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审美意涵与批评实践 - 中华字文化大系(第二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忘:审美意涵与批评实践
中华字文化大系(第二辑)
|
ISBN: | 978-7-307-25100-7 |
条码: | |
作者: |
余慕怡 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89.00
折扣价:¥75.65
折扣:0.85
节省了13.35元
|
字数: |
220千字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37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5-06-01 |
|
内容简介: |
从“道”的精神转向为“美”的精神,“忘”的审美内核为从文艺理论视角观照“忘”提供了可能,审美范畴内的“次关键”与哲学范畴内的“元关键”为“忘”提供了具备张力的阐释向度。“忘”的意涵在庄子哲学中实现了审美转向,既是主体之精神,又作为一种关涉主客的审美意识进入到书画理论和文学批评之中。庄子之“忘”和艺术审美之“忘”为同一范畴的先后承接,是源与流的关系, 其表征的自由与超越精神促成了“忘”审美意涵的生成。在魏晋南北朝玄学“忘言忘象”“人伦赏鉴”的辨说与艺术扩张中,“忘”完成了审美意涵的确立;书画论“忘”是“忘”在古代文艺理论中最典型的批评实践,绘画对“形神”问题的聚焦,使“忘”的审美言说在画论中既通俗又突出;文学理论对“忘”审美意涵的阐释以画论为基点,探讨的核心问题则围绕神思、物象、意境、虚实、韵味等重要文论范畴展开。从审美视域确认“忘”的美学范畴身份,以古代文艺理论为切入,可发掘中国古代美学中“忘”的根本内涵:“忘”的审美发生范围即审美态度,“忘”的核心问题即审美主体对物的呈现选择,“忘”的审美本质即通过“遗忘”实现对存在有限性的超越。
|
作者简介: |
余慕怡,1992年1月生,女,湖南岳阳人,武汉大学文艺学博士,中南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及文论关键词,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多次参编中国古代文论教材,主持、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多项。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