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战场:美国中情局涉华国际传播的信息遮蔽(1949—1972)(人文书托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纸上战场:美国中情局涉华国际传播的信息遮蔽(1949—1972)(人文书托邦)
|
ISBN: | 978-7-300-34071-5 |
条码: | |
作者: |
陈强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 |
定价: |
¥79.80
折扣价:¥71.82
折扣:0.90
节省了7.98元
|
字数: |
17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24页
|
发行编号: | 340715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5-07-20 |
|
内容简介: |
本书系统梳理了美国中央情报局解密的涉华宣传情报(1949-1972),建构起中情局涉华知识生产的议题框架,使我们得以窥见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信息过滤并由此生产出“作为情报的知识”的运作机制。作为情报的知识构成了美国官僚机构对华认知的基础,此种知识以满足决策者的需求为目的,其生产需要经过一整套机制化的信息搜集、处理和提炼,在此过程中,来自中国的信息被中情局“过滤”后进入美国官僚体系且部分共享至其他西方国家,借用萨义德提出的兼具报道与遮蔽意涵的概念“cover”,完成了一种“隐蔽的国际传播”。本书从知识生产的视角,首次将中情局解密情报纳入国际传播的研究范畴,试图发掘这一“灰色地带”。 尼克松访华前,中美两国的隔绝状态以及所谓的“共产主义国家封闭性”使得中情局严重依赖新中国公开发布的宣传信息作为情报工作的信息来源,在此期间(1949-1972)形成了较为集中的“涉华宣传情报”。在中情局“宣传分析”工作的驱动下,新中国的宣传信息被中情局筛选和过滤后应用于情报分析中,呈现在情报文本上,新中国宣传因此“被国际传播”。在第一阶段的信息过滤与知识生产中,中情局以“工具性”应用为过滤标准,为美国决策层形塑了新中国宣传的基本形态;在解密阶段的信息过滤与知识生产中,中情局则试图通过对“回溯性”知识的武器化,建构起对新中国史的“他者”叙事。
|
作者简介: |
陈强,中国传媒大学师资博士后,传播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先后在《现代出版》《中国新闻传播研究》《光明日报》《对外传播》等发表多篇文章。主持《国际传播格局变迁的新动因研究:基于信息传播新技术的平台化媒体》《美国疫情政策与公众舆论的互构研究》《进化与冲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网络主权风险研究》三项校级课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