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半自主”国会与台湾问题:美国国会外交行为模式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半自主”国会与台湾问题:美国国会外交行为模式
ISBN:7-309-04400-2/D.275 条码:
作者: 信强 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小16开
定价: ¥35.00  折扣价:¥33.25
折扣:0.95 节省了1.75元
字数: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5-04-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从美国国会外交视角来研究美台互动关系的专著。作者首先探讨了台湾何以成为中美关系中至今悬而未决的“问题”,随后从制度结构分析的视角入手,将国会内部制度结构析分为正式与非正式两种类型,并逐一探讨其对国会对台决策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作为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结构中的一极,国会常作为一个“自主的”权力主体发挥影响,但同时也受到来自参众两院之间的“自我制衡”与总统的“外部制衡”,并由此产生了三种国会外交行为模式——“自主的”、“自制的”和“外部制衡的”,从而使其外交决策行为体现出鲜明的“半自主性”特征。作者最后围绕国会支持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台湾安全加强法案”的夭折以及1992年布什总统对国会的立法否决等案例,对上述三种国会行为模式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作者简介:

信强,1975年3月生,河北邯郸人。200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2年间曾赴美国美利坚大学作访问研究,并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实习工作半年,为我国第一位赴美国国会工作的博士研究生。现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国会、台湾问题和国际政治理论。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构建、服从、参与:美国国会与美国对华安全决策》(合著,即出)、《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案例与分析》(参著)、《国际政治理论》(译著)、《霸权之后》(合译)及《宣传与公共舆论》(合译)等,并曾在《美国研究》、《欧洲研究》(《欧洲》)、《台湾研究集刊》等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章节目录:

目 录

导言 国会外交视野中的台湾问题: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的路径
第一节 引言: 台湾何以成为“问题”?
第二节 打开黑箱: 解读美国外交决策
第三节 “二元民主”架构下的国会外交权
第四节 “麻烦制造者”: 国会外交与美台决策

第一部分 国会外交的结构性解读之一: 正式制度结构视角

第一章 “理性 vs 激情”: 国会两院结构与美台决策
第一节 参众两院的结构性差异
第二节 制衡中的合作: 两院协商机制
第三节 理性战胜激情: 以《与台湾关系法》的制定为例

第二章 “决策的风向标”: 国会领袖结构与美台决策
第一节 国会领袖结构透析
第二节 协调与管理: 国会领袖的“柔性”权力
第三节 刚柔并济: 国会领袖如何影响美台决策?

第三章 “僭越的”委员会: 国会委员会结构与美台决策
第一节 权力的漂移与消长: 国会委员会制度的演进
第二节 “法律制造工厂”——委员会功能分析
第三节 “领导”外交立法: 国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与对台决策

第四章 从“中国帮”到“台湾帮”: 国会议员与美台决策
第一节 “以国会为业”: 国会议员决策行为探析
第二节 理性与利益: 国会议员在台湾问题上的决策动机
第三节 从“中国帮”到“台湾帮”: 亲台议员与国会对台决策

第二部分 国会外交的结构性解读之二: 非正式制度结构视角

第五章 “国会的耳目”: 国会附属委员会与美台决策
第一节 国会附属委员会与正式委员会的结构性差异
第二节 “监视中国”: 国会“中国问题委员会”成立探因
第三节 国会附属委员会与对台决策: 以“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为例

第六章 幕后的推手: 国会非正式议员组织与美台决策
第一节 国会非正式议员组织的发展沿革
第二节 国会非正式议员组织的功能分析
第三节 国会“台湾联线”个案研究

第七章 逆动的暗流: 国会“蓝军”助理与美台决策
第一节 国会“隐形政府”: 国会助理制度
第二节 国会助理制度的发展和队伍的膨胀
第三节 国会“蓝军”助理的崛起及其对美台决策的影响

第三部分 “半自主的国会”: 国会外交行为模式研究

第八章 “自主的国会”行为模式分析
第一节 重摆权力天平: 国会“自主性”的复兴
第二节 “自主的权力”与“自主的国会”
第三节 非制度化行为与国会“自主性”的体现
第四节 “自主的国会”与美台决策: 以国会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为例

第九章 “自制的国会”行为模式分析
第一节 “自我约束”的国会分权机制
第二节 “同室操戈”的参众两院
第三节 “自制的国会”与美台决策: 以“台湾安全加强法案”的夭折为例

第十章 “外部制衡的国会”行为模式分析
第一节 拒绝“帝王国会”: 国会权力的外部制衡机制
第二节 “国会第三院”: 总统否决权
第三节 “外部制衡的国会”与外交决策: 以布什总统1991年的立法否决为例

结语

中英文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