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ISBN:7-5606-1037-4 条码:
作者: 杨坚争 杨立钒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2-5 开本:16开
定价: ¥22.00  折扣价:¥20.90
折扣:0.95 节省了1.1元
字数: 324千字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1308012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6-02-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针对电子商务初学者的基础教程,内容包括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的技术准备与经济准备、网络商务信息的检索与利用、网络营销策略、网络促销策略、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物流和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等。
与第一版内容相比,此次再版并不是简单的数据更换,而是根据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对主要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更新,使之更能体现出电子商务发展与应用的整体概况,体系结构也更加合理。本书作者长期坚持电子商务研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电子商务的基本问题,观点新颖,材料翔实,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及中专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专业和商业管理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电子商务入门培训教材,同时也是广大企业营销人员、公司经理、消费者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书和参考书。
本书附有光盘(需要者另行购买),其中提供了相应的教学课件、实验链接。与本书配套的《电子商务网站典型案例评析(第二版)》已经出版,有关资料同时在沪江电子商务网(http://www.usstec.com)上刊登。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电子商务概述 1

1.1 电子商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1

1.1.1 电子商务发展的历史轨迹 1

1.1.2 世界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 3

1.1.3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5

1.1.4 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6

1.1.5 电子商务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7

1.2 电子商务的内涵与分类 9

1.2.1 什么是电子商务 9

1.2.2 电子商务的分类及其服务内容 11

1.3 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与流程 14

1.3.1 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 14

1.3.2 网络商品直销的流转程式 15

1.3.3 企业间网络交易流程 16

1.3.4 网络商品中介交易流程 17

1.4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社会基础与基本思路 19

1.4.1 电子商务发展的社会基础 19

1.4.2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障碍 21

1.4.3 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2

第二章 电子商务的技术准备与经济准备 24

2.1 网络技术基础 24

2.1.1 早期的网络 24

2.1.2 TCP/IP协议 25

2.1.3 互联网的工作原理 25

2.1.4 互联网的接入方式 28

2.1.5 常用的互联网服务 31

2.2 IP地址和域名 35

2.2.1 IP地址 35

2.2.2 IPv6--下一代IP地址 36

2.2.3 域名地址 36

2.2.4 中国因特网域名体系 37

2.2.5 通用网址 39

2.2.6 寻址方式 39

2.3 域名申请 40

2.3.1 域名的商业价值 40

2.3.2 域名申请策略 40

2.3.3 域名的申请 41

2.3.4 申请域名的注意事项 42

2.3.5 域名的变更与注销 44

2.4 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与建设 44

2.4.1 网站开发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44

2.4.2 网站总体设计 45

2.4.3 网站开发形式选择 48

2.4.4 网站内容建设 49

2.4.5 网站资源管理 50

2.4.6 网站测评 51

2.4.7 网站的安全性 51

2.4.8 网站维护 52

2.4.9 网站推广 52

2.5 投资概算 53

2.5.1 Internet接入费用 53

2.5.2 网络站点建设费用 54

第三章 网络商务信息的检索与利用 57

3.1 网络商务信息基础 57

3.1.1 网络商务信息的概念和特点 57

3.1.2 网络商务信息的分级 58

3.2 网络商务信息的收集 58

3.2.1 网络商务信息检索的基本要求 58

3.2.2 网络商务信息检索的困难 59

3.2.3 网络商务信息检索困难的解决办法 60

3.3 常用检索工具 61

3.3.1 搜索引擎类检索工具 61

3.3.2 数据库类检索工具 69

3.3.3 常用的中文商业信息网 74

3.4 网络商务信息的整理 77

3.4.1 信息的储存 77

3.4.2 信息的整理 77

3.4.3 信息的加工处理 78

3.5 检索案例--利用网络信息寻找原材料最佳供应商 78

3.5.1 利用互联网收集企业采购所需的信息 78

3.5.2 查找原材料生产企业报价 79

3.5.3 支付及送货 83

第四章 网络营销策略 85

4.1 网络营销的对象分析 85

4.1.1 上网用户个人情况分析 86

4.1.2 上网用户使用习惯分析 91

4.2 网络营销的目标市场定位 93

4.2.1 网络营销的对象定位 93

4.2.2 网络营销的商品定位 97

4.3 网络营销的分销渠道选择 100

4.3.1 传统营销渠道与网络营销渠道的区别 100

4.3.2 网络直销 102

4.3.3 网络间接销售 103

4.3.4 双道法--企业网络营销的最佳选择 105

4.4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 106

4.4.1 企业网络营销的三种策略 106

4.4.2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107

第五章 网络促销策略 110

5.1 网络促销的概念、分类与作用 110

5.1.1 网络促销的概念与特点 110

5.1.2 网络促销的方法分类 111

5.1.3 网络促销与传统促销的区别 111

5.1.4 网络促销的作用 112

5.2 网络促销的实施程序 112

5.2.1 确定网络促销对象 112

5.2.2 设计网络促销内容 113

5.2.3 决定网络促销组合方式 113

5.2.4 制定网络促销预算方案 114

5.2.5 衡量网络促销效果 114

5.2.6 强化网络促销过程的综合管理 115

5.3 网络广告促销 115

5.3.1 网络广告的定义 115

5.3.2 网络广告的分类 116

5.3.3 网络广告的特点 119

5.3.4 网络广告创意 119

5.3.5 网络广告策略 121

5.3.6 网络广告发布 125

5.3.7 网络广告的定价机制 126

5.4 网络站点促销 130

5.4.1 网络站点促销的基本理念 130

5.4.2 出色网络站点建设的要求 132

5.4.3 网站竞争对手分析 135

5.4.4 实现网络站点较高的访问率 136

5.4.5 网络促销的最新进展 138

第六章 电子支付 143

6.1 传统的支付方式 143

6.1.1 现金 143

6.1.2 票据 144

6.1.3 信用卡 144

6.1.4 借记卡 146

6.2 电子支付 146

6.2.1 电子支付的概念及特征 146

6.2.2 电子支付的工具 147

6.2.3 电子支付模式 152

6.3 国际上通行的两种电子支付安全协议 153

6.3.1 SSL安全协议 153

6.3.2 SET安全协议 154

6.4 网上银行(Internet Banking) 158

6.4.1 网上银行的特点与主要业务 158

6.4.2 支付网关 159

6.4.3 网上银行的监管 160

6.4.4 我国网上银行的建设与发展 161

6.5 推动我国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的措施 162

第七章 电子商务物流 164

7.1 电子商务物流概述 164

7.1.1 物流与物流系统 164

7.1.2 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与特点 168

7.1.3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 170

7.1.4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171

7.2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172

7.2.1 自营物流 172

7.2.2 物流联盟 173

7.2.3 第三方物流模式 174

7.2.4 第四方物流模式 175

7.2.5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76

7.3 电子商务物流技术 176

7.3.1 电子商务物流的基本流程 176

7.3.2 物流基本技术 178

7.3.3 物流供应链 180

思考题 181

第八章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 182

8.1 网络交易风险和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 182

8.1.1 网络交易风险源分析 184

8.1.2 网络交易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 185

8.2 客户认证技术 186

8.2.1 身份认证 186

8.2.2 信息认证技术 187

8.2.3 通过认证机构认证 190

8.3 防止黑客入侵 195

8.3.1 黑客的基本概念 195

8.3.2 网络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 195

8.3.3 防范黑客攻击的主要技术手段 197

8.4 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 199

8.4.1 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的涵义 199

8.4.2 人员管理制度 199

8.4.3 保密制度 200

8.4.4 跟踪、审计、稽核制度 200

8.4.5 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制度 201

8.4.6 用户管理制度 202

8.4.7 病毒防范制度 202

8.4.8 应急措施 203

8.5 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法律保障 204

8.5.1 电子签名法律制度 204

8.5.2 电子合同法律制度 206

8.5.3 我国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法律保护 208

参考文献 212
精彩片段:
 
书  评:
第 二 版 前 言



2001年本书出版了第一版,发行情况不错。最近两年,笔者虽想撰写第二版,但一直没有动笔。主要原因是电子商务的发展超出人们的预料,大量新问题不断涌现且亟待研究。所以,一直到现在,才决定开始本书第二版的写作,写作的基本导向确定为反映电子商务环境的新变化,展示电子商务技术的新成果。

2001年到2005年,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国际上看,在过去的四年里,联合国公布了两个重要的电子商务文件。一个是2001年3月23日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通过的《电子签字示范法》 ,这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继《电子商务示范法》之后,又一部专门针对电子商务的示范法。另一个是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从2001年开始每年坚持出版的《电子商务和发展报告》,集中反映了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根据联合国《2004年电子商务和发展报告》,到2003年底,全球互联网使用人数达到6.76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11.8%),2002年世界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6153亿美元,比2001年的3549亿美元增长了73.1%。

在过去的四年中,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看,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件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2005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十六次统计调查所展现的数据可以看出,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4560万台,比上年同期增长25.6%;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82 617 MB,比上年同期增加53.2%;上网用户总人数为10 30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8.4%;中国互联网络在整体上保持了极强的增长态势。

在互联网的应用方面,2005年6月,我国网上购物大军达到2000万人,在全体互联网网民中,有过购物经历的网民占近20%的比例;估计网上购物者半年内累计购物金额达到100亿元;网民在网上购物时,网上支付的比例比2004年同期增长近50%,这可能与网上银行的迅速发展有关。

从统计情况看,电子商务的交易额有了较大的增长。2004年上海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4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7%,北京市、深圳市和广州市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为666亿、330亿和230亿人民币。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并于2005年4月1日开始实施。《电子签名法》通过确立电子签名法律效力、规范电子签名行为、维护有关各方合法权益,从而从法律制度上保障了电子交易的安全,促进了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要求,2005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阐明了发展电子商务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中心任务,实行体制创新,着力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

根据国务院《意见》精神,2005年2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电子商务专项的通知》,全面启动电子商务专项项目;2月8日信息产业部以部令的形式发布了《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以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为主线,重点围绕电子认证机构的设立、电子认证服务行为的规范、对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实施监督管理等内容做出明确的具体的规定。6月10日,教育部、商务部发布了《教育部商务部关于推动有关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有关高等学校理论研究的专长,及时跟踪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密切联系中国的实际,深入开展电子商务理论研究。10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电子支付指导(第一号)》,意在规范电子支付业务,防范支付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维护银行及其客户在电子支付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子支付业务健康发展。

在本书第二版中,全面反映了国家发展电子商务的指导思想,并在各个章节中,突出反映电子商务在政策、技术、应用诸方面的最新进展:

第一章:收集了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数据,深入阐述了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引入了IPv6、通用网址等新概念,全面反映了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

第三章:更新了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第四章:更新了有关互联网数据,增加了网络营销的新策略。

第五章:引入了新的网络广告形式和新的网络促销方法。

第六章:调整了电子支付的分类,增加了电子支付模式的图解。

第七章:更新了有关物流模式。

第八章:本章是新增加的一章,重点阐述了电子商务安全的技术、管理和法律策略。

本次修订,杨坚争承担了第一、二、三、六、七、八章的修改任务,杨立钒承担了第四、五章的修改任务。在本书修订过程中,桂安辉、蒋健、王娜、周陈平、李周平、周扬、田芳等同学参加了校对工作。

考虑到电子商务教学的特殊要求,本书专门配备了一张教学光盘,内容包括电子教案、辅导材料与综合练习、教学案例等。本书配套光盘由肖越深策划,由肖越深、桂安辉、蒋健、王娜、周陈平、李周平、周扬、田芳制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云立实老师在本次再版中给予了多次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迅速,本书虽经几番修改,但仍感到许多地方还需斟酌,错误和不当之处,切望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第 一 版 前 言



2001年以来,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跌破2000点关口,网络股的表现使得投资人忧心忡忡。一时间,众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互联网经济的泡沫上。尤其是作为电子商务典范的美国亚马逊公司经营情况的恶化,网络公司的大量倒闭,更加大了人们对互联网经济的恐惧心理,似乎互联网经济已经走到崩溃的边缘。甚至有人惊呼,网络公司已经分享完"最后的晚餐"。

互联网经济能否继续发展,电子商务还有没有前途?身居急剧变化的世界经济新环境,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并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呢?

不可否认,网络经济在经历了20世纪末的高速发展之后确实面临着一个逐步调整的历史时期。但是,如果我们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就完全可以发现:互联网经济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仅仅是开始,21世纪的互联网经济将带动整个经济和传统产业的变革,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史和发展基础都支持这一预测。1997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还只有62万,而到了2000年12月31日,这一数字已达到2250万,世界上网人数更是突破3亿。如此庞大的网民人数,造就了互联网经济的雄厚基础。所以,仅仅看到纳斯达克指数暴跌、网络股的表现不好就预测互联网经济开始走下坡路还为期过早。新生事物的成长总要有一个曲折的过程,互联网经济同样不能例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这类新生事物,就能够在它们迅速膨胀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在它们遇到挫折时满腔热忱地支持它们。

作为互联网经济的核心,电子商务的目标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方式进行商务活动,所以,它要服务于商务,满足商务活动的要求,商务将会是电子商务的永恒主题。这一点,决定了电子商务的生命力,因为自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商品的交易。电子商务大幅度降低商品交易成本,使它保持了强大的竞争力,从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动力。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商务又是在不断发展的,而电子商务的应用将会对商务本身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也可以说,电子商务是通过改变人类的商务方式、增加人类商务活动的合理性,来推动商务本身的发展的。从实践过程来讲,电子商务已经以惊人的速度被应用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并且这个速度还在不断加快:从个人到团体、从单个企业到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从金融、商业、房地产到生产、制造、运输各个产业,电子商务的普及速度锐不可挡。电子商务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竞争格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政府把这种影响与200年前的工业革命的影响相提并论,世界各国也都纷纷发展电子商务,把它作为迎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发展电子商务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生存发展的又一次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对此有深刻的战略认识。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的技术准备和经济准备、电子商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网络营销策略、网络促销策略、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物流等内容。书末选取了B to C、B to B、CA认证三个典型案例供参考。为了使读者能够更直接地接触电子商务,本书配套了一张光盘(需要者另行购买),其中收集了上海宇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B to C软件销售平台、上海中昊化工网上交易中心B to B交易平台、上海市电子商务安全证书管理中心有限公司的认证系统。通过这张光盘,读者可以直接进入网上交易和网上认证,体验电子商务的实际感受。

杨坚争撰写了本书第一、二、四、六章;许勤撰写了第三、五章;杨维新撰写了第七、八章。杨坚争对全书进行了统稿。

本书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大量书籍和资料,笔者在书末以参考文献的形式列出。在这里,对这些书籍和资料的作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杨兵老师、上海理工大学李朝平老师在出版过程中给予了多次指导和帮助,谨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