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风暴:中美博弈与全球新秩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AI风暴:中美博弈与全球新秩序
|
ISBN: | 978-7-300-34230-6 |
条码: | |
作者: |
刘典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 |
定价: |
¥69.00
折扣价:¥62.10
折扣:0.90
节省了6.9元
|
字数: |
15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44页
|
发行编号: | 342306 |
每包册数: |
12
|
出版日期: |
2025-09-01 |
|
内容简介: |
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关键转折点。人工智能(AI)已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核心战场。其影响力远超技术本身。正深刻重塑全球权力格局、经济秩序与文明形态。本书以“技术革命一制度博弈一秩序重构”为框架。深度解析这场决定未来百年命运的科技竞争。 从硅基芯片到量子计算,从数据主权到算法霸权,中美两国正围绕AI的“新三权分立”《数据、算力、算法)展开激烈角逐。美国依托“军方-硅谷”复合体推动技术军事化,而中国凭借举国体制与超大规模市场加速非对称赶超。本书揭示了两国技术路径背后的制度逻辑:是自由市场的创新神话更强,还是新型举国体制的协同效率更高?这场竞争不仅关于技术领先,更是全球治理规则与价值观的较量--数据跨境流动如何平衡国家安全?算法透明能否成为国际共识? 面对美国技术民族主义霸权的制裁,本书提出“韧性权力”理论。探索超越零和博弈的可能路径。在AI重新定义战争、金融,伦理的今天。这是一个既警示“技术冷战”危机又展望合作未来的关键读本,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视角,也为人类在技术狂潮中寻找共同命运锚点。
|
作者简介: |
刘典。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知名数字经济学者。兼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战略与宏观研究项目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长期在国家高端智库从事国家战略与产业政策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兴领域技术与产业研究、人工智能与数据治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治理、数字货币、国家政策话语研究、国际地缘政治经济问题等。承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中宣部、外交部等部委的研究课题。出版《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等6本专著。在《学术论坛》《中国金融》《金融经济学研究》《文化纵横》《人民论坛》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数十篇研究论文。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数十家权威报纸上发表200余篇理论和评论文章。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权力演化:中美AI战略竞争全景 一、中美AI竞争战略比较 二、中美数据资源、算力基础设施的对比与差距 三、AI的国际竞争要素——人才、政策、供应链、国际话语权 四、“机器人革命”:从代码跃迁到工业主权的竞争 第二章 算力为王:AI技术的底层逻辑与三大支柱 一、AI算法——现代社会的“新货币体系” 二、算力——21世纪的“石油”与“发动机” 第三章 智联网时代:互联网范式的重塑与跃迁 一、中美互联网路径分化 二、从“连接”到“理解”——AI如何重构互联网竞争格局 三、智能驱动的信息分发——竞争新格局重新定义“注意力经济” 四、平台经济转向赋能经济——AI如何颠覆传统价值链 第四章 融合之路:AI软硬件生态的协同演进 一、半导体战争——芯片即战略制高点 二、软件生态的裂变与集成——从开源到闭环的博弈 三、从工具到系统——AI驱动的全面技术栈再造 四、AI驱动产业变革:技术趋势、规则博弈与全球影响 第五章 路径分野:中美AI发展的制度轨道与技术选择 一、规模与创新——美国的开放体系对抗中国的集中体系 二、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两种范式的权衡与张力 三、技术人才的争夺——从硅谷到深港 第六章 标准之争:全球技术生态的主导权博弈 一、谁定义未来——标准之争的背后是话语权争夺 二、开放、封闭与技术孤岛化的风险 三、供应链制裁的逻辑与反制策略 第七章 安全边界:AI治理的全球困境 一、技术伦理与政治伦理的冲突 二、算法偏见与“数字霸权”的隐性输出 三、从无人战场到信息战场——AI军事化的挑战 四、主权AI:从中国实践看数据与制度的主权化路径 五、中美AI政策博弈新趋势:一线专家的观点与对策 第八章 制度映像:中美AI政策的差异与对照 一、美国的“科技资本主义”与中国的“政策主导型创新” 二、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资源配置的制度性差异 三、科技监管与伦理博弈——两国国内的内在矛盾 第九章 合作对抗:全球化退潮下的AI国际互动 一、AI的地缘政治——技术合作的新联盟与冷战 二、多边主义的回归还是单边主义的强化? 三、中美博弈正在重塑AI治理话语权 第十章 未知棋局:技术战略与未来权力博弈 一、中国的“创新前沿跃升”与“卡脖子”技术攻关路线 二、美国的遏制战略与技术包围圈 三、从竞争到共生——是否可能存在“技术冷战”的缓和路径? 结语 未来的AI世界秩序 一、AI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否可能? 二、技术奇点与制度奇点的冲突与融合 后记 不做时代的旁观者:技术、国家与全球秩序的未来想象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