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名胜记 鹭江名胜诗钞校注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嘉禾名胜记 鹭江名胜诗钞校注
|
ISBN: | 7-5615-2406-4/I·132 |
条码: | |
作者: |
厦门图书馆 编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开 |
定价: |
¥28.00
折扣价:¥26.60
折扣:0.95
节省了1.4元
|
字数: |
238千字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5-07-01 |
|
内容简介: |
厦门市图书馆馆藏《鹭江名胜诗钞》、《嘉禾名胜记》两书合刊校订和注释,可加深读者对厦门旅游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嘉禾名胜记 鹭江名胜诗钞校注》序 王 丽 《嘉禾名胜记》是清代厦门著名诗人黄日纪编辑的,版刻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是厦门现存最早的一部风景名胜诗集,共分两卷,收录洪朝选、丁一中、施德政、池显方、何乔远等明代至清朝乾隆时的数十位作者二百九十余首五、七律诗和绝句,此外还收录了十余篇记事文,内容反映的主要是厦门的二十八处名胜古迹,如虎溪岩、白鹿洞、普照寺、醉仙岩、樵溪桥、云顶岩、金鸡亭、万寿寺、金榜山、万石岩、董内寺、荷庵、觉性院、鸿山寺、凤凰山、碧山岩、紫阳书院、玉屏书院、榕林别墅、上帝庙、石泉岩、瑞晃庵、日光岩等。这些名胜古迹有许多至今还是厦门的主要景点,如普照寺(南普陀寺)、虎溪岩、白鹿洞、万石岩、日光岩等,鼓浪屿—万石岩风景区还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 《鹭江名胜诗钞》是民国时期名士江煦1926年编辑、1948年正式出版的,是菽庄丛书之第六种。其体例完全仿照《嘉禾名胜记》,收录自宋代至近代的作者,如朱熹、俞大猷、何乔远、南居益、黄日纪、苏廷玉、林鹤年、林尔嘉等众多人士的律诗和绝句,但所收入的诗歌基本上与《嘉禾名胜记》所收入的不重复。在“洪济浮日”、“阳台夕照”等旧八景的基础上又增补了“南普莲香”、“白鹿衔烟”等新八景。同时由于照像技术的传人,《鹭江名胜诗钞》中增加了鹭江全景、南普陀、云顶岩、观日台、寿山岩、虎溪岩、白鹿洞、醉仙岩等十九幅实景照片,着实宝贵。 这两本书都是我馆所收藏的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料。它既是描写厦门名胜古迹的诗集,又是研究厦门文物的重要参考资料。《嘉禾名胜记》刻本流传极少,仅我馆收藏一部,也有传抄本世面,但因疏于校对,故有不少失误。《鹭江名胜诗钞》由于出版较晚,流传于世有一些。《嘉禾名胜记》一书已历经200多年,《鹭江名胜诗钞》一书若从编辑时间算起也有近90年,沧海桑田,世间变换无数,厦门从一个军事要地、较早对外的五口通商口岸的小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颇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厦门的旧八景、新八景也增加、变化成为新二十景,唯一不变而又沿续的或许就是一些历史的文脉了。“寥廓闽天际,纵横岛屿微,长风吹浪立,片雨挟潮飞”、“一鸿碧水和云下,万点青山拥海来”,厦门——这个美丽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其魅力并不仅仅只是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坡绥沙细的天然海滨,也不只是奇趣天成的碎石,四季宜人的气候,而更多的是蕴涵在这些风景名胜之中的历史的积淀、文化的延展以及宗教的影响等等。也只有这些才是一个真正的国际性的风景旅游城市长久保持其魅力和影响力之所在。 对这两本书进行点校出版是我馆地方文献研究开发计划中的一部分,经过认真准备和论证,2004年3月,我馆成立了编委会,由付虹副馆长担任主编,负责这项工作,特请厦门地方史专家洪卜仁老先生和我馆原副馆长江林宣先生担任顾问。通过他们一年来严谨而细致的工作,这本书终于可以正式出版了,非常感谢他们的辛勤努力,同时也非常感谢厦门市文化局对我馆此项工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经费方面给予的保证。 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可以为厦门的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研究,特别是对厦门旅游的文化内涵的进一步开发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也为厦门这个独特而优美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增添一抹亮色。
|
书 评: |
胜境寻踪 觞咏奕世
薛鹏志
山不在高,有咏则名,况复汇编成帙而传世。盖景以诗咏,地因人传,山川胜迹故得长垂不朽。厦门屹立海中,古称桃源,白鹭栖止,危峰耸秀。北峙天马,南拥太武,列屿捍障,控扼漳泉。外犄大小金门,天风海涛,海口扃钥,固若金汤;内则港汊棋布,帆樯云集,商旅辐辏,楼宇栉比,洵为东南要塞、通商都会也。前贤赋曰:“古闽有鹭江,风景妙无双。地擅福州胜,潮涌厦门撞。更喜鼓浪屿,岚气杂飞淙;鹿溪与鳌江,齐名噪海邦。”钟灵毓秀,山川无言。薛起凤《鹭江志》论曰:“名山大川素质也,无以文之则暗然无色。故楼台之高、栋宇之丽,所以增景物之胜也;而文人学士遂于此托兴焉,长歌短韵,皆成宇宙之文章。”厦门胜概,端赖黄日纪《嘉禾名胜记》、江煦《鹭江名胜诗钞》表其奇观,留其韵事。二书于诸佳境胜迹、题咏碑碣搜摭裒辑详要,点窜整雅,约而能该,华而不靡,堪为厦门名胜指南。而厦门图书馆匠心独运,举襄合刊校点编注,推陈出新,传扬流世,鹭岛胜景神工庶可名闻不坠矣。
《嘉禾名胜记 鹭江名胜诗钞校注》收录诗文六百余首,述介厦门名胜三十余处,而以玉屏山虎溪岩、醉仙岩天界寺、凤凰山榕林别墅、岳前河荷庵、万石岩太平岩、洪济山云顶岩、普照寺碧泉岩、紫云岩樵溪桥、万寿岩一片瓦、白鹿洞衔山亭、鼓浪屿日光岩诸景吟咏尤多。“莲幕香生闲选韵,柳堤春暖喜寻幽”(卢陈巍)。奇峰异石,阴翳邃壑,代有骚客蔚萃低徊,放怀汗漫,蹑屐扶筇,酣歌觞咏,寄傲烟霞,“或状溪岩幽茂,或志仙佛灵踪,或畅风月情怀,或抒英豪伟抱,大都借境写心,悲歌吊古”(鹭江名胜诗钞序)。旷世清佳,浑忘岁月;千秋雅韵,挹去如新。
黄日纪(荔崖)“亦闽中诗人之杰出者”,时人评其诗“挺峙如山之立,奔放如水之涌也;严整如老吏之断狱,无能出入也;平淡如名泉之煮宋树茶,无味而中含至味也”。其祖籍龙溪,与漳浦进士蓝应元乃总角之交,同为诸生时,每遇试,必晨夕相聚唱和连旬。乾隆初,荔崖举家徙居厦门张厝保,寓醉仙岩天界寺读书,与住持月松和尚交笃。厥后宦游京师,历官吏部中书文翰、兵部武选司主事。虽燕闽万里,云树迢遥,仍与月松音讯不绝。月松为寄瞻恋之怀,乃仿效欧阳修、苏轼之有欧亭、苏亭,于寺后筑黄亭,勒刻《黄亭碑记》,“庶儒雅风流长耀山门,而圆通盛事复见于斯”。“片石题名高百尺”,“又留佳话在岩坳”。倪邦良赋诗曰:“新亭高出众峰巅,收尽风光在眼前。白卷秋涛归绝壑,青延远岫入诸天。”
诚如薛起凤所评:“荔崖先生,廊庙中人也,而有山林之趣。”荔崖五十“归田辞粉署,寄意石泉间”(林遇青),复辟榕林别墅,“六榕深处挥谈麈,一水澄时下钓纶”(薛起凤);“客来对酒常终日,钓罢看花接四时”(蓝应元);“扶筇连日扣禅关,碧瓦朱棂叠嶂间”(黄日纪);“禅榻联吟兴未休,笋舆重约访林丘”(黄日纪);“佳游处处访僧频”(黄莲士),“谈深频爱酒杯添”(黄日纪)。邀同黄莲士、薛起凤、莫凤翔等“云洲八子”悬壶酩酊,和韵酬唱,放浪形骸,殆无虚日。所谓“今日散仙同胜会,鹭洲端不让瀛洲”(黄日纪)。荔崖诗友不啻出入梵宫,密迩禅僧,“止饱天风绝俗缘”(蓝应元),甚若参禅习静,持斋辟谷,“比来悟得长生诀”(黄日纪)。足见其时鹭岛士林禅悦之风余绪犹在。景借抒怀,诗以言志。是书计录黄日纪题咏68首,观其词章,不乏耽禅隐仙、玄谈妙悟之篇。例如:
访醉仙岩旧隐
同借禅栖习静时,曾登绝顶把琼卮。
吟残月色露华冷,坐断钟声牛斗移。
猿鸟久嫌赊旧约,烟霞应笑负相知。
白莲社里凭君醉,何事还攒元亮眉。
醉仙岩题壁
乞归十载鬓毛斑,幽梦长依泉石间。
频约高僧谈法乘,更邀名士访云山。
阅来世味无如淡,悟得仙家总是闲。
外境不殊心境异,洞中便已绝尘寰。
虎溪岩题壁
石门幽邃锁钟声,岩气含秋分外清。
槛外云收孤涧冷,亭前木落数峰平。
梵音寂寂僧归定,棋子丁丁客对枰。
鸣鸟自喧人自静,频从心地悟无生。
和草庵辟谷留宿榕林
断尽腥荤吸紫霞,珊珊玉骨本仙家。
野人何物堪为供,云母盘中对饭麻。
醴泉洞
出山弹指廿余年,客梦频飞到醴泉。
重饮仙人一泓水,灵机瀹净悟诗禅。
斗换星移,迨至民国,内忧外患,世风日下。大浪淘沙,沧海遗珠,然则在江煦笔下,昔日幽岩翠台唯见“荒亭日落啼归鸟,大地尘昏云扰扰”;“鸣咽潮声动地哀”,“蓝桥枉费问神仙”。莫怪乎王人骥序中感慨道:“夫时至今日,斯文将坠,躁进者驰逐于利欲之场,浮夸者复醉心欧化,一二呫哔辈又每蹈文人结习,为有识者所诟病。”江煦供职海关,工于吟咏,志趣高人,性好攀危跻险,流连泉石。俯仰古今,唯其“浸淫风雅而能自葆其真”,故而放歌酣唱:“如何小隐丘园大隐避城市?芒鞋竹杖行姗姗,吾愿从此不谈家国事,朝朝暮暮浪荡长盘桓!”栉风沐雨,长留烟霞在人间。
歌颂厦门风景的旅游诗集
江林宣
《嘉禾名胜记》、《鹭江名胜诗钞》校注本的出版是广大旅游者所喜悦的事。
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厦门,自晚清被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以来,商贾云集,对外贸易活跃,同时还是福建人民往台湾和东南亚谋生的重要口岸,真可谓“厦庇五洲客,门收万顷涛”;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厦门的地缘、人缘诸因素,被国家辟为首批经济特区后,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厂房公司林立,高楼鳞次栉比,人口迅速增长,成了世界上颇有知名度的城市。
厦门之所以被人们广为宠爱,不但它是优良的海港、经济的发达,还在于它有特有的山海风景。以鼓浪屿—万石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主的厦门风光每年吸引着上千万的海内外游客,荡漾在环岛路上,沉醉于碧波的浩瀚海水之中;足驻在万石公园里,留恋于青翠浓阴的丛林之下;登上浑厚的日光岩,远方的山峦、岛屿更使人陶醉;散步在集美鳌园,陈嘉庚的精神令人敬仰。更因为它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使游客终年络绎不绝。
如此美不胜收的海港风景城市,自然会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和赞诵。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诗云:“万仞峰峦耸目前,不须雕巧出自然”;近代学者黄寿祺诗曰:“澄波如镜月如弓,翠屿青烟袋袅碧空;闲倚云楼看远黛,浑疑身在画图中。”这是对厦门自然风光的真实评价。清代以降,厦门岛的风景点主要有大八景(即洪济观日、五老凌霄、鸿山织雨、阳台夕照、万寿松声、虎溪夜月、筼筜渔火、鼓浪洞天)和小八景(金榜钓矶、白鹿含烟、金鸡晓唱、龙湫涂桥、天界晓钟、万笏朝天、中岩玉笏、太平石笑),这些山石景点都是大自然所赐的。随着时光的流逝,某些自然景观不复存在,如“筼筜渔火”,而特区建设的突飞猛进,厦门地域范围的扩大,新的人文景观又十分壮举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如海沧大桥、环岛路等,于是通过专家组的评议,厦门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9月公布了新的厦门二十景,它们是:万石涵翠、大轮梵天、云顶观日、五老凌霄、太平石笑、天界晓钟、北山龙潭、东环望海、东渡飞横、金山松石、金榜钓矶、青礁慈济、胡里炮王、鸿山织雨、皓海雄风、菽庄藏海、鼓浪洞天、筼筜夜色、鳌园春晖。
所有这些赋有诗意的自然或人文的景观都是厦门的骄傲,当然是厦门十分宝贵的旅游资源,人们十分珍惜它的同时又倍加赞颂它,如万石岩植物园内太平岩神工鬼斧的“石笑”石,清代郑联生等人看石头“笑”状的形态,诗云“但见石开口,不闻石有声,夜因吞月色,朝为吐云情”,看他对“石笑”的描述多么惟妙惟肖!诸如此类歌颂厦门景观的散文、诗歌枚不胜举,在厦门的报刊上时有登载,据不完全统计不少于数千篇(首),憾至今还未见汇编成册,不然它倒是上好的旅游导游书籍。彭一万先生在报端上常有介绍厦门某些景点的旅游诗,后合编成《诗游厦门》一书。戴光华老先生编的《厦门诗荟》虽已出版,但包罗万象,也不是真正的旅游诗集。直至今天,算得上真正的旅游诗集仍是清乾隆年间《嘉禾名胜记》和民国年间《鹭江名胜诗钞》这两本书了。出于对厦门旅游的更加兴旺,为广大的旅游者增加旅游景点的兴趣,厦门图书馆组织并由付虹主编特地点校、注释该两本诗集奉献给读者。因这两本旅游诗集,其份量不大,且编辑体例又十分相似,故合为一册出版。
《嘉禾名胜记》版刻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冬,是厦门著名诗人黄日纪编辑的。黄日纪,字旪三,别号荔崖,康熙五十一年(1713)生于龙溪。乾隆六年(1741)间,举家迁厦门。十二年(1747),以生员入京在吏部中书科任中书,掌阁中文翰诸事。十四年(1749),转吏部司任职。十八年(1753),转兵部武选司任职。廿二年(1757)任兵部武选司主事。廿五年(1760)后因父病逝回厦门,从此长居鹭岛。他在厦门辟建榕林别墅的同时,与厦门的官员、文人墨客遍游鹭岛的山山水水。乾隆廿八年(1763),他邀云洲诗社八子(八子疑为薛起凤、黄彬、莫凤翔、蔡天任、张承禄、蒋国梁、林明瑅、林遇青或张锡麟)游厦门虎溪岩等名胜,常与他一起旅游的薛起凤说他“具壶觞作东道,八阅月而兴不衰……凡山之秀,水之清,台榭之曲折,木石之奇特,无不低徊留而不置。至于峭壁颓垣、荒烟蔓草之中,苔藓剥落之余,有题咏者辄命录之。”他们每至一处,饮酒吟诗,借景抒情,写出不少咏景诗词。黄日纪将他搜集到的和他们创作的所有咏景诗汇编成《嘉禾名胜记》。该书体例以景点带诗歌,每个景点略作介绍后,即刊载该景点的碑记、诗歌。这些景点是:虎溪岩、白鹿洞、普照寺(今南普陀寺)、碧泉岩、醉仙岩、紫云岩、樵溪桥、云顶岩、金鸡亭、万寿寺、金榜山、万石岩、中岩、太平岩、董内岩、荷庵、觉性院、鸿山寺、望高山、凤凰山、碧山岩、紫阳书院、云屏书院、榕林别墅、上帝庙、石泉岩、瑞晃庵、日光岩等28处。从这些景点中可以发现,黄日纪编辑该书时是有私心的,他将他辟建的榕林别墅作为景点之一,并附上大量的题记和诗歌。榕林别墅在凤凰山周围,地处市肆之中,从该书的诗作中发现当时的榕林别墅颇有规模,在原有六棵古榕和“凤凰”巨石的基础上,经过黄日纪的巧作,竟有了24景(雾隐楼、石诗屏、钓鳌亭、小南溟、半笠亭、三台石、百人石、踏云径、漏翠亭、披襟台、得月轩、摩青阁、漱玉峰、榕根洞、亦灵阿、赋闲亭、芃岛、洗心堂、适我居、养翮轩、小隐园、萃鹭台、凌虚台、小桃源),“凤凰”巨石上有名人题记达42处,除了他自己题的“古凤凰山”外,还有当时清代重臣蔡新、汲县、宜阳知县廖飞鹏、文人薛起凤、后来的兴泉永道道尹周凯、文人林佶、黄任、王仁堪等名家的题记。就凭这些景点和题记,今天看来作为厦门的重要旅游点怎么也不过分。可惜,后来黄家的败衰,榕林别墅的范围逐渐缩小,至民国十二年(1923),其核心部分已拆为基督教青年会。前几年因开发华辉商场,除“古凤凰山”题石外,什么也看不见了。我们在这里花较多的笔墨讲榕林别墅胜景事,祗为厦门失去了榕林别墅的景点而憾也。黄日纪过世年代不详,从其乾隆四十三年(1778)季冬,自题“古凤凰山”年份看,当时已66岁,已是黄昏之年。从其侄黄克明的《重修榕林别墅书事》长诗中发现,他在怀念先伯黄日纪的同时,提到乾隆五十三年(1788)秋开始与邻居争榕林别墅的个别位置,可知乾隆五十三年(1788)时黄日纪已逝世多年了。他的遗作还有《全闽诗隽》、《荔崖诗集》、《榕林唱和集》、《归田集》等。
江煦的《鹭江名胜诗钞》编辑于1926年,直至1948年才出版,它是作为林尔嘉的《菽庄丛书》第六种付梓的。江煦,字仲春,号晴庵,民国年间海澄县三都贞庵人,在厦门海关谋职。据该书王人骥的序言曰:“吾友江子仲春性好山水,工吟咏,每逢春秋佳日,携斗酒双柑,登高远望,一丘一壑,恒低徊不忍去,间有残碑断碣、名人题咏,必录而存之,久遂裒然成帙,”可见江煦也是一个旅游访古迷。他自序中言:“忆十年来,浪迹鹭江,抱牍榷署,公余偶暇,辄携酒斗双柑作名山游,无何遂穷大小八景矣。顾余性酷嗜石刻,见丹崖苍壁间前人手泽,不尽摩挲之感,爰钞而存之,案积盈尺,复搜集古今名著,及己所作者统计凡三百篇”,遂编就《鹭江名胜诗钞》。《鹭江名胜诗钞》体例完全仿照《嘉禾名胜记》,编入该书的旅游诗绝大部分与《嘉禾名胜记》不重复。江煦还塞进自己的私作19首,这也是情中常理之事。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