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近代日本思想史研究(文明互鉴学术论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近代日本思想史研究(文明互鉴学术论丛)
ISBN:978-7-300-34571-0 条码:
作者: 钱昕怡  相关图书 装订:
印次:1-1 开本:异16
定价: ¥56.00  折扣价:¥50.40
折扣:0.90 节省了5.6元
字数: 20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345710 每包册数: 16
出版日期: 2025-10-23
入选重点出版项目: 获奖信息: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以近现代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认识和历史认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由“普遍与特殊——基于同时代史的视角”“断裂与连续——基于史学史的视角”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同时代的中国革命和“大正民主主义”运动为背景,重点考察浮田和民、吉野作造、山川均以及长谷川如是闲等当时在日本内部属于批判立场的知识分子如何看待中国革命、认识中国民族主义的可能性的问题。第二部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时期日本学者的历史认识及其对自身所处时代的问题意识的考察为主线,通过对《岩波讲座日本历史》等著述的考察,揭示了战后日本史学界的研究范式从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单一国别史(“一国史”)叙述到以“帝国史”“区域史”叙述为特征的后现代史学的转向。

作者简介:
钱昕怡,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日本同志社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长期从事日本思想史、中日关系史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已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两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曾出版专著《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革命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章节目录:
绪? 论? 什么是“日本思想史”
第一部分? 普遍与特殊——基于同时代史的视角
第一章 “同文同种”论与近代日本的“亚洲主义”
第二章 从杂志《新日本》试论大隈重信的文明论及其中国观
第三章 浮田和民与“伦理的帝国主义”
第四章 吉野作造的“民本主义”论
第五章 山川均的中国国民革命论
第六章 长谷川如是闲的中国游记及其中国观
第二部分? 断裂与连续——基于史学史的视角
第七章 “东亚世界论”再探讨
第八章 战后日本历史学中的“大正民主”研究
第九章 战后日本史学界近现代日本史研究范式的转变——以《岩波讲座日本历史》系列为例
第十章 日本学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视角转变的史学史考察
附?论? 近十年来国内天皇制研究述评——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中心
参考文献
后? 记

精彩片段:
绪论 什么是“日本思想史”
本书以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思想为主要论述对象,属于日本思想史领域的研究。如果把“思想史”定义为一个研究“思想的历史”(history of ideas 或intellectual history)的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那么这里作为研究对象的“思想”究竟是“日本的”思想,还是“日本思想”?这是一个问题。
前者的“日本”作为定语,可以限定为一个时空概念,在“日本”各个时期产生的思想内容都可以成为研究对象。但是何谓“日本”呢?而后者的“日本思想”似乎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限定语。提起“西方思想”,我们可能会马上联想到基督教、启蒙理性,说到“中国思想”,也自然会想到儒学、道教、“天人合一”等,但关于“日本思想”所对应的思想内容,可能并不存在一种常识或者说共识。日本本国的思想史学者也承认,“日本的思想是在吸收外来思想的基础上变化融合而成的”“日本的思想史并不像西方的哲学史那样具有核心的内容,是在各领域分散地展开的”。正因为缺乏抽象化的体系,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迄今为止的日本思想史研究都属于构建研究对象的一个过程。无论是“日本的”思想还是“日本思想”,确立方法论或者说研究视角是开展研究的前提。
一、井上哲次郎与“国民道德论”
明治时期的思想家中江兆民曾明言:“日本从古至今并无哲学。”也许正是出于这种认识,近代日本的高等教育开始时,制度的设计者并未设立专门研习本国传统思想的学科。最早的大学东京大学(后陆续改名为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东京大学)于 1877 年成立时,就在文学部下设了哲学科,而该哲学科以移植西方哲学(philosophy)为宗旨,全部用英文授课,更遑论“日本的”思想或“日本思想”了。
“日本思想史”作为一个学科领域真正起步要等到 1890 年《教育敕语》颁布之后。为配合《大日本帝国宪法》的施行而颁布的《教育敕语》以天皇的名义宣示了国民道德的根源以及国民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敕语》规定“克忠克孝”为“臣民”道德的根本,要求将培养奉公守法、维护天皇制国体的“忠良臣民”作为学校教育的使命。一大批阐释这一官方意识形态的“国民道德论”应运而生,其中最重要的旗手当属时任东京帝国大学(简称东大)文学部哲学科教授的井上哲次郎(1855—1944)。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