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哲学(经典人文课)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内容简介: |
《简单的哲学》将凝练的术语、生活化的案例与关于哲学大家及其思想的内容相结合,系统性地呈现了从论证到评价的哲学工具。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逻辑训练路径,旨在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与论证能力,帮助读者掌握运用哲学进行有效且健全思考的方法。
|
作者简介: |
皮特·福斯(Peter S. Fosl)是美国肯塔基州特兰西瓦尼亚大学哲学教授、PPE主席。他是《休谟的怀疑主义》(Hume’s Scepticism)的作者,《批判性思维的工具箱》(The Critical Thinking Toolkit)和《伦理学的工具箱》(The Ethics Toolkit)的作者之一,《“谋杀绿脚趾”与哲学》(The Big Lebowski and Philosophy)的编者,《哲学:经典文献》(Philosophy:The Classic Readings)的编者之一。 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是英国皇家哲学研究所学术主任,肯特大学荣誉研究员。他是《哲学家杂志》(The Philosophers’ Magazine)的创刊主编,曾为多家报纸和杂志撰稿,并为“公共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Public Policy Research)、“德莫斯”(Demos)和“康特波因特”(Counterpoint)等智库撰写文章。他是20多本书的作者、合作者或编者,其中包括《世界是如何思考的》(How the World Thinks)、《餐桌上的哲学思考》(The Virtues of the Table)、《自我的诡计》(The Ego Trick)、《重获自由》(Freedom Regained)和《理性思辨》(The Edge of Reason)等。
|
章节目录: |
第1章 论证的基本工具 1.1 论证、前提和结论 1.2 演绎 1.3 归纳 1.4 有效性和可靠性 1.5 无效性 1.6 一致性 1.7 谬误 1.8 反驳 1.9 公理 1.10 定义 1.11 确定性和可能性 1.12 重言式、 自相矛盾和不矛盾律 第 2 章 更多的高级工具 2.1 溯因推理 2.2 假说演绎法 2.3 辩证法 2.4 类比法 2.5 特例与例外证明规则 2.6 直觉泵 2.7 逻辑建构 2.8 操演性与言语行为 2.9 还原 2.10 表征 2.11 思想实验 2.12 有用的虚构 第 3 章 评价的工具 3.1 肯定、 否定与条件句 3.2 替代性解释 3.3 歧义谬误与模糊笼统 3.4 二值律和排中律 3.5 范畴谬误 3.6 其他条件不变 3.7 循环论证 3.8 合成与分割 3.9 概念的不连贯性 3.10 矛盾/对立 3.11 换位法、 换质位法、 换质法 3.12 反例 3.13 标准 3.14 信念/反 信念 3.15 错误论 3.16 虚假二分法 3.17 虚假原因 3.18 起源谬误 3.19 两难困境 3.20 是/应该的区分 3.21 蒙面人谬误 3.22 同样有罪 3.23 宽容原则 3.24 乞题 3.25 归谬 3.26 冗余 3.27 无穷倒退 3.28 拯救现象 3.29 自我挫败论证 3.30 充足理由律 3.31 可检验性
|
精彩片段: |
无论对初学者抑或专业人士而言, 哲学都是一件极其复杂且需要技巧的事, 它的目标与过程都令人心生畏惧。 正如外科手术一样, 哲学不但需要我们掌握一些知识, 同样还需要特定的工具以及使用它们的技艺。 《 简单的哲学》 与 《 好用的哲学》 这套书便可被视为此类工具的收集和汇总。 然而, 不同于外科医生或木匠大师的工具, 这套书中的工具是概念性的, 它们主要用于进入、 分析、 批判与评价哲学概念、 论证、 视野和理论。 这套书有多种阅读方法。 想要了解哲学关键问题的普通爱好者, 可以一页一页地读; 想要学习哲学基本方法的初学者, 可以把它视为教材; 假如有人想要快速地找到某个哲学概念和方法的解释, 他还可以把这套书当成参考词典。 换言之, 初学者抑或哲学专家都能从这套书中方便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 而这些内容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阅读众多文献才能掌握。 这便是这套书的目的。 在这套书的第三版中, 我们增加了16 个新条目, 对内容进行了扩充, 并对其他大部分内容进行了查阅和修订。 这套书的章节仍然从基本的论证工具深入更复杂的哲学概念和原理。 书中贯穿着各种评估工具、 根本法则、 基本原则和重要概念间的区分。 最后, 以对哲学思考之局限性的讨论为结束。 通过每一章节, 都会打开一些切入点, 进入当代哲学关注的复杂话题。 这套书的构思意在呈现多元化。 这就是说, 我们尽力尊重欧陆和英美这两种哲学传统。 这两种西方哲学思想经常发生冲突, 彼此都以批判性的怀疑和蔑视目光来看待对方。 尽管这两种哲学传统也从未截然不同, 但最后一个可以说, 明确同时植根于二者的主要人物, 是18 世纪哲学家伊曼努尔 · 康德 (1724—1804) 。 在康德之后, 欧陆哲学传统追求的思想路线是由德国和英国的唯心主义、 现象学、 存在主义、 符号学、 结构主义和各种后结构主义风格描绘的, 有时也与文学批评混合在一起。 相比之下, 英美哲学首先经历了经验主义、 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 然后转向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 这套书致力于认同这样一种观念, 即每一种传统都有其价值,最丰富、 最真实的哲学研究方法都来自这两种传统。 这套书的各部分或章节由紧凑的条目组成, 每个条目都包含对其所处理问题的工具性解释、 使用中的工具示例, 以及关于工具范围和限制的指导。 每个条目都与其他相关条目交叉引用———通常以明确的方式, 但有时也以我们认为既新颖又具有启发性的方式。 读者可以按照交叉参考和推荐读物, 从一个条目到另一个条目, 绘制出自己的阅读路径。 标有星号的推荐读物对读者来说更容易理解, 相对来说也不那么具有技术性。 在正文的前面还有一个互联网资源列表。 我们推荐的读物是专业读者应该了解的近期以及历史中的重要文本。 但推荐读物也包括介绍性文本, 这些文本将为初学者提供相关主题的更广泛的说明。 其他推荐读物只是向读者提供一些关于该主题的重要范围的指引。 若要成为一名雕刻大师, 不仅需要选取和使用工具的技巧, 同样需要天赋、 想象力、 实践、 毅力, 有时还需要勇气。 同样, 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些哲学工具, 也无法让一个初学者一夜之间成为哲学大师。 这套书所要做的是让读者掌握技能、 能力和技巧, 我们希望这样能帮助各位更好地进行哲学思考。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