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同声传译策略能力传导机制模型实证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同声传译策略能力传导机制模型实证研究
ISBN:9787566327185 条码:
作者: 王淳 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48.00  折扣价:¥45.60
折扣:0.95 节省了2.4元
字数: 163千字
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5-09-01
入选重点出版项目: 获奖信息: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同声传译策略能力传导机制模型实证研究》聚焦于同声传译领域,深入探讨了策略能力对同声传译效果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从同声传译的认知处理过程和外部语境出发,将策略能力划分为内源性策略能力和外源性策略能力两大类,并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两类策略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同声传译效果的共同作用。 
  书中首先分析了同声传译实践中策略运用的现状及其重要性,指出当前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对策略能力的认知存在局限性。通过构建理论框架,作者提出内源性策略能力不仅直接作用于同声传译效果,还通过促进外源性策略能力的提升,间接改善同声传译效果。这种传导效应为理解策略能力对同声传译效果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采用实证方法,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内源性策略能力与外源性策略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外源性策略能力在内源性策略能力影响同声传译效果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外源性策略能力在内源性策略能力与同声传译效果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这一发现为同声传译教学和能力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同声传译策略能力传导机制模型实证研究》还探讨了同声传译策略能力的制约机制,分析了语境顺应性策略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及其受制因素。通过对同声传译过程的动态分析,研究揭示了策略能力在不同语境下的适应性和局限性,进一步完善了同声传译能力发展的理论体系。 
  最终,《同声传译策略能力传导机制模型实证研究》总结了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了针对同声传译教学和实践的具体建议,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全书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同声传译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王淳,男,1980年出生,博士,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翻译学系主任,主要从事对外经济活语与翻译方面的跨学科研究。近年来,在《中国翻译》《国外理论动态》等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负责人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和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引言
1.2 选题背景
1.3 研究视角
1.4 研究目标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结语
第二章 同声传译策略能力概念界定及测度指标
2.1 引言
2.2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2.3 研究设计
2.4 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同声传译策略的运用及其驱因
3.1 引言
3.2 内源性策略在同声传译中的运用
3.3 外源性策略在同声传译中的运用
3.4 结论与启示
第四章 策略能力对同声传译效果的影响
4.1 引言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设计与方法
4.4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4.5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五章 同声传译策略能力的制约机制
5.1 引言
5.2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5.3 研究设计
5.4 语境顺应性策略在同传中的应用
5.5 同传过程对语境顺应性策略运用的制约
5.6 结语
第六章 策略能力对同声传译影响的中介传导机制
6.1 引言
6.2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6.3 研究设计与方法
6.4 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6.5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引言
7.2 基本研究结论
7.3 主要创新及学术贡献
7.4 教学建议及启示
7.5 局限及未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后 记

精彩片段:
前言

  作为口译活动中时限性最严格的一种形式,同声传译认知处理过程的复杂性与译员认知处理能力有限性之间存在突出矛盾。同声传译实践中,经验丰富的译员往往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策略应对认知处理负荷,改善认知加工运行状态和效率。同声传译教学中,策略能力的培养已逐渐成为教学方案设计及能力评估机制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很多口译教师虽然认同策略能力培养在同声传译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对同声传译策略的构成缺乏全面了解,在教学实践中亦缺少可遵循的基础性框架。此外,对于策略能力是否真正有助于提升同声传译的实际效果,以及这种提升效应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口译教学界还缺乏直观认识和深入理解,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困惑。

  理论上,有关同声传译策略能力及其与同声传译效果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较为零散。本书从同声传译的内在认知处理过程和外部语境两个策略情境角度出发,根据策略驱因的不同来源将同声传译策略能力划分为内源性策略能力和外源性策略能力两大类,在分析上述两类策略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分别对同声传译效果影响的基础上,尝试深入研究策略能力影响同声传译效果的路径和机理。这将有助于认识策略能力对同声传译的影响机制,为正确研判策略能力发展在提升同声传译实践表现中的作用,科学准确地把握策略能力的发展规律和培养路径,为建立以服务提升同声传译效果为导向的策略能力协调发展机制提供证据和素材。

  本书在划分同声传译策略能力结构维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内源性策略能力、外源性策略能力和同声传译效果之间存在着一条纽带将三者联系在一起。内源性策略能力不是单纯地直接作用于同声传译效果,还会通过促进外源性策略能力的提高,而改善同声传译的效果。本书的主要研究目的之一即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探讨外源性策略能力在内源性策略能力影响同声传译效果的过程中,是否和如何发挥传导作用。力求对希望通过培养和发展策略能力提升同声传译水平的译员及学员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帮助同声传译教学方案设计者及广大教师更加全面地认识策略能力的作用和影响,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同声传译教学培训提供决策参考。

  与前人研究相比,本书的首要创新点是以传导效应为纽带,将同声传译策略能力与同声传译效果整合为统一的作用驱动链。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回顾梳理,我们发现目前尚无一个关于策略能力对同声传译效果影响路径的权威分析。本书尝试创建这一论题的研究框架:在同声传译中,一方面,内源性策略能力直接驱动了同声传译效果的改善;另一方面,内源性策略能力又通过提升外源性策略能力带来同声传译效果的改善。在内源性策略能力促进同声传译效果改善的过程中,外源性策略能力进一步增加了内源性策略能力的影响强度。本书借鉴了相关学科关于间接效应检验的研究方法,以统计学上的“中介变量”为分析工具,探索出外源性策略能力是内源性策略能力和同声传译效果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从而为策略能力对同声传译效果的影响指出了可能的作用机理。

  本书的第二个创新点是以同声传译效果为判断标准,分析了内源性策略能力与外源性策略能力之间的关系,拓展了口译策略相关理论。经回顾梳理发现,目前几乎没有将内源性策略能力与外源性策略能力进行整体考察的研究文献,更未发现关于这两类策略对同声传译效果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本书从同声传译复杂认知处理过程的特点出发,通过观察研究和实证数据检验,探讨了同声传译过程因素对外源性策略运用的约束,着重考察了内源性策略能力对外源性策略能力的影响机制。

  本书的第三个创新点在于提出同声传译策略能力测度指标模型,从内源性策略能力和外源性策略能力两个策略情境、七个维度考察同声传译策略能力。这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同声传译策略能力的要素构成,为实际测量同声传译策略能力水平提供参考性框架,并为研究策略能力与同声传译效果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本书通过实验测试获取一手数据,验证了内源性策略能力和外源性策略能力对同声传译效果的正相关关系总体上成立。

  本书首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引出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然后通过经验研究方法,分析了外源性策略能力在内源性策略能力对同声传译效果的影响路径中的部分中介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教学启示及建议。

  理论分析部分借鉴已有研究关于口译策略的权威分类,从内在认知处理过程和外部语境两个策略情境角度出发,根据策略驱因的不同来源将同声传译策略划分为内源性策略和外源性策略两大类,从顺句驱动策略能力、超前预测策略能力、简略压缩策略能力、省略删节策略能力、文化顺应策略能力、语域适应策略能力和明晰表达策略能力七个维度提出测度同声传译策略能力的23个指标,构建同声传译策略能力测度模型。

  实证分析部分首先基于82份实验样本获取的一手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同声传译策略能力测度指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测度模型具有较高的统计质量,测度指标具有较好的建构信度和效度。其次,探讨了同声传译策略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其驱因。通过观察发现,内源性策略和外源性策略在实际同声传译工作中被广泛运用,促进了同声传译效果的改善。之后,分别讨论了内源性策略能力与同声传译效果之间的关系、内源性策略能力与外源性策略能力之间的关系。本书发现,总体而言,内源性策略能力和外源性策略能力对同声传译效果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在同声传译过程因素制约下,内源性策略能力对外源性策略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这表明,在内源性策略能力和外源性策略能力相互影响的同时,又都以实现最大化传译效果为目标,均为改善同声传译效果服务,为间接效应研究奠定了基础。之后,作为本研究的核心,构建了内源性策略能力、外源性策略能力与同声传译效果之间逻辑关系的模型,并实证检验了内源性策略能力、外源性策略能力与同声传译效果之间相互关系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译员运用顺句驱动和超前预测策略的能力会促进其运用文化顺应策略能力并改善同声传译的效果,并且文化顺应策略能力在顺句驱动策略能力与同声传译效果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文化顺应策略能力在超前预测策略能力与同声传译效果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本书的结论对同声传译实践及同声传译策略教学和能力发展具有启示意义。第一,同声传译策略能力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应将同声传译策略能力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看待,而非单独强调某一个方面。在同声传译的实践、教学、评估等环节都应当重视策略能力概念的多维度属性,并具体关注不同策略能力类别的发展规律特点和培养路径选择。第二,策略能力是译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和发展策略能力是提升同声传译表现和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运用相关策略的能力进而提高认知处理能力和话语交际能力,是同声传译能力发展和培养的现实路径选择之一。第三,应科学准确地把握内源性策略和外源性策略关系的本质,发展外源性策略能力时必须考虑内源性策略能力因素的影响,尊重策略能力发展规律,分步分类推进,并适时有意识地发展外源性策略能力。第四,建立内源性策略能力和外源性策略能力协调发展机制,共同提升同声传译效果。在教学中加强顶层设计及统筹协同推进,在坚持分步分类培养原则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内源性策略能力发展外源性策略能力,同时以更高的外源性策略能力反哺、强化和进一步夯实内源性能力基础。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