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法律史(法律硕士精品系列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法律史(法律硕士精品系列教材)
ISBN:978-7-300-34243-6 条码:
作者: 龙大轩  相关图书 装订:
印次:1-1 开本:16
定价: ¥58.00  折扣价:¥52.20
折扣:0.90 节省了5.8元
字数: 30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342436 每包册数: 8
出版日期: 2025-08-25
入选重点出版项目: 获奖信息: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适合法律硕士研究生使用的中国法律史课程教科书,采用了断代为编的分章体例,但没有按照常规教材固有的法律思想、立法、部门法、司法分类方法,而是在各章选取重要专题加以论述,在各章开头,先以生动的案例吸引读者逐渐进入情境,引出问题启迪思考,再由此进入学术研究的专题;在行文中,语言深入浅出,在保证学术性、准确性之余,文笔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在各章结尾,则设有拓展阅读、选题思路两个附录,分别选辑重要史料和提示学术增长点,引导和启发学生深入研究。,本书的编写独具一格,既能体现学术研究的取向,也能符合各朝代的精神,尤其适合研究生深入学习法律史学科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龙大轩,西南政法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律讲堂》主讲人。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 1
第一节 关于礼的研究 1
第二节 关于刑的研究 10
第三节 关于礼与刑的关系研究 21
第四节 关于狱讼制度的研究 24
第二章 春秋战国的法律制度 36
第一节 法律史的 “周秦之变” 36
第二节 春秋 “公布成文法”之争 42
第三节 先秦诸子的法思想 46
第四节 战国变法与早期律令制 51
第三章 秦朝的法律制度 59
第一节 简牍文献与秦汉法制 59
第二节 以法为教与律令为治 63
第三节 集权统治与重刑治国 67
第四节 治狱之吏与治狱之法 73
第四章 汉朝的法律制度 80
第一节 汉承秦制:律令制度的成长 80
第二节 损益可知:从秦制到汉家制度 86
第三节 引礼入律 :法律儒家化的开端 95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106
第一节 “辑册为典”:律令分途与立法的体系化 106
第二节 历史的出口:礼法结合进程中的制度因革 115
第三节 “传习不坠”的礼学与礼制兴造 127
第四节 “光怪陆离”的法律思想世界 138
第五节 “流离播越”的家法与国法 147
第六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 156
第一节 隋朝法制的创新及历史地位 156
第二节 唐朝的法律体系 161
第三节 唐朝的刑事法律制度 166
第四节 唐朝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177
第五节 唐朝的狱讼制度 183
第六节 唐朝法律的特点及其影响 188
第七章 宋朝的法律制度 196
第一节 宋朝法律体系的变化 196
第二节 宋朝刑事法律制度的变化 200
第三节 宋朝民事法律制度的变化 204
第四节 宋朝狱讼制度的变化 208
第五节 宋朝法律的特点及影响 215
第八章 元朝的法制发展 221
第一节 “祖述旧制、 因俗而治”:草原帝国的血脉传递 222
第二节 “附会汉法,标榜文治”:宋明之间的传承枢纽 230
第九章 明朝的法律制度 252
第一节 调整维护专制皇权的立法思想 252
第二节 传承与创新:律典体例与法律内容的调整变化 259
第三节 恢复与变化:独特的狱讼制度 271
第十章 清朝前期的法律制度 278
第一节 清朝法制的民族性特征 279
第二节 清朝法律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288
第三节 清朝国家治理法制的强化 293
第四节 清朝狱讼制度的鼎故革新 300
第十一章 清末变法修律 307
第一节 清末制宪 307
第二节 清末修律 325

精彩片段:
序言(节选)
中国法律史学是从历史的维度观察中国法律的学问,而历史的基本要素则是时间。中国法律史有三个重要时间:其一,中国法律起源、演进、变革的五千年历史时间;其二,中国法律史学回溯历史、自我表述的一百余年学术时间;其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下及未来时间。
一、中国法律史的“八字”线索
诗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中国法律史上下五千年,虽时间跨度长,却可以用八个字勾勒其发展脉络。
1.礼、刑
“礼”“刑”二字,反映了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制度与法思想。
…………
2.法、律
“法”“律”二字,展示了春秋、战国、秦三个时期法制度与法思想的演变。
…………
3.礼、法
礼、法二字,描绘了汉朝到清朝两千余年法制度与法思想之特征。
…………
4.法、治
“法”“治”二字,展示了近代以来百余年中国人的理想追求。
…………
二、中国法律史学的百年历程
中国法律史学,是近现代中国人观察、表述历史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的学问。人们有不断重新表述历史的需求,既因为中国法律的历史错综复杂、源远流长,也由于每一代人都有随时更新的观念与问题。中国法律史学的学术历程已经有一百余年,几乎与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相伴随。作为意图研究中国法律、法学问题的研究生,其研究不宜停留在各种法律现象的表面,也应对法律史学的学术历程有所了解。
 …………
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与转化
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表达了墨西哥人的一种观念:人类自然生命的消亡并不是最终结局,在亡灵世界中被所有人遗忘才是真正死亡的开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亦在于传承与转化。如果一种制度及其文化彻底被人遗忘,那就只能沦为“冢中枯骨”,其真正的价值早已“魂飞魄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并努力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研习中国法律史的重要意义。
…………
四、《中国法律史》的编写情况
最后谈一谈本教材的编写情况。
“法律硕士精品系列教材”之《中国法律史》的编写,依托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的深厚传统。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自创建以来,在儒家法思想、道家法思想、秦汉魏晋南北朝法制与律学、宋律、金元律、抗战大后方法制、新中国法制等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此次教材编写,均由在相关领域卓有建树的中青年学者分任担纲,在自身研究基础上,广泛吸纳学界通说与新识,力求在顾全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别开生面之处。
研究生教材与本科教材应有所不同,既有沿袭,亦有提升。本教材沿袭本科教材断代为编的分章体例,但在各章分节时打破固有的法律思想、立法、部门法、司法旧套,改由各章撰写者自行拟定本时段的重要专题,因时制宜,不拘一格,既体现学术研究的取向,亦能符合各朝代的精神。各章之末,附录有二:一为拓展阅读,选辑重要史料,提倡学生阅读原典;二为选题思路,提示学术增长点,启发学生深入研究。
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在文化传播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国内独树一帜;目前已有多位教师成为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文史版)主讲人,已录播节目三百余集;出版法律文化普及读物二十余种;在全国各地巡回开展法文化讲座数百场,大大拓展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思路与路径。我们尝试将这一传播优势融入教材之中:在各章之前,先以生动的案例或文献吸引读者逐渐进入情境,再引出问题启迪思考,由此渐渡学术研究之津梁。在行文过程中,也鼓励各章撰写者深入浅出,在保证学术性、准确性之余,尽量做到文笔生动。我们希望以这种形式,尝试改变现有国内教材千篇一律、令人读未终卷而欠伸思睡的古板面貌。当然,这毕竟是西南政法大学第一本专门供硕士研究生使用的《中国法律史》教材,我们的经验、能力也均有不足。效果究竟如何,恳请读者诸君检验,并不吝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25年4月30日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