1820—1896年英国和美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维多利亚·C. 哈塔姆(Victoria C. Hattam) 一、难题 二、国家结构、意识形态与劳工策略 三、国家结构与劳工策略 四、英国劳工和法院 五、解释性的转折:19世纪早期的生产者和国家 六、结论:历史视角下的国家结构和劳工策略 第七章观念与有限创新的政治 玛格丽特·韦尔(Margaret Weir) 一、解释美国的就业政策模式 二、为就业政策设置界限 三、界限内的创新 四、美国政策制定中的观念、政治与行政管理 五、结论 第八章美国和英国工作福利计划的建立:政治、观念与制度 戴斯蒙德·S. 金(Desmond S. King) 一、工作与福利的结合 二、制度和政策遗产 三、工作福利改革 四、结论 索引
|
精彩片段: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关注宏观历史变革和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者,推动国家理论、制度分析与历史研究走向融合。政治学领域的新国家主义学者通过批判社会中心主义,将微观层面的政治行为和利益关系,以及宏观层面的制度架构和历史进程,整合到国家理论之中。新制度主义学者重视现代主义的历史比较法与经验主义的分析归纳法,在历史社会学、比较政治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组织社会学等领域,形成了富有启发意义的制度理论成果。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政治学版图中,新古典经济学影响下的理性选择理论学者与历史社会学影响下的新国家主义学者,均意识到历史和制度的重要性,集中探讨了国家与社会革命、美国政治与法团主义等现实议题。斯蒂芬·克拉斯纳(Stephen Krasner)通过比较历史分析,对国家内部环境与制度变迁进行研究并提出了间断均衡模型。西达·斯考切波(Theda Skocpol)主张社会科学研究应找回国家,从中观角度探讨了国家在制度格局中对经济社会过程的影响。霍尔则在对英国与法国的比较研究中,论证了历史传统和制度背景如何对两国政治经济政策产生不同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关于政治实践的制度主义分析路径。正是由于历史社会学、新国家主义、比较历史分析、比较政治经济学对制度研究的重视程度日渐增加,新制度经济学对理性选择理论的渗透日渐深化,建构主义思潮下部分政治学者对新国家主义分析路径日渐背离,关注历史情境和制度要素的政治学者开始倾向于提炼共同的理论议题、巩固稳定的方法基石。 1987年,美国中西部政治学协会政治经济学分会举办了一场圆桌研讨会,主题是“历史与制度变迁理论”。与会学者探讨了结构主义与方法论个人主义、比较案例分析与新实证主义之间的张力问题,主张政治科学领域急需一条区别于传统的新制度主义研究路径。1990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举办了以“历史制度研究”为主题的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斯考切波和霍尔提出“历史制度主义”这一术语。两年后,博尔德分校会议论文集《结构化的政治:比较分析中的历史制度主义》的出版,标志着“历史制度主义”的正式确立。西伦与斯坦莫共同执笔的第一章阐述了历史制度主义的基本内涵、流派特征与前沿进展。他们指出,历史制度主义在制度研究的中观层面开辟了新的理论空间,并强调中层制度分析的显著优势,即能够将政治进程的一般规律与偶然事件统合起来。这部著作收录了历史制度主义核心学者的八篇开创性成果,这些学者在比较政治经济学、比较政策分析等研究领域同样取得显著成就。 《结构化的政治:比较分析中的历史制度主义》主要包括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定义、理论前提、分析主题、前沿议题等内容,以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路径对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了具有研究特色和解释潜力的案例阐释,并论述了其与早期制度分析、行为主义、宏大理论、理性选择分析的不同之处。该书甫一出版,便在西方政治学界掀起新的研究浪潮,随之一大批研究者汇聚到这面旗帜下,充实并更新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工具。这部著作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理论整合与学术总结,历史制度主义的发展历程、研究任务、分析层次、探索范围由此初步明确。作为历史制度主义的开山之作,它在理论和现实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被国内外致力于政治制度研究的学者广泛引用。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