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教育全球化:批判视角下的反思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一部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原书编者:布莱恩特·加斯(Bryant Garth)、格雷戈里·沙弗(Gregory Shaffer)。本书结合了两个理论视角来探讨跨国法律秩序形成的过程。通过结合这两种理论视角,本书评估了驱动跨国法律“共识”形成的因素,即何为“良好的”与“现代的”法律教育,同时考察了法律职业内持久的国家竞争如何破坏这种“共识”的。这种发生在跨国和本土结构中的两种进程相互交织,影响了全球和地方的法律教育改革。
|
| 作者简介: |
布莱恩特·加斯(Bryant Garth)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法学院杰出的法学荣誉退休教授,在法律职业、全球化和争端解决领域造诣深厚。他履历丰富,曾先后担任美国西南法学院、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法学院院长以及美国律师基金会主任。Garth教授的学术成果斐然,专注于法律职业、法律社会学和全球化研究。他与Yves Dezalay合著的两部书籍荣获法律与社会协会颁发的Herbert Jacobs奖。此外,他还担任《法律教育杂志》(the Journal of Legal Education)的联合编辑,参与 “After the J.D.” 项目,并主持法学院学生参与度调查咨询委员会。在众多学术期刊上,都能看到他发表的研究成果,他也经常在学术会议中担任重要角色,是法律教育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者。 格雷戈里·沙弗(Gregory Shaffer) 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学院Scott K. Ginsburg国际法教授,在国际法领域成就卓越。他曾担任美国国际法学会主席,是全球知名的法律与全球化专家,尤其擅长国际贸易法。沙弗教授学术成果丰硕,出版12部著作,发表超百篇文章和书籍章节,其研究常被引用。他的作品跨学科,涵盖跨国法律秩序、法律现实主义等多领域话题。《新兴大国与世界贸易体系:国际经济法的过去与未来》荣获国际研究协会奖项,还曾获约翰・杰克逊纪念奖。他获得多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奖,在多所知名院校担任访问学者,在约30个国家开展讲座。此外,他还活跃于多个学术期刊编辑和顾问委员会。 严文君 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曾为2024年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学院、2017年英国牛津大学沃夫森学院和2012年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的访问学者。现任中国国际法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宇航学会航天政策与法律专委会委员、酒泉国际仲裁院仲裁员、《中国国际法学刊》编辑。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公法基本理论、国际争端解决、国际组织法、国际人道法和外空法。在SSCI和CSSCI等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主权债务违约的国家豁免问题研究》1部,参编2部。前后撰写11篇资政报告为有关部门采纳或批示,其中3篇得到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
|
| 章节目录: |
第一编 介绍 ◇
第一章 法律教育全球化:批判视角下的反思003
一、历史视角009
二、理论方法014
(一)跨国法律秩序014
(二)法律职业的比较社会学016
三、一般性主题:国际与地方法律教育改革的交汇019
四、本书各章节的导读与主题概述023
(一)法律教育改革的国际进程024
(二)全球法学院037
(三)学生、教师和法官的跨国流动在法律构建中发挥的作用050
五、最后总结056
参考文献059
◇ 第二编 法律教育改革的跨国进程 ◇
第二章 战略性慈善与国际战略
——福特基金会与对法学院及法律教育的投资065
一、引言065
二、福特基金会、法律与国际正义066
三、福特基金会与法律教育068
(一)促进国际民主与公民教育的法律教育068
(二)法律教育:推动社会变革的专业力量076
(三)人权与民权083
(四)海外法律教育与法律机构发展088
(五)转向国际组织093
四、结论095
参考文献097
第三章 法律教育在边缘地区的跨国化
——“全球化”进程中的非洲:殖民逻辑的延续与变革104
一、引言104
二、法律与法律教育在殖民非洲的角色107
三、冷战时期的去殖民化: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非洲“发展型大学”中的法律与法律教育的承诺与失败109
四、从私有化到商业化: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非洲高等教育的贫困化与再殖民化
五、21世纪的非洲法律教育:区域化与国际化 VS全球化与新殖民主义119
六、结论124
参考文献124
第四章 南非的法律教育
——种族视角下的全球化、危机与争论135
一、引言135
二、南非法律教育的起源: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背景136
三、后种族隔离时期法律教育的调整:直面及转型144
四、转型及其不满:全球化时代的危机148
五、结论153
参考文献154
第五章 印度法律教育改革的斗争
——从根深蒂固的地方法律寡头到寡头垄断的全球化趋势160
一、印度:殖民路径依赖的再探——处于困境的高级律师群体、知识的边缘化与国际化的挑战者163
二、 律师界172
三、 对法官和大律师的挑战175
四、 结论181
参考文献181
第六章 亚洲法律教育与政策的互动186
一、 引言186
二、 序言:在仰光谈论法治188
三、 法律教育的知识使命190
四、 亚洲法学院正在形成的政策互动192
(一)中国:正在消失的法律诊所193
(二)菲律宾:拒绝参与194
(三)印度尼西亚:学术真空196
(四)日本:模仿与失败199
五、 结论201
参考文献202
第七章 跨国法律网络与拉丁美洲法律教育的重塑:以SELA为例208
一、 引言208
二、 “拉丁美洲宪法与政治理论研讨会”(SELA)209
三、SELA年会212
四、 SELA的精神与宗旨213
五、 结论217
参考文献218
◇ 第三编 全球法学院 ◇
第八章 不可阻挡的力量与未曾改变的目标:构建巴西全球化法律教育的挑战223
一、 全球化、重返民主统治与巴西对创新型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223
二、 巴西的传统法律教育与政治视角225
三、 全球化的法律教育在巴西面临的三大主要挑战230
四、 三大陷阱:法律殖民主义、学术唯我论与精英主义233
(一)法律殖民主义234
(二)学术唯我论236
(三)精英主义237
五、 结论239
参考文献240
第九章 隔离和全球化
——不丹法律教育的曙光243
一、 引言243
二、 三大印象:隔离、传统、焦虑245
三、 第一法学院的历史247
四、课程250
五、教职团队256
(一)教师培训257
(二)教师招聘258
六、招生259
七、国际影响261
(一)印度262
(二)美国263
(三)奥地利264
(四)其他国家265
八、 结论266
参考文献268
第十章 中国和法律教育全球化
——从未来看270
一、 STL的起源273
二、 STL的转向:中国方向276
三、 深圳及其他非西方地区的影响279
四、 作为中国大学的一部分的优势与挑战283
五、 结论286
参考文献287
第十一章 谁需要全球法学院291
一、 引言291
二、 衍生需求293
(一)全球化与对跨国法律服务的需求293
(二)对多法域律师的需求294
(三)对多法域法律教育的衍生需求295
(四)多法域法律教育衍生需求的证据296
三、 构建需求理论297
(一)衍生需求理论的局限297
(二)衍生需求理论的替代方案300
四、 “NYU Law Abroad”教育计划301
(一)背景302
(二)衍生需求的证据307
(三)构建需求的证据309
五、 结论313
参考文献314
第十二章 手握法典,电脑在旁,模拟世界
——法学教授的国际化320
一、 引言:云游四方的法学教授与她的数据来源320
二、 一些来自CTLS及其他领域的例证325
三、 与其他形式的全球法律教育相比330
四、 影响评估336
(一)课程与教学法337
(二)研究与学术340
(三)文化能力或“能力”341
(四)制度敏感性、能力与创新342
参考文献344
◇ 第四编 在法律构建中的学生、教师与法官的跨国流动 ◇
第十三章 谁在统治世界?
——国际法官的教育资本355
一、 国际司法机构研究357
二、 国际法官的国际化程度:在国内还是国外接受教育?360
三、 精英大学与国际法官366
四、结论372
参考文献373
第十四章 跨境学生流动与国际法的跨国构建377
一、 跨国学生流动379
(一)跨国学生流动概述379
(二)法律教育的全球化384
(三)对“可分学院”的影响388
二、 教授们的教育背景392
(一)追踪教育多样性393
(二)解释教育的多样性394
(三)“可分学院”的启示402
三、 结论409
参考文献410
第十五章 国际法律学生流动的背景分析
——理解“黏性地板”“跳板”“阶梯”与“慢速电梯”的差异418
一、 国际法律教育的发展趋势423
二、 流动路径:“黏性地板”“跳板”“阶梯”和“慢速电梯”432
三、 全球本地化趋势:地方背景与全球影响439
四、 讨论442
五、 结论449
参考文献450
索引459
|
| 精彩片段: |
|
|
| 书 评: |
|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