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权基础理论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民事诉权基础理论研究
|
ISBN: | 978-7-300-34240-5 |
条码: | |
作者: |
任重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0 |
定价: |
¥98.00
折扣价:¥88.20
折扣:0.90
节省了9.8元
|
字数: |
42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424页
|
发行编号: | 342405 |
每包册数: |
7
|
出版日期: |
2025-06-30 |
|
内容简介: |
民事诉权是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协同实施的重点和难点,亦是中国民事诉讼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起点和原点。本书围绕民事诉权基础理论这一民事诉讼中的“哥德巴赫猜想”难题展开本土化和体系化研究。本书分为3编,共14章,从民事诉权原理、民事诉权体系和民事诉权规制三个方面展开民事诉权基础理论的不同面向,具体涵盖民事诉权的希尔伯特之问、民事诉权的中国问题意识、民事诉权的中国意涵、民事诉权的理论重思、民事诉权的学说重述、民事诉权的体系展开、审判程序中的民事诉权、执行程序中的民事诉权、保全程序中的民事诉权、特别程序中的民事诉权、民事诉权的时代挑战、民事诉权的观念挑战、民事诉权规制的审判权面向、民事诉权规制的诉权面向,展开层层递进的探讨,以科学回应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民事诉权保障及规制作出的顶层设计。本书亦是清华大学“比较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等课程的学习参考资料。
|
作者简介: |
任重:清华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民事程序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德国萨尔大学法学博士(国家公派),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协同实施研究”首席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编委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及会刊《民事程序法研究》执行主编。在海内外出版、发表中/外文著作、译作和学术论文、译文80余部/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和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获第八届、第十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第四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第十四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论文奖,第三届方德法治研究奖,首届法律出版社金獬豸奖,2018年度法律出版社十大好书(榜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和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青年教师教学最高奖)等奖项。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民事诉权基础理论研究有别于具体制度研究,其关注具有一般性和规律性的民事诉权课题。是故,以“具体制度+诉权”为特征的诉权问题,如再审诉权、民事公益诉权,它们被原则上排除在本书的研究范围之外。在此基础上,本书分为三编共十四章。其中,上编“民事诉权原理”旨在实现民事诉权基础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并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整理和补充我国既有诉权研究,为民事诉权的体系展开和民事诉权规制打下牢靠的原理基础。具体而言,第一章至第五章层层递进地展开民事诉权的希尔伯特问题、民事诉权的中国问题意识、民事诉权的中国意涵、民事诉权理论重思及民事诉权学说重述。本书的中编(第六章至第十章)则以审判程序中的民事诉权、执行程序中的民事诉权、保全程序中的民事诉权以及非讼程序中的民事诉权展开四元民事诉权保障体系,以实现全过程的民事诉权保障。下编(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以民事诉权规制为着眼点,在阐明民事诉权的时代挑战、观念挑战后展开民事诉权规制的两个面向,即审判权面向和诉权面向,以在切实保障民事诉权的同时科学且有效规制民事诉权的滥用。
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外文诉权文献和璀璨的诉权学说,本书从不期待能在“哥德巴赫猜想”范式下的“1+2”基础上证成“1+1”,或在“希尔伯特问题”语境下对民事诉权意涵、理论谱系、转型方向、诉权体系以及民事诉权规制提供若干“标准答案”。本书希望呈现的是民事诉权基础理论的某种可能性。作为民事诉讼法学体系的原点,民事诉权基础理论不应满足于“屠龙术”的基本定位,而应科学化和系统化地回答法治进程中的实践之问和时代之问。唯有如此,民事诉权才可期成为中国民事诉讼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甚至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石。衷心期待各位师友和读者不吝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