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推脱:为什么有些人做了坏事依然心安理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道德推脱:为什么有些人做了坏事依然心安理得
|
| ISBN: | 978-7-300-34397-6 |
条码: | |
| 作者: |
[美]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 定价: |
¥179.00
折扣价:¥161.10
折扣:0.90
节省了17.9元
|
字数: |
500千字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 出版日期: |
2025-11-01 |
每包册数: |
4
|
| 国家规划教材: |
|
省部级规划教材: |
|
| 入选重点出版项目: |
|
获奖信息: |
|
|
|
| 内容简介: |
《道德推脱》一书对人们选择性地从有害行为中摆脱道德自我约束的心理社会机制进行了明确的阐述。这些机制包括:将有害行为神圣化为服务于崇高事业;通过责任移置与分散来免除自身罪责;淡化或否认行为的危害性;将受害者去人性化并归咎于其自食其果;等等。
班杜拉在书中提出的道德推脱理论具有广阔的视野。他通过审视美国娱乐产业、枪支产业、烟草产业和“大到不能倒”的金融体系等多个主要行业普遍存在的道德推脱现象,并讨论道德推脱在死刑、恐怖主义和军事反恐以及环境可持续性中的作用机制,富有洞见地将人的道德问题从个人层面延伸到社会系统层面,揭示了那些本性体贴的人为何在做出残酷之事后仍能心安理得。
|
| 作者简介: |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2021)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享誉世界的心理学大师。早年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艾奥瓦大学,后长期在斯坦福大学任职。他不仅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创立了现代社会学习理论,还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社会认知理论,以及凸显能动性因素的自我效能理论。
他被多达16所大学授予荣誉学位,先后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并获得美国心理学会(APA)杰出科学贡献奖、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James McKeen Cattell会士奖、美国心理学基金会(APF)金质奖章,以及象征美国最高科学荣誉的国家科学奖章。
除本书外,其重要著作还有《社会学习理论》《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和《自我效能》等。
|
| 章节目录: |
序言
第一章 道德能动性的本质
社会认知理论的引入
人性的本质
道德的社会认知理论
神经伦理学
第二章 道德推脱的机制
行为层面
行动者层面
结果层面
受害者层面
道德推脱的其他面向
第三章 娱乐产业
媒体影响的四种类型
系统性的道德推脱
电视人道主义灾难的解药与补救措施
不断变化的媒体场景
第四章 枪支产业
枪支杀伤力的创新
枪支在美国社会中的成本和收益
道德的推脱
枪支战争的升级
对社会采纳合理枪支法律能力的考验
枪支争端的宪法阶段
第五章 企业界
金融业
有害产品及其生产过程
聚合分析
第六章 死刑
道德推脱的机制
不同层次执行系统中的道德推脱
死刑的未来
第七章 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和恐怖分子
道德推脱的模式
恐怖主义的一些形式
军事反恐中的道德推脱
余波
第八章 环境可持续性
关于自然的观念
环保领域的意识形态之战
环境退化的来源
人口禁忌
寂静春天里的嘹亮号角
环保倡议反对声中的道德推脱
通过心理社会手段促进人类福祉与环境保护
全球应用
从象征性举动到根本性生活方式的转变
结语
参考文献
|
| 精彩片段: |
|
|
| 书 评: |
30年前,我在翻译《社会学习理论》(台北:桂冠出版公司,1995)一书时,曾为班杜拉的卓越见解所折服。不过,如果说《社会学习理论》只是让我们领略了专业学者的过人智慧,那么在班杜拉百年诞辰之际推出的《道德推脱》一书则使我们感受到了心理学大师的人性关怀。从枪支暴力到环境污染,既然人类需要在精神上完成道德推脱的事宜如此普遍,那么每一次推脱也就必然都会成为引发心理折磨的潜在坏疽。因此,最坦荡清澈的生活,必然根植于符合道德诉求的行为举止。
——周晓虹,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本书直刺道德生活的真相,其犀利笔触令人对道德无从乐观。人们常会有意或无意地陷入道德推脱之中,这是一种选择性地从有害行为中摆脱道德约束的心理机制,也是一种逃避道德谴责的常用手段。读完心理学大师阿尔伯特·班杜拉的这部著作,我们在感到愧疚与不安的同时,更会萌发一种深刻的期待:期望自己能走出道德推脱的困境。
——李建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道德是社会团结、秩序维系的内在黏合剂,但不道德的行为和现象却屡屡发生——既常见于社会生活,也见诸政治与国际生活。在这部著作中,作为位居心理学引用率榜首的殿堂级学术大师,班杜拉给出了一种去道德制约的心理机制:道德推脱。在对现实生活中负面行为、不道德现象背后心理过程的理解上,本书无疑提供了洞悉人性的见解。
——尹继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阿尔伯特·班杜拉是心理学史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学者,其著作兼具深度、广度与原创性。如今凭借其突破性的杰作《道德推脱》,他的思想影响力不仅覆盖教师与学生群体,更延伸至广大公众——使人们意识到日常生活中诸多领域存在的恶行,这些恶行唯有通过有意识的道德参与方能予以抵制。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
美国心理学会(APA)前主席,斯坦福大学已故教授
全球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心理学家权威阐述其影响深远的理论。他引人入胜地探索了历史与现代道德推脱案例——这些历久弥新的道德寓言,透过人们如何害人害己的心理机制得以展现。
——苏珊·菲斯克(Susan T. Fiske),美国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Eugene Higgins心理学荣休教授
班杜拉博士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行为科学家之一。本书包含对人类道德的深刻剖析,揭示了道德的根本重要性及其发展过程的复杂性。
——戴维·汉伯格(David A. Hamburg),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前主席,已故著名精神病学家
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令人痛心地揭示了道德推脱现象的普遍存在……教导我们如何以承认并发扬人类共同特质的方式与他人相处。它帮助我们识别并抵御那些可能伤害每个人的威胁,并提醒我们:道德的本质不在于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在于我们采取的手段。
——托马斯·库克(Thomas D. Cook),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社会学荣休教授
班杜拉以引人入胜的笔触,融合顶尖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其中多为其本人的研究),深入剖析了从美国枪支暴力到地球气候变化等议题。简言之,这是人人必读之作。
——乔恩·汉森(Jon D. Hanson),哈佛大学法学院Alan A. Stone法学教授
班杜拉这部关于道德推脱的著作恰逢其时……它以社会认知理论阐释道德本质,堪称必读经典。其论述犀利深刻且发人深省,为诸多困惑提供了全面解答。
——里甘·古隆(Regan A. R. Gurung),美国心理学会(APA)会士,俄勒冈州立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
班杜拉的这部著作在伦理学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该书揭示了道德推脱机制如何在商业、政治及社会生活中运作,并阐明了为实现符合伦理的人类愿景,必须如何揭露这些操作手法。
——拉斯洛·若尔瑙伊(Laszlo Zsolnai),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教授、商业伦理中心主任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