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智能工业革命:中国的战略与政策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   | 书名: | 绿色智能工业革命:中国的战略与政策 |  
        | ISBN: | 978-7-300-30147-1 | 条码: |  |  | 作者: | 贾根良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 印次: | 1-1 | 开本: | 0 |  
        | 定价: | ¥69.00 
            折扣价:¥62.10 折扣:0.90 
            节省了6.9元
 | 字数: | 206千字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 发行编号: | 301471 | 每包册数: | 12 |  
        | 出版日期: | 2025-10-15 |  
    	| 入选重点出版项目: |  | 获奖信息: |  |  
        |  |  
  
	
	| 内容简介: |  | 本书初步设计为五编,第一编是经济政策史和经济政策思想史研究的基础原理,第二编到第五编是对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大国崛起的经济政策史和经济政策思想史”的案例研究,全书15章,约36万字。 
 第一编大致包括2-3章的内容,主要探讨经济政策史和经济政策思想史研究的基础原理,内容已如前面所述。
 
 第二编是截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英国“经济政策史”和“经济政策思想史”,大致分3-4章,第三章是从英国在1485年开始实施战略性产业政策到工业革命,第四章从工业革命到1860年英国实行“自由贸易帝国主义”战略,再到1900年英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第五章从190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保护主义全面回潮。
 
 第三编是美国的“经济政策史”和“经济政策思想史” ,特别注重研究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统治世界的经济新战略及其政策的重大变化。
 
 第四编是法国的“经济政策史”和“经济政策思想史”
 
 第五编是截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的“经济政策史”和“经济政策思想史”。
  
	 |  | 作者简介: |  | 贾根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首批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思想史、演化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经济史、中国经济和科技管理等。出版独立著作4部,主编和作为第一作者合著10部,主译学术专著6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大量论文被《新华文摘》等刊物转载。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6项,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招标课题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  
	 |  | 章节目录: |  | 导论 
 
 
 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展望
 
 二、本书的总体结构和各章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理论
 
 四、中国经济发展新战略的探索
 
 五、部分政策建议
 
 
 
 第一编  绿色智能工业化:国际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第一章  第三次工业革命:来自世界经济史的长期透视
 
 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定义与范围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与特征
 
 三、可再生能源革命的性质与意义
 
 四、结语
 
 
 
 第二章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智能工业化
 
 一、美国学派的资本的能量生产率理论
 
 二、马克思的机器大工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三、资本的智能生产率理论和智能工业化理论
 
 四、结语
 
 
 
 第三章  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
 
 一、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的战略部署
 
 二、网络型产业政策:先进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的组织过程
 
 三、结语与启示
 
 
 
 第四章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主导产业的选择与战略意义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内涵与主导产业选择的必要性
 
 二、现阶段新型工业化道路主导产业选择的基础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主导产业选择的战略意义
 
 
 
 第二编  探索中国经济发展新战略
 
 
 
 第五章  普雷维什辛格新假说与新李斯特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普雷维什辛格假说无法解释的新现象
 
 二、新国际分工与普雷维什辛格新假说的成因
 
 三、新国际分工时代新李斯特主义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重走国内大循环的大国工业化道路
 
 一、内需和国内大循环的演化分析框架与历史经验
 
 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内大循环的必由之路
 
 三、工资增长:内需主导的战略基点
 
 四、资本品价值链高端的关键作用
 
 五、国民经济平衡发展与扩大内需
 
 六、结语
 
 
 
 第七章  扩大内需、平衡增长与主权信贷
 
 一、扩大内需战略中的资本形成
 
 二、国民经济平衡发展与主权信贷
 
 
 
 第八章 中国应该走一条新的技术追赶道路
 
 一、技术追赶的机会窗口及历史经验
 
 二、我国技术追赶的路径亟须改变
 
 三、技术追赶的新战略路径及政策建议
 
 
 
 第九章  塑造和创造市场:开创国家作用的新纲领
 
 一、国外学者对马祖卡托新著的评价
 
 二、企业家型国家与美国自由市场经济的神话
 
 三、产业政策或国家经济作用的新原理
 
 四、《企业家型国家》的启示和不足
 
 
 
 第十章  南南成长: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新战略
 
 一、问题的提出
 
 二、英国道路
 
 三、美国道路
 
 四、不对称全球化理论及其对中国新战略的借鉴意义
 
 
 
 第三编  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  破解“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阿喀琉斯之踵”
 
 一、关于“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讨论中忽视的根本性问题
 
 二、国内经济学界对“一带一路”的阐释存在的缺陷
 
 三、有关亚投行的讨论忽视了至关重要的主权信贷问题
 
 四、破解“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阿喀琉斯之踵”的国内基础
 
 五、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人民币货币区新方略
 
 
 
 第十二章  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产业政策
 
 一、我国为什么需要实施新产业政策?
 
 二、演化经济学的新产业政策理论
 
 三、高质量发展阶段新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  | 精彩片段: |  |  |  | 书  评: |  | 本书立足中国现实,结合演化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剖析绿色智能工业革命的本质,前瞻性地提出“国内大循环”“价值链高端突破” 等战略,为中国实现技术自主与经济转型提供了清晰思路,是理解中国产业升级与全球化新路径的重要著作,极具现实指导价值。 
 ——杨虎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外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室主任、教授)
 
 
 
 
 
 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内需问题、亟须构建并发展双循环体系,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首先立足于价值链高端的突破,这些观点今天已经为中国社会普遍接受,然而在10~15年前并非如此。贾根良教授是我国经济思想史领域的著名学者,本书所收录的文章极好地体现了相关观点是如何在争论中逐步被理论化,从而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本书对于我们深刻把握理论脉络、在重大政策问题上夯实共识极富价值。
 
 ——封凯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系主任、长聘副教授)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发展,智能化、绿色化是其主要特征。贾根良教授从全球经济史角度阐释新工业革命的内涵,并基于新李斯特主义等理论,探讨中国在新发展格局下绿色智能工业化的战略与政策,对我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制定新产业政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值得科技创新与产业政策领域的学者、政策制定者认真阅读。
 
 ——眭纪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创新发展政策所所长、研究员)
 
 
  
	 |  | 其  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