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法律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学术文库;西南政法大学建构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工程文库·科技法学系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数字金融法律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学术文库;西南政法大学建构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工程文库·科技法学系列)
|
| ISBN: | 978-7-300-34412-6 |
条码: | |
| 作者: |
赵莹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 印次: | 1-1 |
开本: | 0 |
| 定价: |
¥98.00
折扣价:¥88.20
折扣:0.90
节省了9.8元
|
字数: |
300千字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320页
|
| 出版日期: |
2026-01-01 |
每包册数: |
8
|
| 国家规划教材: |
|
省部级规划教材: |
|
| 入选重点出版项目: |
|
获奖信息: |
|
|
|
| 内容简介: |
|
《数字金融法律问题研究》基于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司法热点问题和理论研究热点,选取了数字金融的八个法治专题开展研究,分别为数字金融基础理论、金融科技、数字货币、数字金融数据、数字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数字金融平台竞争法治和数字金融监管。每个部分对相应的理论进行适当梳理,并对最新的金融问题加以梳理。对于学术界提高问题意识,加强数字金融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金融领域数字化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剖析,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解决方案。
|
| 作者简介: |
|
赵莹,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学、数字金融。在学术期刊和报纸上发表多篇论文。
|
| 章节目录: |
|
|
| 精彩片段: |
数字经济是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型经济形态。它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与深度融合,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变革与生产效率显著提升。数字经济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而兴起,代表着当代经济发展的新方向。这种经济形态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模式,更催生了众多新兴业态,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目前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在1996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首次提出“数字化时代”的概念,指出这是数字技术向人类生活各领域全面渗透的过程。与经济领域历来引领社会变革的规律一致,数字化浪潮同样最先冲击经济体系,并带动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当前全球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将数字经济视为推动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一变革不仅重塑了产业形态,更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方向。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数字经济由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核心板块构成。数字产业化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支撑,涵盖了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等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产业数字化则体现为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产出规模扩大和效率提升, 这一部分构成了数字经济的关键增量。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所产生的新增价值,成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两大板块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第二,数字经济的内涵远超出传统信息产业的范畴。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数字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推动了信息产业快速崛起,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领域。但数字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通用性特征,能够作为基础性生产要素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这种渗透不仅显著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更为经济增长创造了全新空间。数字技术通过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应用,正在深刻重构经济结构和形态,因此不能简单地 将数字经济等同于信息产业,而应视为推动整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第三,数字经济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因为数字技术具有基础性、广泛渗透性、强外溢效应和系统互补性等特征,由此引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跃式变革。这种范式转变体现在三个关键维度:数字化知识和信息成为核心生产要素,网络化特征重塑产业组织形态,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结构重构。数字经济范式正在深刻改变基础设施构成、关键要素投入、主导产业形态、管理模式以及国家治理体系等经济社会运行的各个方面,推动整体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
| 书 评: |
|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