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祛魅:实证研究十讲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学术祛魅:实证研究十讲
ISBN: 978-7-300-34045-6
条码:
作者:
马亮
相关图书
装订: 平
印次: 1-3
开本: 大32
定价:
¥58.00
折扣价:¥52.20
折扣:0.90
节省了5.8元
字数:
14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240页
发行编号: 340456
每包册数:
15
出版日期:
2025-07-15
内容简介:
马亮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多年,不断总结和完善对研究方法的认识,形成了包含自己真知灼见的一套课程讲义。本书正是在课程讲义的基础上优化、打磨而成。全书按照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展开,包括如何选题,如何检索、阅读和评判文献,如何构建理论,如何测量变量,如何展开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策略有哪些,如何撰写学术论文,以及要注意哪些学术伦理和规范。本书以简明、浅白的语言讲清楚了一项科学研究如何启动、一篇学术论文如何创作,并回答人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基本问题。书中列举了大量有趣的实例,解读了一些经典著作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读者可以真实地体会到研究的魅力。 本书意在帮助刚入门的学生、研究者完成对学术研究的“祛魅”,轻松地掌握研究的方法,感受研究的乐趣。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让更多人理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拿起各种各样的社会科学研究工具,来研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复杂社会。
作者简介:
马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治理、政府创新与绩效管理。出版多部著译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获公共管理研究会最佳论文奖、国际公共管理网络最佳论文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奖等。兼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联合编辑、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副主编、《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编辑。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计划、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等。
章节目录:
导言 做有价值的社会科学研究 一、社会科学研究出现“精致的平庸” 二、毫无意义的研究大行其道 三、社会科学研究如何跳出“规范的陷阱” 四、本书希望回答的问题 第一章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一、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方法 二、什么是实证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选题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 二、什么是“小切口,大问题” 第三章 文献综述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二、哪些文献值得一读 三、如何检索文献 四、如何阅读文献 五、如何批判性地综述文献 第四章 理论构建 一、理论至关重要 二、概念化 三、理论化 四、理论构建的技巧 第五章 变量测量 一、概念的操作化与变量的测量 二、变量的测量尺度 三、变量的测量方法 四、变量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第六章 研究设计·定量篇 一、定量研究设计 二、问卷调查 三、实验设计 四、二手数据分析 五、大数据分析 第七章 研究设计·定性篇 一、定性研究设计 二、案例研究 三、定性比较分析 四、扎根理论 五、混合研究方法 第八章 数据分析策略 一、数据分析的类型 二、统计分析策略 三、质性分析策略 第九章 学术论文写作 一、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二、 学术“八股文” 三、论文的谋篇布局 四、论文的写作技巧 第十章 研究伦理与价值 一、学术规范 二、学术研究的伦理 三、学术研究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精彩片段:
前言 这本书是基于我在“学术志”的网络课程《实证研究必备30讲:一门课搞懂选题、方法与写作》完成的,是一本有关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入门级读物,可以帮助刚刚接触社会科学研究的“小白”搞清楚如何做研究。书中列举了大量有趣的实例,相信那些对社会科学研究感兴趣的读者也会有所收获。 全书按照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展开,包括如何做好实证研究(第一章),如何选题(第二章),如何检索、阅读和批判学术文献(第三章),如何构建和发展理论(第四章),如何测量变量(第五章),定量、定性和混合研究的研究设计如何展开(第六、七章),统计数据和质性资料的分析策略有哪些(第八章),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第九章),以及需要注意哪些学术规范和研究伦理(第十章)。 书中的每一章对应一讲,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学期的课程容量。希望这本书可以讲清楚一项科学研究如何启动、一篇学术论文如何创作,并回答人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基本问题。 我之所以会出版这本书,主要是为了总结自己多年上研究方法课程积累的教学心得,并让未来的教学可以更加轻松顺畅。自2015年加入中国人民大学以来,我每年都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在职研究生和留学生讲授各类研究方法课程。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完全依赖某本教材,而是不断总结和完善我对研究方法的认识,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课程讲义。基于这套课程讲义,我完成了这本书,并希望在未来可以将其用于研究方法课程的授课。我认为,与其一遍遍苦口婆心地给学生反复讲授某个问题,不如通过教材来固化相关知识,让他们可以通过读书找到答案。 这本书参考了大量相关资料,我都在文末参考文献中列出了。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按图索骥,继续阅读这些文献并深化对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解。有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教材汗牛充栋,多一本少一本好像无关大碍。但是和同类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材相比,这本书有自身的特色。 这本书所展现的内容,是我基于多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积累形成的一套知识体系,也是我多年摸索实证社会科学研究实践而形成的一种研究价值取向。一定意义上,我希望完成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祛魅”,揭开它的面纱,用浅白的语言讲清楚它的内在逻辑、策略、诀窍和注意事项。 这或许能帮助更多人理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拿起各种各样的社会科学研究工具,来研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复杂社会。当然,和任何著作一样,这本书也难免挂一漏万,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和不足。欢迎读者通过各种方式与我联系,并批评指正。
书 评:
其 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