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德语戏剧的美学特征:以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为例 - 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博士文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20世纪德语戏剧的美学特征:以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为例
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博士文丛
|
ISBN: | 7-307-04918-x |
条码: | |
作者: |
谢芳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32开 |
定价: |
¥14.50
折扣价:¥12.33
折扣:0.85
节省了2.175元
|
字数: |
186千字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19页
|
发行编号: | I·292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6-03-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作者在阐述20世纪德语戏剧各阶段代表性作家的戏剧美学思想及其代表性剧作的形式特征的区别和联系的区别上,从结构、冲突和人物形象这几个戏剧要素入手,对20世纪德语戏剧各阶段代表作所共有的特征作一宏观探讨并对各阶段代表作所采用的一些共同的艺术手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也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些重要作品展开个案分析,以期对各阶段代表性剧作家的戏剧美学思想、戏剧创作实践及其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有更为具体、深入的认识,对读者了解20世纪以来德国乃至欧洲的戏剧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从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作看20世纪德语戏剧的美学发展 第二章 打破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闭锁式结构 第一节 闭锁式结构和开放式结构 第二节 表现主义戏剧的电影式结构 第三节 以布来希特的叙事剧为代表的叙事式结构 第四节 后现代戏剧的拼贴式和散文式结构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表现内在冲突 第一节 表现主义戏剧——感情或思想的激烈交战 第二节 布来希特、弗里施和迪伦马特的剧作——人格分裂 第三节 后现代戏剧——多样化的内在冲突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人物形象抽象化 第五章 几种有代表性的表现手法 第一节 象征 第二节 陌生化效果 第三节 怪诞 第四节 滑稽讽刺模仿 第六章 作品研究 第一节 《群众与人》和《西蒙娜·马夏尔的梦》中的梦境表现 第二节 布来希特的《四川好人》 第三节 《高加索灰阑记》中歌曲的作用 第四节 《老妇还乡》的怪诞风格 第五节 米勒《任务》的拼贴特征 参考书目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