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往事——80后的村庄记忆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西村往事——80后的村庄记忆
|
| ISBN: | 978-7-300-34513-0 |
条码: | |
| 作者: |
李宽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 印次: | 1-1 |
开本: | 0 |
| 定价: |
¥69.00
折扣价:¥62.10
折扣:0.90
节省了6.9元
|
字数: |
150千字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300页
|
| 出版日期: |
2025-10-23 |
每包册数: |
11
|
| 国家规划教材: |
|
省部级规划教材: |
|
| 入选重点出版项目: |
|
获奖信息: |
|
|
|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80后”的视角,将“西村”作为载体,通过村庄的四至、村庄的四时、村庄的节日、人生的四事、村庄的支持体系和从村庄走向县城等六个方面描述40多年来华北农村发生的产业转型和生活革命。规模化生产弱化了“农”的底色,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消失。人口流动消解了村庄的社会结构,年味儿变淡、民俗式微、规则弱化,外在的力量和意识重塑村庄。走向县城,是大部分村民的努力方向。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洪流中,影响乃至改变了村庄的命运。
|
| 作者简介: |
李宽,社会学博士,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党的建设、基层治理和城乡发展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在《中国研究》《文化纵横》《开放时代》等刊物发表论文、调查报告多篇,出版有《特色小镇》《以地为媒:城镇化的实践机制研究》
《田园五镇: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乡村振兴》等著作。
|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村庄的四至001第一节.村庄的历史001大禹治下的土地 001
天子赐名的村庄 004
国君乞食的地方 010
第二节.村庄的空间015中心—边缘结构 015
村庄的东西走向 018
玉皇庙和土地庙 024
第三节.村庄的社会结构030亲属制度与认同单位 030
村民之间的矛盾 037
村庄的政治 045
第二章.村庄的四时053第一节.不进家门的主粮053记忆深刻的麦收 054
消失的草编工艺 062
作为经济作物的玉米 066
第二节.逐渐消失的杂粮070繁忙的秋收不再有 070
春夏杂粮难觅踪影 077
秋耕秋种日益简单 084
第三节.农业转型与务工088家里干净了许多 088
失败的农业转型 097
只能外出务工 103
第三章.村庄的节日109第一节.最为重要的春节110翘首企盼的过年 110
充满仪式感的磕头 113
变淡的年味儿 119
第二节.稀里糊涂的小节124念念不忘的三月会 124
谁去请人唱大戏 128
不明就里的节日 132
第三节.走亲礼物与礼节139走亲戚的礼物 139
打不尽的酒官司 145
走亲的快速化与统一化 149
第四章.人生的四事155第一节.让人向往的结婚155激动人心的结婚仪式 155
添小孩也是大事 167
娶妻难与高彩礼 174
第二节.有时要面对的离婚177感到丢人的离婚 177
越来越多的离婚 182
不会生活的年轻人 190
“二婚”的孩子们 192
第三节.原应是向死而生193沉重而深刻的丧事 193
生死相争的坟地 201
欲说还休的殡葬改革 205
第五章.村庄的支持体系211第一节.村庄的手艺人211为生活而忙碌的匠人 211
村庄的文艺能手 224
离不开的这神那仙 234
第二节.村庄的教育239不记得学习的小学 239
辍学之后干什么 246
退出历史舞台的民办教师 250
第三节.村庄的工商业253被超市取代的代销点 253
逐渐消失的“经纪人” 259
长不大的乡镇企业 262
第六章.从村庄走向县城271第一节.快速扩张的县城271难以进入的老县城 271
扶摇直上的新县城 277
谁在县城买房 286
第二节.发展缓慢的集镇291拥有行政和教育功能的集镇 291
缺失经济功能的集镇 297
从未合并过的乡镇 299
第三节.逐渐被抽离的村庄303传统而封闭的村庄 303
也曾建设过的村庄 307
谁还会留在村庄 314
第七章.结论与讨论 319
后.记 323
|
| 精彩片段: |
|
|
| 书 评: |
|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