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 - 新时代法律职业教育系列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
新时代法律职业教育系列教材
|
ISBN: | 978-7-5764-2201-6 |
条码: | |
作者: |
赵红星 主编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开 |
定价: |
¥79.00
折扣价:¥71.10
折扣:0.90
节省了7.9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5-07-01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赵红星 男,1966年11月出生,河北武邑人。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司法实务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法律职业伦理、监察法等课程的研究与教学。1985年至1989年在西南政法学院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1989年8月至2002年6月在河北省武邑县人民法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执行庭副庭长、办公室副主任、刑事审判庭副庭长、研究室主任。1998年至2001年在中国政法大学学习,获法律硕士学位。2002年7月至今,在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工作。兼任河北省法学会理事;河北法治智库专家成员;河北省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专家;河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北省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人民检察院特邀检察官助理;石家庄市人民检察院、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法院等20余家法院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北济民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公开发表论文36篇,其中,核心期刊16篇;主持或参与课题26项;主编、参编专著、教材11部。
|
章节目录: |
模块一 刑事诉讼法基本理论
项目一追究犯罪的程序法
任务一认识刑事诉讼法
任务二理解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与基本理念
任务三刑事诉讼主体
项目二刑事诉讼活动必须共同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
任务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含义
任务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的含义及适用
任务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分别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的含义及适用
任务四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含义及适用
任务五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含义及适用
任务六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的含义及适用
任务七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的含义及适用
任务八两审终审原则的含义及适用
任务九审判公开原则的含义及适用
任务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的含义及适用
任务十一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原则的含义及适用
任务十二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的含义及适用
任务十三认罪认罚从宽处罚原则的含义及适用
任务十四依法不予追诉原则的含义及适用
任务十五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的含义及适用
模块二 刑事诉讼基本制度
项目一刑事案件管辖
任务一认识刑事案件管辖制度
任务二立案管辖
任务三审判管辖
项目二确保司法公正的基本制度
任务一回避制度概述
任务二适用回避的人员及情形
任务三回避的程序及法律后果
项目三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
任务一认识刑事证据
任务二证据的种类以及各种证据的审查判断
任务三证据的分类
任务四证据规则的含义及适用
任务五刑事证明
任务六证明环节
项目四刑事诉讼预防措施
任务一刑事强制措施的理解
任务二强制措施的种类、适用情形、程序及法律文书制作
项目五刑事案件当事人诉讼权益保障的重要制度
任务一刑事辩护制度
任务二刑事诉讼中的代理制度
项目六期间、送达
任务一期间的规定
任务二送达的种类和要求
模块三 刑事案件办案程序
项目一一般公诉案件立案、侦查
任务一一般公诉案件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任务二公安机关立案的程序
任务三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立案的监督
任务四检察机关对直接受理案件的立案程序
任务五公安机关对一般公诉案件的侦查
任务六检察机关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
任务七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工作
项目二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立案、调查
任务一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案件范围
任务二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立案程序
任务三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案件调查程序
项目三公诉案件的起诉
任务一刑事起诉概述
任务二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的审查起诉
任务三检察机关对自侦案件的审查起诉
任务四检察机关对监察委员会移送案件的审查起诉
任务五审查起诉阶段的律师辩护
项目四审判程序
任务一公诉案件一审普通程序
任务二公诉案件一审简易程序
任务三公诉案件一审速裁程序
任务四自诉案件一审诉讼程序
任务五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审理程序
任务六刑事案件二审程序
任务七刑事案件死刑复核程序
任务八审判监督程序
模块四 特别程序
项目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任务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任务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原则
任务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一般规定
任务四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项目二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任务一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概述
任务二当事人和解诉讼程序的适用条件
任务三当事人和解的程序
项目三缺席审判程序
任务一缺席审判程序概述
任务二缺席审判的审理程序
项目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任务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概述
任务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提起
任务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审理
项目五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任务一强制医疗程序概述
任务二强制医疗程序的提起
任务三强制医疗程序的审理
任务四人民检察院对强制医疗程序的监督
模块五 执行程序
项目一认识执行程序
任务一执行依据
任务二执行机关
项目二各类裁判执行程序
任务一各类裁判执行程序
任务二执行变更与其他处理
项目三检察机关对执行的监督
任务一检察机关对各种判决、裁定执行的监督
任务二人民检察院对各种判决、裁定执行的监督
任务三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的监督
模块六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
项目一涉外刑事诉讼程序
任务一涉外刑事诉讼程序
任务二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
任务三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项目二刑事司法协助制度
任务一刑事司法协助制度
任务二刑事司法协助的程序
|
精彩片段: |
前 言
本教材为新时代法律职业教育系列教材。
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组织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并将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联系起来,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连接起来,成为依法治国这一治国基本方略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是法律院校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为了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化司法公正的理念,使学生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坚定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实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适应高等法律职业教育的需要,使高职法律教育的教学更能凸显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操作性和针对性,以促进学生掌握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根据职业本科及高职高专教育法律专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精心撰写了本教材。
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学生不仅要掌握诉讼程序的法律规定,而且要能够熟练运用诉讼程序解决案件和进行文书制作。因此,本教材的撰写立足于工学结合,体现高职特色,突出新颖性、实用性并重,力求做到理论内容通俗易懂、实践内容明确、便于操作。基础理论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并重,提高司法实务部分的内容所占比例。以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围绕法律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刑事诉讼法理论知识和诉讼技能,结合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刑事诉讼法考试大纲的要求和职业本科及高职法律专业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对刑事诉讼法理论进行了高度概括、归纳、总结和阐述。注重基础理论与司法实务的有机结合,在系统介绍相关刑事诉讼法理论的基础上,将刑事诉讼流程和刑事诉讼实务中所必需的司法文书予以介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融理论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内容实用,非常适合职业本科及高职院校法律专业的学生学习,也便于司法实务部门的办案人员学习、把握。本教材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内容特点。本教材以案例为指引,按照刑事诉讼办案流程设计教学内容,侧重程序、文书制作,体现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切实解决现有教材只涉及理论知识,不涉及实务的问题,达到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以满足高职法律教育的需要。本教材坚持以理论为基础,法律、司法解释规定为中心,司法实务为目标,坚持做到理论、法律规定、诉讼实务有机结合。本教材吸纳了刑事诉讼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最新的司法解释,力求内容新、实。本教材所用法律主要包括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决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以下简称《人民陪审员法》)。司法解释主要包括2020年1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0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刑诉解释》)、2019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诉讼规则》)。法规主要包括2020年7月20日公安部令第159号《公安部关于修改〈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决定》修正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等。
2.体例特点。本教材的编写采用了新的体例,一是采用了新的结构体例。改变了传统的概述、制度、程序的编写体例,代之以任务为主线,按照刑事诉讼的分类将整体内容分为刑事诉讼法基本理论、刑事诉讼基本制度、刑事案件办案程序、特别程序、执行程序、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几部分,职业特色更加突出。特别是刑事案件办案程序分为一般公诉案件立案、侦查,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立案、调查,公诉案件的起诉,审判程序几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每一类案件的诉讼程序。在程序中,又将公、检、法、律师等不同部门的工作程序分别进行介绍,便于学生把握在不同诉讼中公、检、法、律师等不同部门的工作。二是进行一体化教材的探索,将诉讼流程、法律文书格式及范本作为扫码获取的知识,简化教材的内容。三是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诉讼程序部分将诉讼流程、主要文书引入,提高学习实用性。特别是归纳了公、检、法、律师在不同诉讼阶段的不同诉讼程序的工作流程,精选了公、检、法、律师在诉讼中常用的法律文书格式,使学生学习更加清楚、明了。四是在每一模块的内容前首先概括本章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使学生能够系统了解知识要点,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突出了有效性和实用性。在每模块的内容之后,提出了知识巩固、训练案例、拓展训练的内容,便于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本部分的主要内容。五是案例引入,并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
本教材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紧扣法治人才职业化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程序意识和规范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平等、公正、法治、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教材编写突出了课程思政要求和职业教育特点,既可作为职业本科及高职院校开设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普法教材,更可作为政法队伍岗位培训的参考用书。
本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河北世纪鸿业律师事务所、北京盈科(石家庄)律师事务所、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武邑县人民法院等实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的教务处、科研处也给予了许多关心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教材由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赵红星教授任主编,庞敏英、秦玉彬任副主编,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刘锦辉检察官、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李虹法官、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陈洪峰法官、武邑县人民法院岳建民法官在司法实务的内容方面提供了帮助,河北世纪鸿业律师事务所李双盈律师、北京盈科(石家庄)律师事务所郭彦卫律师参与了部分内容的编写。其他参编人员有:董政军、刘郁、李文宁、邱实、张柯轩等。本书撰稿分工如下(按撰稿章节先后为序):
赵红星:模块一;模块二项目一、项目二;模块三项目二;模块四。
李文宁:模块二项目三;模块三项目四之任务六、七的法院、检察院工作部分。
邱实:模块二项目四。
李双盈:模块二项目五;模块三项目四之任务六、七、八的律师工作部分
张柯轩:模块二项目六;模块三项目四之任务五。
庞敏英:模块三项目一之任务一、二、三、四;模块三项目四之任务一的法院、检察院工作部分;模块三项目四之任务八的法院、检察院工作部分;模块五。
秦玉彬:模块三项目一之任务五、任务六;模块三项目四之任务四;模块六。
郭彦卫:模块三项目一之任务七;模块三项目三之任务四;模块三项目四之任务一的律师工作部分;模块三项目四之任务二、三的律师工作部分。
董政军:模块三项目三之任务一、二、三。
刘郁:模块三项目四之任务二、三的法院、检察院工作部分。
本教材由主编统改定稿,由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张琳、张丽霞老师参与审定。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甚至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同仁不吝赐教。
编者
2025年2月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