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英国文学选读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新编英国文学选读
|
ISBN: | 9787544682268 |
条码: | |
作者: |
殷企平 本册主编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84.00
折扣价:¥79.80
折扣:0.95
节省了4.2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4-09-01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前言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和客观世界,提升其科学人文素养、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么教材则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本。作为我因高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英国/美因文学史和英因/美因文学选读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而教材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则是英美文学课程发挥育人作用的关键所在。其实,就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而言,英美文学教材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
众所周知,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因又一次重大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世界文学历史表明,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深刻演变都会引发文学观念与批评话语的沿革。毋庸置疑,中国式现代化为外语人才培养和外因文学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我们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外语课程与教材的创新发展。不难断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新理念和新经验将对外因文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催化作用。
应当指出的是,尽管高校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听说读写译等各类课本也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但与培养卓越因际化外语人才的目标依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双一流”建设要求英美文学教材从内容到形式、从编写理念到教学方法,都加快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早在2016年,为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显然,这是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因战略和人才强因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因高校自主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责任。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在以人工智能和数字科技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时代,我们不禁要问:我因的英美文学教学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与教学模式是否符合当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如果英美文学教材依然平分史料、均等编排,并千篇一律地技时间顺序介绍社会背景、文学思潮和作家作品概况,也许能给予读者一种面面俱到的感觉,却少有学术视角和问题导向,无法深入探析文学的能动性与文化力量,更难以使学生受到深刻启迪。那么,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我因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究竟需要怎样的英美文学教材?我们是否应该考虑重新编写英美文学教材?
今天,教育界有识之士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高等教育的精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培育科学道德、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使莘茎学子不但能获得全面发展和报效因家的能力,还能拥有追求幸福和人生出彩的机会。就此而言,英语专业不只是学习英语的专业,而英美文学教材也不只是向学生提供文学史料和作家作品概况的课本。换言之,编写外国文学教材的宗旨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文明演进与社会发展的规律,考察他国异域历史上人的境遇和命运,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思辨能力、语言水平乃至性情品格的全面提升。然而,长期以来,英语专业的各类教材及其授课方式往往偏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强调应试策略,追求考分排名,从而使英语专业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应有的人文性、学术性和创新性,还被贴上了工具性、技能性和实用性专业的标签。这种现象既削弱了英美文学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也阻碍了英美文学教材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步伐。如果说对教育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培养善于创新的人才,那么对自主培养创新人才最有力的支持离不开教材的创新。如果说当下我因外语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创新”与英美文学教材编写的创新之问的逻辑关系已经确立,那么当下尤为值得探索并且最可能受到师生青睐的莫过于教材的创新之美。显然,果断并合理调整高校现有英美文学教材的内容与形式已是当务之急,重新写套具有创新元素、思想因子和学术价值的英美文学教材不但势在必行,而且己迫在眉睫。
《新编英因文学史教程》(李维屏主编)、《新编英因文学选读》(股企平主编)、《新編美因文学史教程》(周敏主编)和《新编美因文学选读》(王腊宝主编)是针对我因卓越因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与编写的新一代英美文学教程。这套思维创新并以问题意识和学术探析为导向的英美文学教程是因内二十余位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品。编者将其冠以“新编”之名,是因为教程主要在以下三方面体现了新的编写理念:
一、本套教材改变了以往主要介绍英美文学的历史、运动、事件以及作家生平和作品梗概的固有模式,在阐释英美文学的历史变迁、思潮起伏和流派纷呈的同时,凸显教材的人文性、思想性和学术性。编者以中国学者的敏锐目光审视英美文学的历史价值,客观评价经典作家的创作思想、其作品的能动性与美学价值以及今天对我们的启迪,并在必要时采取当代多学科视角阐释某些不惧时代变迁而无可争议地成为文学经典的文本。
二、鉴于以往文学史和文学选读两种教材之间常因缺乏统筹与合作而在史料、作家和作品选择方面各取所需,不能相辅相成,并且在解读方法和批评观点上也往往相去甚远,本套教材在保持文学史与文学选读的内容与学术观点协调一致的同时,充分发挥英美文学中某些“关键词”的作用,对英美文学史上诸如“共同体”、“现代性”、“流动性”和“跨学科表征”等一以贯之的题材与现象子以重点关注,以便使两种教材珠联壁合、相得益彰。
三、本套教材旨在培养开明睿智,品性博雅,视野宽广,志存高远,既熟知百家之言,又能仰望星空、弘扬人文精神的新时代高端外语人才。编者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守正创新原则,力求改变文学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照本宣科或死记硬背现象,并使课本内容和学术观点在国内外普遍认同的标准与当代中国特色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目标之间获得平衡。总之,本套英美文学教材在方案设计、学术范式、批评视角和话语方式等方面均体现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可以说,二十余位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对上述三点“新意”不但深切认同,而且贯彻始终。也许,这可以算作本套教材的创新之美和与众不同之处。《新编英因文学史教程》《新编英因文学选读》《新编美因文学史教程》《新编美因文学选读》是当下外语教育服务“因之大者”和践行“人才强因”号召的产物,也是外语工作者在中因式现代化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文学教材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虽然者锲而不舍,尽心尽责,但由于英美文学典籍浩瀚,流派纷呈,作家辈出,因此书中难免会有疏漏之处,还望学界同仁不吝指教。
李维屏
于上海外国语大学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