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保险应用写作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保险应用写作
ISBN:7-309-04876-8/F.1100 条码:
作者: 吴剑云 主编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28.00  折扣价:¥26.60
折扣:0.95 节省了1.4元
字数: 363千字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数: 314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6-02-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总 序

风险、危险与保险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永恒话题。
历史上的风险与危险通常表现或局限于自然危险,对危险后果的处理也主要是依靠个人或家庭自保;现代社会的风险与危险,无论是性质、种类或是规模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对风险和危险后果的处理也主要是通过社会化的保险机制来解决。毋庸置疑,在现代社会里,没有这样一个保险机制或者风险处理系统,一个独立单位或被保险人无法对绝大多数的商业活动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处理。
保险业与银行、证券及信托业构成了现代金融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保险业在金融业乃至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同时,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国外各大保险公司看到中国保险业巨大的潜在市场而纷纷抢滩中国,中资与外资保险公司齐头并进,中国保险业将迎来空前的繁荣,保险业成为21世纪最为热门的行业之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健康发展,是我国保险事业得以全面发展的动力所在。中国的保险业发展到今天,已逐渐成为朝阳产业。保险市场不断拓展,保险主体持续增加,保险意识逐步增强,保险业务快速发展,监管力度逐渐加大,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理论研究日益深入,保险实践贴近市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为满足我国高等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和保险系统员工培训的教学需要,我们组织了全国唯一的保险高等院校——保险职业学院的专家教授编写了这套保险系列教材。
自改革开放、恢复我国保险业务以来,保险学的学科建设在我国有了长足的进展,它为我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人才支持。然而,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以与其相关的社会实践的发展为背景和条件的——以操作性即实务性强为特点的保险学科就更是如此。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并不长,这就决定了保险学科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因此,保险学科的建设还需要我们作不懈的艰苦努力。
保险系列教材的著述,注意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理论与实务的兼备,并强调适用性,重视案例分析,力争让读者获得现代保险知识与技能。整套丛书不仅有其内在的科学体系,能反映保险领域各方面的密切关联和知识,而且每一本书都追求内容的系统性,反映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我国保险市场上最新的非传统险种。

丁孜山
2005年8月于长沙市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主旨
第一节 主旨的概念及作用
第二节 主旨的确立
第三节 主旨的表达
第四节 主旨与标题

第二章 材料
第一节 材料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材料与主旨的关系
第三节 材料的占有
第四节 材料的处理

第三章 结构
第一节 结构的概念及意义
第二节 结构的原则与要求
第三节 开头与结尾
第四节 层次与段落
第五节 过渡照应与主次详略

第四章 语言
第一节 应用写作语言的特点
第二节 简缩语言与模糊语言
第三节 表格、图形、数字等特殊语言
第四节 应用写作的语言要求
第五节 应用写作的修辞

第五章 保险公司常用法定公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命令(令)
第三节 决定
第四节 公告
第五节 通告
第六节 通知
第七节 通报
第八节 议案
第九节 报告
第十节 请示
第十一节 批复
第十二节 意见
第十三节 函
第十四节 会议纪要
第十五节 公文主题词标注

第六章 保险公司常用一般公文
第一节 工作计划
第二节 工作总结
第三节 调查报告
第四节 简报
第五节 述职报告

第七章 保险专用文书
第一节 保险计划书
第二节 保险理赔报告
第三节 保险投标书
第四节 保险防灾预案
第五节 保险案例分析

第八章 保险公司常用财经文书
第一节 财务分析报告
第二节 统计分析报告
第三节 审计报告

第九章 保险公司常用法律文书
第一节 起诉状
第二节 上诉状
第三节 答辩状
第四节 申诉状
第五节 合同

第十章 保险公司常用宣传文体
第一节 消息
第二节 通讯
第三节 广告

第十一章 保险公司日常应用文
第一节 演讲辞
第二节 工作研究
第三节 保险论文

附录一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附录三 标注符号、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附录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精彩片段:
前 言

所谓《应用文写作》,其最实质、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研究如何写作文,但它不同于中学阶段所学的作文,中学所学的作文叫基础写作,而《应用文写作》则是要求学习者在具备一定的基础写作能力之上,进一步学习写作现实中各种各类实用的文章。所谓《保险应用写作》则是研究各种各类应用文体在保险实务中的运用,这里面有一些是保险界所专用的应用文体,如保险理赔报告、保险计划书、保险投标书但更多的是一些保险界和其他各行各业都通用的应用文体,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调查报告、通知、通报、请示、报告但这些文体运用于保险实务中,无疑都带有鲜明的保险特色,打上了鲜明的保险烙印,是保险从业人员对这些现代应用文文体既规范化又创造性的运用。
保险应用写作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求写作者具备较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视野、活跃而深刻的思想。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理论,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的法律、法规,保险理论与实务如果涉及某具体保险业务领域还须懂该业务知识,如写作财务分析报告须懂保险财会,写作审计报告须懂保险审 计 当然,作为当代写作学的一个分支,写作者显然还须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 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文学修养,应用写作学的基础理论和各种各类文体方面的知识。保险应用写作是直接产生于保险实践并且服务于保险实践,是保险界人士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社会活动过程中,人们在认识这一环节的智慧结晶,要求写作者随时立足、融身于保险实践,着眼于保险实践,从宏观和微观领域及时把握保险实践的脉搏,既具有丰富的过往实践经 验,又对保险实践的发展态势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思维和眼光。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要成为一个保险应用写作方面的“高手”,对作者的要求是很高的,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每个人活到老、学到老、笔耕到老、提高到老。
具备较强的应用写作能力是保险从业人员应具备的重要素质。这里要走出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以为学习、提高这方面能力只是搞办公室文秘工作才需要的。错了!不管你在保险实务中从事何种工作,像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简报、述职报告、请示、报告、通知、通报、函、会议纪要、合同、查勘理赔报告、保险计划书、保险投标书、保险防灾预案、保险广告、保险论文、工作研究、演讲辞等文体,都随时地、经常性地要用到,如果一个人在这方面能力不强、素养不高,就算不上一个称职的保险从业人员,将会对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形成瓶颈制约,将会对单位、部门的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如果一个企业、单位、部门整体人员在这方面素质偏低,将会直接影响到这个企业、单位、部门的整体形象、工作效率、工作业绩和竞争力。
正因为以上原因,我院的前身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从建院起就将《保险应用写作》列为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此书是在原教材基础上,根据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公文法规的原则、精神,对原教材的一次重大修改,力求反映近年来保险实务中应用写作的最新理论与成果。
此书除了作为保险专业学生的教科书,也可作为保险企业员工岗位培训及个人自修的教材。
此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多家保险企业鼎力相助,提供了不少宝贵资料,并参考了大量有关书籍,吸取了同行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因情况复杂,未能一一标注,敬请谅解,并在此深表谢忱。
本书的疏漏与不足之处,切盼有识之士不吝赐教。

编 者
2005年9月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