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投资权益保护法律实务(法律硕士精品系列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一带一路”投资权益保护法律实务(法律硕士精品系列教材)
|
ISBN: | 978-7-300-34112-5 |
条码: | |
作者: |
岳树梅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 |
印次: | 1-1 |
开本: | 16 |
定价: |
¥58.00
折扣价:¥52.20
折扣:0.90
节省了5.8元
|
字数: |
30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341125 |
每包册数: |
11
|
出版日期: |
2025-06-30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西南政法大学岳树梅教授主编的一本系统讲解“一带一路”投资权益保护法律实务的法律硕士研究生专业教材,系“法律硕士精品系列教材”中的一种。本书紧扣“一带一路”投资权益保护中的法律实务问题,覆盖投资准入、安全审查、合同权益、知识产权、劳工权益、数字经济、争端解决等核心领域,以“基础理论—案例分析—知识拓展”为逻辑架构,既深入解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制度、双/多边国际条约规则及中国的海外投资保护机制,又选择相关领域的典型案例,结合“一带一路”投资实践中的典型问题,分析讲解投资权益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和解决方案。 本书采用专题讲解+案例分析的方法,融合国际投资法理论与实务经验,兼顾法律硕士教学需求与企业实务参考价值,适合作为高校涉外法治课程教材,亦可为“一带一路”投资企业法务、涉外律师及政策研究者提供操作指南,是推动“一带一路”投资法治保障的重要参考著作。
|
作者简介: |
岳树梅,女,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经济法方向负责人,核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法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重庆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在《法学评论》《现代法学》《法学》《政治与法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8部。获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二等奖1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主持并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司法部、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庆市社科联等重点项目15项。80余项智库成果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被中央办公厅、中央国安办、全国政协等部门和机关采用。获评2023年度重庆市三八红旗手、2022年“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2023年重庆市优秀法学法律工作者。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一带一路”投资准入中的权益保护法律实务 1 基础理论 1 一、“一带一路”投资的相关概念 2 二、投资准入 5 三、“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投资准入制度 11 四、“一带一路”双边投资协定中的投资准入制度 19 五、“一带一路”多边条约中的投资准入制度 27 六、“一带一路”投资准入的救济 31 案例分析 35 一、典型案例 35 二、类案练习 43 知识拓展 44 一、拓展阅读 44 二、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45 第二章 “一带一路”投资安全审查的权益保护法律实务 46 基础理论 46 一、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 46 二、中国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机制 50 三、域外国家与区域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 56 四、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下中国海外投资利益的保护 67 案例分析 69 一、典型案例 69 二、类案练习 81 知识拓展 84 一、拓展阅读 84 二、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85 第三章 “一带一路” 投资合同权益保护法律实务 86 基础理论 86 一、国际投资中的投资合同的类型及其特点 86 二、“一带一路”投资合同缔结权益的谈判保护 93 三、“一带一路”投资合同未来权益的条款保护 101 四、“一带一路”投资合同权益的外部保护 105 案例分析 109 知识拓展 117 一、拓展阅读 117 二、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120 第四章 “一带一路” 投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实务 121 基础理论 121 一、“一带一路”投资的知识产权保护基本知识 121 二、“一带一路”投资的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和难点 125 三、“一带一路”投资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立法综述 128 案例分析 134 一、典型案例 134 二、类案练习 139 知识拓展 143 一、拓展阅读 143 二、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144 第五章 “一带一路” 投资的劳工权益保护法律实务 145 基础理论 145 一、跨国投资中的劳工权益风险 146 二、劳工权益保护制度 147 三、中资企业劳工权益风险产生的原因 156 四、中资企业劳工权益风险的防范措施 159 案例分析 161 一、典型案例 161 二、类案练习 167 知识拓展 168 一、拓展阅读 168 二、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169 第六章 “一带一路”投资的数字经济权益保护法律实务 170 基础理论 170 一、“一带一路”投资的数字经济概述 170 二、“一带一路”投资数字经济权益保护的重点和难点 175 案例分析 189 知识拓展 195 一、拓展阅读 195 二、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196 第七章 “一带一路”投资的争端解决权益保护法律实务 197 基础理论 197 一、投资争端 198 二、现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 199 三、以ICSID规则为主体的投资仲裁规则 206 四、双边/多边投资协定中的争端解决机制 211 案例分析 214 一、典型案例 214 二、类案练习 221 知识拓展 223 一、拓展阅读 223 二、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225
|
精彩片段: |
编写说明 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蓬勃发展,已从中国倡议变成全球行动,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贸易投资繁荣发展、强化公共卫生建设以及增进社会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带一路”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之一,截至2024年底,共有155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与我国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携手共建“开放之路”“和平之路”“创新之路”“繁荣之路”“健康之路”“文明之路”。在“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的推动下,“一带一路”投资增速明显:2018—2023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1800亿美元,年均增长5.9%。2024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39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以美元计为336.9亿美元,增长5.4%)。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2024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16556.5亿元人民币,增长1.4%(以美元计为2324.8亿美元,增长0.4%);完成营业额9882.1亿元人民币,增长4.5%(以美元计为1387.6亿美元,增长3.4%)。但在总结过去“一带一路”建设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过去的探索过程中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下,“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尤其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涉及面广,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风俗迥异,部分国家政局不稳、法治环境恶化,难以有效保障我国庞大的“一带一路”投资的合法权益。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完善领事保护工作机制,维护海外同胞安全和正当权益,保障重大项目和人员机构安全。”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明,要“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可见,“一带一路”投资权益保护属于国家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是作为资本输出强国和资本输入大国,我国目前“一带一路”投资权益保护途径有限,并在法理、机制、立法和司法等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难以满足当前“一带一路”投资活动对于高水平和高标准法律保护的现实需要。“一带一路”投资在投资准入、安全审查、投资合同、知识产权、劳工权益、数字经济、争端解决等方面的权益保护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例如,据统计,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已规划或在建“一带一路”项目3164个,总金额达4万亿美元。其中,约83%的项目处于在建状态,金额约3.32万亿美元;已竣工项目金额约5930亿美元;其余项目则处于搁置(643亿美元)、延迟(148亿美元)或取消(128亿美元)状态。这些数据表明,约有919亿美元的项目可能遇到了一定的挑战或阻碍(搁置、延迟或取消),投资安全风险显著,完善“一带一路”投资权益保护体系的任务十分紧迫。有鉴于此,本书通过“案例教学法”来探寻出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一带一路”投资权益保护的供需矛盾,并培养学生的思辨批判能力和实务运用能力。 除系统地梳理、介绍“一带一路”投资权益保护的专业知识之外,本书以法律实践分析为切入点,精选“一带一路”投资权益保护的真实案例,进行摘编节选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如此既有助于学生清楚地了解整个案例的来龙去脉,又能深化他们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培养他们将书面知识转化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学习、了解“一带一路”投资权益保护法律实务的教材,而且对于从事“一带一路”投资实务的人员,以及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行投资的中国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精品系列教材”建设项目的成果,由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从事“一带一路”投资权益保护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一线教师,以及法院中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法官共同编写而成。本书是各位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旨在促进理论成果向实践的转化和运用。 本书由岳树梅教授负责整体组织和编写工作,具体写作分工如下: 第一章:岳树梅; 第二章:宋云博; 第三章:徐忆斌; 第四章:杨光明、段玉林; 第五章:梁爽; 第六章:孟于群; 第七章:石晓玉。 此外,感谢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黄秋红和硕士研究生张文竹的编辑、校正及整理工作。 虽然本书在结构、内容上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但由于“一带一路”投资权益保护涉及领域广泛、内容复杂,受写作者时间和水平的限制,本书中内容遗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提供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本书再版时修订完善。 编者 2025年3月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