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 - 普通高等教育新工科电子信息类课改系列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 普通高等教育新工科电子信息类课改系列教材
ISBN:9787560675435 条码:5606
作者: 周征  相关图书 装订:
印次:2-1 开本:16开
定价: ¥68.00  折扣价:¥64.60
折扣:0.95 节省了3.4元
字数: 631千字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数: 424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6
出版日期: 2025-9-9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在新工科、强化课程思政和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以新时期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所必需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为教学目标,将被测物理量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地阐述了各种被测物理量的检测方法、对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按工程实际选用传感器的原则。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检测技术与传感器基础知识、温度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力(压力)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流量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机械量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物位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环境量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新型传感器及其应用、传感器应用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并给出了大量来源于生产实际的实例。
本书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论述深入浅出,突出实用性,可作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等)、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类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等)、
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等)
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测控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检测技术概述 1
1.2 传感器概述 3
1.2.1 传感器的定义、组成与分类 3
1.2.2 检测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6
思考题与习题 8
第2章 检测技术与传感器基础知识 9
2.1 检测的基本方法 9
2.1.1 测量方法的分类 10
2.1.2 测量方法的选择 12
2.2 测量误差及处理 12
2.2.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12
2.2.2 测量误差的分类 13
2.2.3 测量误差的处理 17
2.2.4 测量误差的综合与分配 25
2.3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26
2.3.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26
2.3.2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29
2.4 传感器的主要性能 31
2.4.1 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1
2.4.2 传感器的工作性能要求 34
2.4.3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主要技术途径 34
思考题与习题 36
第3章 温度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38
3.1 温度检测的相关知识 39
3.1.1 温度与温标 39
3.1.2 温度检测的主要方法及特点 40
3.2 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温度检测 41
3.2.1 热电阻及温度检测 42
3.2.2 热敏电阻及温度检测 45
3.2.3 热电偶及温度检测 48
3.2.4 集成温度传感器及温度检测 57
3.3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温度检测 64
3.3.1 红外传感器及温度检测 65
3.3.2 光纤传感器及温度检测 71
3.4 温度传感器的选型 80
思考题与习题 81
第4章 力(压力)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84
4.1 概述 85
4.1.1 压力的概念及单位 85
4.1.2 力(压力)的检测方法 86
4.1.3 压力传感器的分类 87
4.2 弹性压力传感器及力(压力)检测 88
4.2.1 弹性敏感器及机械式弹簧管压力表 88
4.2.2 电容式弹性压力传感器及力(压力)检测 92
4.2.3 电感式弹性压力传感器及力(压力)检测 102
4.2.4 光纤压力传感器及力(压力)检测 111
4.3 应变片式、压阻式传感器及力(压力)检测 112
4.3.1 电阻应变片 112
4.3.2 应变片式传感器及力(压力)检测 116
4.3.3 压阻式传感器及力(压力)检测 121
4.4 压电式传感器及力(压力)检测 123
4.4.1 压电效应及压电材料 123
4.4.2 压电式传感器 125
4.4.3 压电式传感器在力(压力)检测中的应用 128
4.5 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实例及选择 131
4.5.1 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131
4.5.2 压力传感器的选择 133
思考题与习题 133
第5章 流量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137
5.1 概述 137
5.1.1 流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137
5.1.2 流量的检测方法 138
5.1.3 流量计的分类 139
5.1.4 流量计的主要技术参数 140
5.2 速度式流量计 141
5.2.1 涡轮式流量计 141
5.2.2 叶轮式流量计 142
5.2.3 涡街式流量计 143
5.2.4 电磁式流量计 144
5.2.5 超声波流量计 147
5.2.6 光纤式流量计 156
5.2.7 其他流量计 157
5.3 流量计的选用 158
5.3.1 选用流量计应考虑的因素 158
5.3.2 流量计选型的步骤 162
思考题与习题 163
第6章 机械量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164
6.1 位移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165
6.1.1 位移的检测方法和常用位移传感器 165
6.1.2 电位器式传感器及位移检测 167
6.1.3 霍尔式传感器及位移检测 171
6.1.4 光栅式、磁栅式传感器及位移检测 180
6.1.5 编码器及位移检测 186
6.1.6 其他常用位移传感器 189
6.2 厚度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192
6.2.1 超声波式传感器及厚度检测 193
6.2.2 电涡流式传感器及厚度检测 194
6.2.3 核辐射式传感器及厚度检测 204
6.2.4 厚度传感器应用实例 205
6.3 速度(转速)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205
6.3.1 速度(转速)的检测方法 205
6.3.2 磁电式传感器及转速检测 207
6.3.3 光电式传感器及转速检测 210
6.3.4 霍尔式传感器及转速检测 221
6.3.5 多普勒效应及速度检测 223
思考题与习题 225
第7章 物位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227
7.1 概述 228
7.1.1 物位检测的方法 228
7.1.2 影响物位测量的因素 230
7.2 连续式物位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231
7.2.1 连续式液位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231
7.2.2 连续式料位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248
7.2.3 相界面的检测 251
7.3 定点式物位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252
7.3.1 定点式液位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252
7.3.2 定点式料位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256
7.4 接近开关与物位检测 263
7.4.1 接近开关概述 264
7.4.2 涡流式接近开关 266
7.4.3 电容式接近开关 268
7.4.4 霍尔式接近开关 269
7.4.5 光电式接近开关 272
7.4.6 其他接近开关及物位检测 276
思考题与习题 278
第8章 环境量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279
8.1 气敏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280
8.1.1 气敏传感器概述 280
8.1.2 半导体式气敏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282
8.1.3 接触燃烧式气体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289
8.1.4 红外气体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290
8.1.5 气体检测仪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291
8.2 湿度传感器及物质性质检测技术 293
8.2.1 湿度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 294
8.2.2 物质含水量检测技术 300
8.2.3 物质密度检测技术 302
8.2.4 常用集成温湿度传感器 304
8.2.5 湿度传感器的选择 307
思考题与习题 309
第9章 新型传感器及其应用 310
9.1 图像传感器及其应用 311
9.1.1 CCD图像传感器 311
9.1.2 CMOS图像传感器 314
9.1.3 图像传感器的应用举例 315
9.2 生物传感器 317
9.2.1 生物传感器概述 317
9.2.2 酶传感器 319
9.2.3 微生物传感器 320
9.2.4 免疫传感器 321
9.3 智能传感器及其应用 322
9.3.1 智能传感器的结构 322
9.3.2 智能传感器的功能与特点 323
9.3.3 智能传感器的实现途径 324
9.3.4 智能传感器的应用举例 325
9.4 机器人传感器 327
9.4.1 机器人传感器的分类 328
9.4.2 机器人传感器的特点和要求 329
9.4.3 常用的机器人传感器 329
9.5 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 333
9.5.1 MEMS概述 333
9.5.2 典型的MEMS传感器 334
思考题与习题 340
第10章 传感器应用技术 341
10.1 传感器的补偿技术 342
10.1.1 非线性补偿技术 342
10.1.2 温度补偿技术 344
10.2 传感器的标定技术 346
10.2.1 传感器标定的基本概念 346
10.2.2 传感器的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 347
10.3 常用的抗干扰技术 348
10.3.1 屏蔽技术 349
10.3.2 接地技术 352
10.3.3 搭接技术 360
10.3.4 隔离技术 362
10.3.5 长线干扰的抑制技术 365
10.3.6 电源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368
10.3.7 印制电路板的抗干扰技术 371
10.4 传感器的选择与使用 373
10.4.1 传感器的选择 373
10.4.2 传感器的使用 374
思考题与习题 375
第1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 377
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与特征 378
1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378
1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 379
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协议栈 381
11.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 382
11.2.2 网络管理平台 383
11.3 典型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简介 384
11.3.1 ZigBee 385
11.3.2 蓝牙(BLE) 388
11.3.3 Wi-Fi 390
11.3.4 LoRa 393
11.3.5 NB-IoT 395
11.3.6 LTE 397
11.4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举例 399
11.4.1 应用背景 400
11.4.2 系统总体构架 400
11.4.3 系统硬件 401
11.4.4 系统软件 406
思考题与习题 409
附录 410
参考文献 414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