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创新创业教育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创新创业教育
ISBN:978-7-300-33818-7 条码:
作者: 孔震  相关图书 装订:
印次:1-1 开本:16
定价: ¥45.00  折扣价:¥40.50
折扣:0.90 节省了4.5元
字数: 22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200页
发行编号:338187 每包册数: 10
出版日期: 2025-03-3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逻辑起点就是破解创新创业教育的 “特殊性”,核心问题就是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能力的塑造。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应当坚持 “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全过程”的基本要求,将创新思维和创业知识融入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本书编写的宗旨是让学生系统性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技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本书的内容编排努力体现以下几个融合: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本书的内容编排紧扣时代脉搏,贯彻国家政策方针,融入我国创新创业的政策导向,注重全过程育人和职业道德熏陶,提升学生的思想层次,使学生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本书在案例筛选、思维启迪、跨学科融合等方面,遵循针对性、发散性、适用性原则,在项目训练环节,强化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与专业核心能力有机结合,通过角色体验、过程体验和环境体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相融合。创新与创业有着各自明确的边界与内涵,也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以创新思维培养为驱动力,以创业能力培养为目的,两部分内容交叉、渗透与融合,既涵盖了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又突出了创新创业的思维方法。
四是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相融合。本书的重点部分是创新创业的思维拓展、技法应用,落脚点是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注重从应用的角度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创新创业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
孔震,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国际知名创新创业英文期刊审稿人,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20篇国际会议论文被CPCI和EI检索,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多个省级创新创业竞赛裁判长,省级创新创业竞赛专家。人民日报社特约撰稿人。主编教材如下:《新媒体营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与实务》等教材,其中两部教材被评为国家规划教材。

章节目录:
第一部分开发创新能力
模块一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3
1.1认识创新 4
1.2激发创新意识 13
1.3培养创新精神 19
模块二开启创新思维 26
2.1认知创新思维 27
2.2破除思维障碍与定式 35
2.3发散思维 41
2.4收敛思维 45
2.5逆向思维 49
2.6侧向思维 53
2.7互联网思维 57
模块三应用创新技法 63
3.1头脑风暴法 64
3.2思维导图法 69
3.3奥斯本检核表法 75
3.4六顶思考帽法 81
3.5组合创新法 87
3.6TRIZ发明技法 94
模块四创新模式与成果保护 103
4.1基于技术更替的创新 104
4.2基于商业模式的创新 108
4.3创新成果保护 115

第二部分践行创业人生
模块五创业与创业精神 123
5.1认识创业 124
5.2创业者的素养 130
5.3创业精神 134
模块六创业机会捕捉 139
6.1认识与评估创业机会 140
6.2创业机会导航 149
6.3商业模式画布 155
模块七创业资源整合 160
7.1认识创业资源 161
7.2筹措创业资金 168
7.3创业团队结构设计 178
模块八创业计划与项目路演 188
8.1撰写创业计划书 189
8.2创业计划项目路演 201
模块九初创企业组建及基本运营 207
9.1怎样成立一家初创企业 208
9.2初创企业组织形式 216
9.3初创企业经营管理 223
9.4初创企业财务管理 231
9.5初创企业风险控制 240

参考文献 246

精彩片段:
(一)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在企业的创新中处于核心地位,技术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再创新,而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是围绕和支撑技术创新而进行的创新。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的一系列活动。技术创新的本质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利用这两大环节。从生产过程的角度分析,技术创新可以分为材料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手段创新四类。
技术创新既可由企业单独完成,也可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完成,技术创新过程的完成,是以产品的市场成功作为标志的。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通常都有企业的参与,具体就某个企业而言,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技术创新,要视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企业自身的实力等相关因素而定。对大型企业来说,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提升技术开发的能力和层次,建立技术开发成果的有效利用机制;中小型企业则应侧重于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承接技术开发成果并有效利用的机制。
(二)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这种创新不仅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还包括支配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更,以及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变更。制度创新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社会财富的源源不断涌现。在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制度创新能使组织保持先进性,与国内外组织保持良好的关系,从而不断发展,经久不衰。此外,制度创新是搞好组织内部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从体制、制度上为其开道,使组织不断地充满活力,并提升管理效率。制度对于组织中的个人及集体的行为会形成一种激励机制,通过这种激励,人们受到鼓励而努力地工作。
(三)组织创新
组织创新是指通过对发起设立、运作机制、职能定位和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创新,塑造创新型的企业组织、产业组织、社会组织和行政组织。
企业系统的正常运行,既要求具有符合企业及其环境特点的运行制度,又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运行载体,即合理的组织形式,因此企业的发展必然要求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
从组织理论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系统是由不同成员担任的不同职务和岗位的结合体。这个结合体可以从机构和结构这两个层次去考察。机构是指企业在构建组织时,根据一定的标准,将那些类似的或为实现同一目标而产生密切关系的职务或岗位归并到一起,形成的不同的管理部门。结构是各管理部门之间,特别是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主要涉及管理的纵向分工问题,即所谓的集权和分权问题。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