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流动:媒介视域下的清代流言传播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何以流动:媒介视域下的清代流言传播
|
ISBN: | 978-7-300-34096-8 |
条码: | |
作者: |
刘斌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 |
印次: | 1-1 |
开本: | 异16 |
定价: |
¥79.80
折扣价:¥71.82
折扣:0.90
节省了7.98元
|
字数: |
20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80页
|
发行编号: | 340968 |
每包册数: |
10
|
出版日期: |
2025-10-15 |
入选重点出版项目: |
|
获奖信息: |
|
|
内容简介: |
流言是塑造社会环境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当下以物质性转向为取径的新闻传播研究中,流言因为缺少有形的物质载体而成为研究的“盲区”。作为一种内容与载体相统一的“现象之物”,流言的传播以人的实践为基础,既是内容,也是载体。本书选取清代不同时期具有典型性的流言传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以流动性作为理论切入角,遵循媒介考古的思路,分析清代不同历史阶段内流言在流动时所呈现出的特点,探究其在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 本书第一章绪论,介绍本研究所依据的媒介理论及相关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并对本研究所涉及的概念、称谓作界定与辨析。第二章以清初的选秀女流言为研究对象,还原这则口耳相传的流言如何达到“一传通国惊”之程度。第三章研究《大义觉迷录》的辑成与刊行,还原关于雍正帝的宫闱流言如何借书籍的刊刻哄传乡野。第四章以乾隆朝孙嘉淦伪奏稿案为对象,考察这则流言如何在传抄誊写的过程中披上了“新闻”的外衣。 第五章以新式报刊进入中国后的媒介环境变化为背景,考察新式报刊藉流言融入中国,塑造舆论之过程,分析新式报刊、流言与晚清媒介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将流言置于清代中国媒介环境融合变化的背景之下,运用比较分析、背景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媒介视域下挖掘流言传播在清代新闻传播史中的独特价值。
|
作者简介: |
刘斌,1986年生,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学博士,现为沈阳体育学院管理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员会常务理事,辽宁大学新闻传播史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新闻传播史、媒介文化传播。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