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盐落定——上海2001-2010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银盐落定——上海2001-2010
|
ISBN: | 978-7-5586-3020-0 |
条码: | |
作者: |
朱浩 btr
相关图书
|
装订: | 精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168.00
折扣价:¥159.60
折扣:0.95
节省了8.4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5-01-01 |
|
内容简介: |
时间,才是一幅银盐摄影最后一道工序。20年前上海街头人与事的平凡日常:或喧杂,或宁静,像是新世纪的序幕。当时也许无法预测之后即将上演的剧情,但相隔二十年,竟发现那些不再寻见的城市肌理、一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才是今天魔都的本来面目:质朴而纯真的上海气质。 作者朱浩的一组系列故事,讲述身边与摄影相关的朋友,真实的人与事成为这组影像更富感情的背书;而作家btr一则博尔赫斯式的短篇小说,将真实拉回虚构,无论是真实的照片还是人物,都可以被重构,成为又一种戏剧化的叙事。 朱浩和 btr 就像是在玩一次撒谎的接力游戏。朱浩将 20 年前的生活和城市拆散,变成一幕幕漂浮起来的场景,一个个城市的意象,一段段似是而非的流言。这段流言开始于朱浩的这批照片。他拍的大多是城市里的鸡毛蒜皮,直白的场景充满生活的气息,没有抢眼的影调或激烈的构图,就像在路边的无心一瞥。但在这些看似日常的场面里,又常常有着奇形异状的人或物,时而形成巧合或冲突,时而透着潜在的紧张。比如欧洲古典式样的女性塑像突然“掀起了裙摆”,或者是被大型游艺机甩在天空中的人们的腿,为都市荒野里的独眼巨人镶上了一圈睫毛。但更多惊奇的感受往往藏在最平常的对象或场景之间,可以细微到一个人的表情、姿态或街边不起眼的角落。比如开篇第一张照片,一位在中潭路地铁站候车的男子,本来是个普通的景象,但是近景幽暗和寂静,远处惨白和杂乱,让人不由自主将这种对比投射到了画面中主人公身边的旅行箱上,给人以城市生活中时刻上演的离别,或时间流逝的印象。 btr 则又一次次将它们的时间和空间打乱,颠倒穿插,装模作样地把它们锚定在城市的角角落落。btr 看似拆解了朱浩的照片,但却从最根本处对朱浩的城市摄影作出了注解。btr 的“相册”是从朱浩的流言里牵扯出的一段悬疑故事,而当他讲述的时候,就又成了一段新的流言。和新世纪同龄的名叫千玺(千禧)的年轻女子有一本父亲失踪前留给她的相册,相册里没有照片,只有描述照片的文字,似乎都是 20 年前上海街头的画面。她让广告公司的朱老板根据这些文字来制造照片,并在实地寻访,组织展览,以及在与不同人的相遇中,又创造或发现了一系列新的照片和文字。在这个故事中,失踪的父亲和看不清的城市成为一个交融在一起的意象,寻找父亲的过程成了对于这个城市一遍遍地重新描述和拍摄。故事的终结,虽然父亲依然不知所踪,但在千玺和朱老板之间的桌子上又多了一本新的相册,里面已经又叠加出几层新的关于这个城市的文字和照片。 他们的这场接力游戏,在图片和文字的创造、拼接和改写中和这个城市以及它的历史开了一次语言学意义上的玩笑。
|
作者简介: |
朱浩 1969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要摄影作品包括:《上海默片》、《影城》、《天堂后巷》、《光合图谱》、《相对湿度》;在国内外有多次个展并参展多个群展。曾参展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澳大利亚帕斯国际摄影节、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连州国际摄影节、韩国亚洲摄影双年展、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等。现生活、工作于上海。摄影出版物:《影城》(2007年 上海画报出版社)《中国当代摄影图录 朱浩》(2019年 浙江摄影出版社)。 btr 生活在上海的作家、译者和艺术评论人。出版有《迷你》《意思意思》《上海胶囊》等。译有伍迪•艾伦《毫无意义》、保罗•奥斯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冬日笔记》、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等。微信公众账号“意思意思”(ID:petite_mort)创办人。
|
章节目录: |
银盐落定Ⅰ ⋯⋯5 相册 btr ⋯⋯41 银盐落定Ⅱ ⋯⋯73 录音 ⋯⋯121 银盐落定Ⅲ ⋯⋯161 后记 施瀚涛 ⋯⋯193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