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心理学(第三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组织心理学(第三版)
ISBN: 978-7-300-33475-2
条码:
作者:
[美]埃德加·沙因(Edgar H.Schein)
相关图书
装订: 平
印次: 1-1
开本: 大32
定价:
¥79.00
折扣价:¥71.10
折扣:0.90
节省了7.9元
字数:
20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334752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5-07-01
内容简介:
作为世界公认的组织心理学和组织文化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沙因教授一生撰写了10余本著作,它们大多至今仍是企业管理者和研究人员的必读经典。本书是沙因撰写的第一部专著,是组织心理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为沙因开展组织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打下了根基。 本书首次将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跨学科理论融合,构建了组织心理学的完整理论框架,开创了组织心理学独立学科领域,打破了传统管理学仅关注组织结构和效率的局限,首次将 “人” 的心理与行为作为组织研究的核心对象,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参考,影响了后续的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成为现代组织管理的底层思维工具。 书中首次提出经典的四种人性假设,即理性-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性假设 ,颠覆了传统管理学对员工的单一化认知,推动管理者从标准化控制转向个性化激励。 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本书仍是全球众多高校管理学、心理学专业的核心教学用书,其理论依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实践、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以及公共组织改革。
作者简介:
埃德加?沙因(Edgar H. Schein)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荣誉教授,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世界百位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之一,组织心理学与组织文化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被誉为“组织文化之父”。享有盛誉的全球顶尖咨询专家,曾为苹果、通用电气、摩托罗拉、宝洁、惠普、壳牌、国际原子能机构等提供咨询服务。2009年获得美国管理学会的杰出学术实践奖,2012年获得国际领导力协会的终身成就奖,2015年获得国际组织发展联盟的组织发展终身成就奖。著有《组织心理学》《组织文化与领导力》《过程咨询》等经典名著。
章节目录:
第一部分 个体与组织 第 1 章 组织心理学的领域 组织心理学的多维视角 本领域的发展 系统论和发展观的推进作用 本书计划 第 2 章 组织中有关人的问题 组织是什么 组织的初步定义 正式组织的模型 组织是怎样创建的 招募、选拔、培训、社会化与岗位安置 利用与管理人力资源 组织各部分之间的协调与整合 组织效能、生存和发展 小 结 第二部分 动机与人性假设 第 3 章 人性,为什么难以捉摸 生物学谬论 社会 / 情境观 发展观 组织观 权变论 小 结 第 4 章 人性的管理学假设 引 言 理性 - 经济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 小 结 第 5 章 动机的发展观和情境观 引 言 人性的生物性起源 社会化和早期发展的影响 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 基本需要理论的回顾 工作价值和工作维度 小 结 第 6 章 人性的复杂性 权变论——对管理的启示 复杂人性假设的证据 正确看待动机和心理契约 第三部分 领导力与参与性 第 7 章 为什么分析领导力那么难 问题 1:确定谁是“领导者” 问题 2:“领导力”的范围是什么 问题 3:文化情境是什么 问题 4:任务是什么 问题 5: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发展阶段如何 分析领导力的诊断性框架 第 8 章 领导力理论和参与性 注重领导者:菲德勒的领导者匹配理论 注重任务 / 情境:弗洛姆的权变理论 注重下属: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 注重领导者行为:阿吉里斯的模型Ⅰ和模型Ⅱ 总结 1:任务取向与人员取向 总结 2:专制、协商、参与和授权 作为一系列职能分配的领导力 决策领域:任务本身、交互情境和组织政策 小 结 / 159 第四部分 组织中的群体 第 9 章 群体的结构与功能 群体的定义 组织中的群体类型 群体所履行的功能 影响群体中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整合的因素 何时不用群体 小 结 第 10 章 组织中的群际问题 群际竞争的某些后果 减少群际竞争的消极后果 预防群际冲突 对整合问题的展望 第五部分 组织结构与动力学 第 11 章 作为复杂开放系统的组织 引 言 早期的系统模型 交叠群体、角色组和联盟式组织 新结构主义者——构建正式组织理论的新尝试 小 结 第 12 章 作为动态性、发展性系统的组织 组织的动态性模型 关于“组织”的重新定义 第 13 章 提高组织效能 组织效能是什么 组织应对 组织变革和发展 结论:有效应对的组织条件 译后记
精彩片段:
当我在 1965 年撰写《组织心理学》的第一版时,我评论这个领域是“新兴且不断变化的”。在 1970 年本书第二版的前言中,我称这个领域“仍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历时三年写作第三版后,我才得出“组织心理学这一领域已经形成了”这一结论。纵观现有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和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方面教科书的数量,《心理学年鉴》(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和《社会学年鉴》(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上综述文章的数量,以及有关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报告的绝对数量,所有这些汇集在一起,不能不称作是本领域的一次爆炸。而且,这种爆炸不仅发生在学术领域,各商学院中针对组织“科学”各领域的课程开始迅速增多;在实践领域也出现了类似情境,大量公共组织和私营组织利用内部和外部顾问来解决组织中的各种心理和人性问题。 这种领域性的爆炸引发了构建《组织心理学》第三版的某些现实问题。由于组织心理学领域的重点已经发生了变化,仅对之前版本进行简单修订和更新是不合适的。这一领域较以往更具跨学科性;组织理论已有了新的发展,这使得更具建设性地探讨组织结构与设计问题成为可能;某些主题,诸如领导力,已颇受关注,我不可能再在其他概念背景下对这些主题展开讨论。我尝试去做的是:从先前版本中保留那些对我而言仍有助于构建与理解本领域的组织概念。虽然在我看来“组织心理学”这个名称仍是适宜的,但是为了反映本领域日益增强的跨学科性,在本次修订中我还是注入了一种明确的发展的社会学观点。此外,我增加了大量的新素材,力求展示最重要的新概念和新研究成果。我还试图保持一条“故事主线”,因为我相信组织心理学领域的构建仍旧需要围绕一些关键主题或概念来进行,这些主题或概念包括:(1)人性的管理学假设;(2)心理契约;(3)作为一个动态性、开放性、应对性和发展性系统的组织。 我也意识到自己难免会有很多遗漏,有些是出于我自己的选择,而更多的是由于我实在无法跟上本领域的急剧变化。在本书的开始,我就要为自己无意的遗漏向本领域的同行们致歉。此版本的篇幅比前两版大得多,但我仍试图只在本领域著述,而不是像一本全面的教科书那样覆盖方方面面。 在完成此书的过程中,许多人以对原稿各部分提意见的方式,帮助我思考并改进原稿。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同事约翰·范·马南、洛特·贝林、拉尔夫·卡兹、迪克·贝克哈德和吉姆·迪瑞克,他们给予我不断的启迪,并为本书部分章节提供了具体的帮助。我十分感谢为出版社审校本书原稿的教授们,他们是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伯纳姆、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戈登·利皮特、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约翰·沃克利、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的罗伯特·赖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比尔·麦克尔维、东北大学的马修·阿内特、南加州大学的史蒂夫·克尔和南卫理公会大学的约翰·斯洛克姆,他们对我个人理解受限之处提供了非常诚恳、详细而有益的反馈和进一步完善的建议。还有普林蒂斯 - 霍尔出版公司(Prentice-Hall)的理查德·吉塞克和约翰·埃里,我必须向他们致谢,在修订过程中,有很多次我想放弃修订时,是他们给予我不断的支持与鼓励。 我的妻子玛丽帮助我进行了编辑和校对,我的秘书布伦达·韦努蒂负责将手稿汇总,谢丽尔·芬尼西用打字机将书稿打出来。谨向她们表示我的谢意。
书 评:
其 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