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贡献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贡献
ISBN:978-7-300-33833-0 条码:
作者: 张宇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0
定价: ¥118.00  折扣价:¥106.20
折扣:0.90 节省了11.8元
字数: 20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208页
发行编号:338330 每包册数: 6
出版日期: 2025-09-15
入选重点出版项目: 获奖信息: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发展的历史作了简要回顾和评述,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经济理论、苏联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的开拓性探索、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市场化转型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主要阶段的理论特点。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它以更加鲜明的主体性、更加突出的原创性、更加完备的系统性和更加丰富的原理性理论成果,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

作者简介:
张宇,求是杂志社原副总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当代中国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出版《过渡之路》《市场社会主义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多部著作,发表《中国经济模式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等多篇论文。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结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明主体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突出原创性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备系统性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原理性理论成果

第二章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经济理论

一、关于未来社会的经济理论何以可能

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三、未来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

四、过渡时期的经济理论

五、科学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经济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形态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反市场传统

二、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

三、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四、正确评价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改革

——社会主义与市场相结合的理论转型

一、市场社会主义的兴起

二、社会主义与商品生产

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四、“左”“右”两方面对市场社会主义的批评

五、市场社会主义反思

第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拓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

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二、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独创性见解

三、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四、关于 “两个过渡”的思想

五、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的历史贡献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改革开放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一、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术语革命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明特色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特质

九、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

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七章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一、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二、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重要原创性贡献

三、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五、坚持新发展理念

六、推动高质量发展

七、构建新发展格局

八、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九、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十二、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十三、实现经济现代化

十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十五、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十六、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十七、统筹发展和安全

十八、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

十九、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二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

精彩片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经济学说。在《资本论》这部划时代的科学巨著中,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因此,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贡献学的研究”。列宁说,政治经济学“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

但是,政治经济学不只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恩格斯指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这样广义的政治经济学尚待创造”。广义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经济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原因在于,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起点,在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过渡中承担着破旧立新、继往开来的关键作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一方面为社会主义革命指明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科学指南,同时还要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创造条件,因此,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无政府状态被社会主义经济的自觉有计划发展所代替,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科学指导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地位必然更加重要、作用必然更加突出、前景必然更加广阔。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理论指导经济建设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艰难历史任务,毛泽东多次号召全党干部认真学习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独创性理论观点。改革开放后,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一全新的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奋力开拓创造,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变。以邓小平提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为方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突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鲜明特色,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全面、集中、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伟大实践的理论总结,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升华中,指导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创造新奇迹、取得新成就,并在新时代厚积薄发,实现了理论发展的新飞跃,主要表现为鲜明的主体性、突出的原创性、完备的系统性,以及丰富的原理性理论成果。鲜明的主体性,意味着我们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增强,理论发展具有了根本依托、内生动力和历史根基。突出的原创性,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强的能力进行理论创造,对前无古人的时代课题作出了科学解答。完备的系统性,意味着我们在思维总体上认识把握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了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丰富的原理性理论成果,意味着我们把中国经验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宝库。上述四个方面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推进到新阶段,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