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会之维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会之维
|
ISBN: | 978-7-300-33923-8 |
条码: | |
作者: |
王衡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 |
印次: | 1-1 |
开本: | 异16 |
定价: |
¥98.00
折扣价:¥88.20
折扣:0.90
节省了9.8元
|
字数: |
25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78页
|
发行编号: | 339238 |
每包册数: |
9
|
出版日期: |
2025-05-22 |
|
内容简介: |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西方自由主义民主是以片面追求竞争性选举为核心的政治民主,严重窄化了民主的丰富内涵,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民主的危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应当重新发现被自由主义民主理论遮蔽的社会民主,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地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社会民主进行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力图通过厘清概念定义、梳理历史脉络、深化理论阐释、构建测量指标、提炼实践经验,充分挖掘社会民主的丰富内涵及当代价值,探寻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增长点,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深入基层、嵌入社会、融入日常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
作者简介: |
王衡,男,1988年8月生,山东枣庄人。法学博士,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兼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青年学者,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主要成员,兼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曾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研究领域为民主理论、中国政治,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证研究》《建设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合著)。
|
章节目录: |
导论 把社会民主“找回来”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价值 第二节 核心概念与研究问题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四节 研究路径与方法创新 第五节 本书章节安排 第一章 社会民主的思想渊源与历史演进 第一节 滥觞与嬗变:西方民主理论中的社会民主 第二节 奠基与超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社会民主 第三节 篡改与窄化:社会民主主义的迷思和困局 第四节 正名与归位:中华文明和中国实践中的社会民主 第五节 本章小结:社会民主的“四张面孔” 第二章 社会民主的概念建构与理论阐释 第一节 社会民主的概念建构 第二节 社会民主的理论阐释 第三节 本章小结:对西方民主“逻辑反叛”的反叛 第三章 社会民主的测量指标与国际比较 第一节 西方民主测量指标的形成演进 第二节 西方民主测量指标的内在局限 第三节 新的民主测量指标的构建与应用 第四节 本章小结:民主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 第四章 社会民主的中国实践与经验启示 第一节 前提与基础:在调节社会关系中化解社会矛盾 第二节 主体与动力:在推进基层民主中实现社会自治 第三节 目的与归宿:在发展社会事业中完善社会服务 第四节 本章小结:中国共产党开辟社会民主新境界 结语 社会民主与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参考文献 后记
|
精彩片段: |
本书聚焦研究的“社会民主”这一概念,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建构和理论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由主义民主本身相对于封建专制具有进步性,其所带来的形式上的政治平等、人民主权的理念,是人类政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巨大飞跃。但由于自由主义民主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没有完成对经济社会的整体改造,更没有触动生产资料私有制,所以人仍然没有获得全面解放,只是被“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一定的政治形态归根到底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真正完成对自由主义民主的超越,必须改变自由主义民主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结构——生产资料私有制。通过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实现社会的解放,由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形成联合体,国家的民主消亡,社会的民主形成并以此管理社会各个领域。 由此可见,对自由主义民主的超越的本质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改变经济社会结构;二是改造国家机器,实现社会民主,把民主从单纯的政治领域解放出来,使民主从政治领域进入社会领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民主从表面上看是自由主义民主所缺位的场域,实际上正是自由主义民主无法实现更加广泛有效民主的根源。民主只有在社会领域实现,才能够完成对自由主义民主的根本性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民主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会之维,彰显着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前进方向和道路选择。 鉴于此,本书对社会民主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在发展历程研究方面,将思想史、观念史、政治史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回溯从古典民主理论到现代民主理论的转型历程,考察社会民主的滥觞、奠基、蜕变、镜鉴与归位;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对社会民主的概念范畴进行“宏观-中观-微观”的层次划分,与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基层民主、协商民主、直接民主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比较,在此基础上阐明社会民主的一系列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在实证测量研究方面,通过对二战之后西方民主测量指标体系建构的演进历程进行梳理,揭示以政治民主为核心的西方民主测量指标的内在局限性,指明社会民主相关内容的融入是其矫正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原则性指标、操作性指标、统计性指标的选取和拟合,对社会民主测量指标体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建构,设计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社会民主测量指标体系,并将其运用于横截面的空间比较和变化趋势的历时性比较之中;在实践案例研究方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中国实现社会民主奠定前提并加强保障、塑造主体并提供动力、指明归宿并落实结果的波澜壮阔实践,梳理了中国社会民主建设的来龙去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宝贵历史经验。希望本书在廓清社会民主概念定义、梳理社会民主发展历程、夯实社会民主基础理论、拓展社会民主实证测量、总结社会民主中国经验方面所作的探索性研究,能够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政治现代化开创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提供有益启示。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