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情绪内耗的10种能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不被情绪内耗的10种能力
|
ISBN: | 978-7-300-33896-5 |
条码: | |
作者: |
[德]西尔克·弗兰森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 |
定价: |
¥69.90
折扣价:¥62.91
折扣:0.90
节省了6.99元
|
字数: |
12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338965 |
每包册数: |
15
|
出版日期: |
2025-06-02 |
|
内容简介: |
德国心理学博士亲授,不被情绪内耗的10种能力。 大危机、小烦恼,统统搞定! 生活中,意外情况常常不期而至,轻易就能打乱我们原本的生活节奏。这些都可能引发个人危机,导致我们陷入情绪内耗。 在本书中,作为心理学博士,作者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崩溃 、稳定、重置三阶段为主线,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总结出了面对危机时的10种不被情绪内耗的能力。从接纳现实、破除思维误区、逃离反刍循环,到运用幽默、正念、感恩等积极策略,最终实现认知与行为的双重转变,从而为深陷情绪困境的人们量身打造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案。这 10 种方法就像 10 座神奇的能量转换站,帮你从迷茫、焦虑的低能量状态,华丽转身为积极、乐观的高能量人生。
|
作者简介: |
西尔克?弗兰森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心理学博士,曾在法律、医疗及企业领域任职。2000年加入汉莎航空,主导建立危机管理团队,培养2000余名志愿者,参与土耳其地震、9·11事件、印尼海啸等全球重大事件心理援助工作。现为心理治疗师及企业顾问,专注危机管理、压力干预及领导力发展,服务跨国企业与公共机构。其临床实践与学术研究结合,形成独特心理重建方法论,强调认知重构与积极行动,并通过咨询与写作践行 “陪伴人们重返快乐时光” 的职业使命。”
|
章节目录: |
第一部分 崩溃 第1章?如鸟坠巢? 第二部分 稳定情绪的10种能力 第2章?接纳不可避免的反应? 第3章?走出障碍性思维的恶性循环? 第4章?逃离反刍之笼? 第5章?危机中的情绪处理? 第6章?幽默创造距离? 第7章?关注自己的优势? 第8章?通往正念之路? 第9章?在危机中寻觅幸福时刻? 第10章?帮助他人,并寻求他人帮助? 第11章?找到自信? 第三部分 重置 第12章?清理甲板? 致谢
|
精彩片段: |
改变生活的重大事件 转眼之间,一切都不同了。就在刚才,我们的世界似乎还是安全而熟悉的。尽管我们或多或少有所抱怨,但它还是让人感到愉快和安心的。突然之间,我们感到无助、觉得不安全、觉得受到了伤害,世界仿佛变成了陌生的样子。我们跌出了自己的巢穴,不再了解自己、别人和这个世界。我们想回到过去,我们从未如此眷恋以前的生活。 我们通常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全的、可预测的世界里,对厄运免疫,不幸和危机总是发生在别处。这是一件好事,也是健康的想法,否则我们就会生活在持续的恐惧之中。但是,遭遇改变生活的重大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个人危机是生活的一部分,其情况可能与生活本身一样多种多样。例如,在体检时,被医生告知得了某种疾病;突然出现在办公桌上的解聘通知;伴侣毫无征兆地离去;父母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家中遭遇了入室盗窃;一种我们从未听说过的、严重限制了生活的新冠病毒。 但是,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大脑都会暂时保护我们避免承受危机所带来的全部冲击。危机的实感会渐渐地渗透到意识之中,缓慢地向我们释放恐惧。在完全意识到这一点之前,我们会用一些想法来安慰自己:医生把文件弄混了;老板肯定不是真的要解雇我;相同品牌和颜色的车很多啊,发生交通事故的一定另有其人;这肯定是个误会,很快就会澄清的;这么小的病毒不会造成那么大的伤害、反正这件事不会影响到我;不会那么糟糕的。重病、解雇、离 婚、交通事故、大流行病和其他灾难时有发生,但我们总是觉得这些可怕的事情会发生在别人身上。 最初的自我安慰通常只持续几秒钟,有时也会持续得更久一些。我们的大脑如同一只安全气囊,抵挡着来自现实的冲击。随后震惊袭来,我们意识到噩耗确实是真的,此时我们的心中会短暂地空空如也,什么也感觉不到,外表看起来也几乎毫无情绪。但这种感觉不会持续太久,根据所发生的事情以及我们受影响的程度或方式,我们迟早会感到恐惧、绝望、愤怒、悲伤或内疚,所有这些情绪会同时或相继出现。一段时间后,生理反应也会变得明显,我们可能易怒、难以集中精力、神经过敏、警觉性增高、睡眠障碍甚至 兴趣丧失和退缩。 我还正常吗 这正常吗?许多人对自己的反应感到非常不安。他们觉得自己遭受了双重惩罚:一方面,发生的事情让他们难以理解;另一方面,他们对自身感受也觉得十分陌生。例如,他们无法觉察到自己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和神经过敏的反应,只是觉得一切都不对劲。尤其当他们感到愤怒时,比如对亲戚说:“为什么他死了,留下我 一个人?”又或者感到内疚时,在心里想:“为什么我不努力工作, 多加点班?”再或者指责自己:“如果我的生活方式再健康些,我就不会得病。”我们不仅对事件本身感到震惊,也对自己的反应感到震惊,对自己反应的震惊程度往往更大一些。除此之外,我们对自身反应的不确定性,加剧了灾难带来的冲击,使我们不再相信自己,而且要求自己更加坚强。因此,我们对自己应对困境的能力失去了信心,感到越来越无助。从心理学上讲,这是自我效能遭到了损害。 这些反应是完全正常的,大多数人在经历此类事件后会有相同的感觉。我们之所以觉得不正常,是因为这些情况和经历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它们司空见惯,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它们。了解这些信息,已然为我们更好地梳理和整合自身经历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让我们不再担忧“情况不正常,我们的反应更是不正常”,要知道,我们的反应再正常不过了!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