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第二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第二版)
ISBN:7-5606-0973-2 条码:
作者: 陈国先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18.00  折扣价:¥17.10
折扣:0.95 节省了0.9元
字数: 364千字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1244012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5-0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为全国规划教材。全书较全面、详细地介绍了目前流行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如传真机、复印机、速印机、微型计算机、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投影仪、数码摄像机、集团电话、UPS电源、交流稳压电源、碎纸机、多功能一体机、刻录机等设备的分类、基本工作原理、基本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重点介绍了如何选购、安装、使用这些设备。另外还介绍了这些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及常见故障的处理。
本书阐述精炼,实用性强,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出发进行介绍,配合图片,直观明了。读者按照书中介绍的内容进行实践,就能较好地选购、安装、使用、维护这些办公自动化设备。
本书可作为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职业高中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供各类培训班及从事办公自动化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办公自动化概述 1
1.1.1 办公自动化的基本功能 1
1.1.2 办公信息处理 2
1.1.3 办公自动化设备 4
1.2 办公设备用电常识 5
1.2.1 微机系统对供电的基本要求 5
1.2.2 办公室电源安装要求 6
1.2.3 插座、插头安装要求 6
1.2.4 静电及其消除 7
1.3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9
1.3.1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9
1.3.2 办公设备的环境 10
1.3.3 办公室的安全防护 11
1.3.4 办公设备管理 12
思考与练习一 12
第二章 传真机 13
2.1 传真机的种类和主要技术指标 13
2.1.1 传真机的种类 13
2.1.2 传真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4
2.2 传真机的功能和基本原理 15
2.2.1 传真机的功能 15
2.2.2 传真机的基本原理 17
2.3 传真机的安装与使用 20
2.3.1 松下UF-E1CN传真机简介 20
2.3.2 传真机的安装 23
2.3.3 传真机发送功能的使用 24
2.3.4 传真机接收功能的使用 25
2.3.5 传真机的其他功能 25
2.4 传真机的维护 26
2.4.1 传真机的日常维护 26
2.4.2 传真机的预防性维护 26
思考与练习二 30
第三章 复印机 31
3.1 复印机的分类和技术指标 31
3.1.1 复印机的分类 31
3.1.2 复印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33
3.2 复印机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35
3.2.1 复印机的基本组成部件 35
3.2.2 复印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6
3.2.3 复印机图像放大和缩小的工作原理 39
3.2.4 数码复印机的工作原理 40
3.3 复印机的选购与安装 40
3.3.1 复印机的选购 40
3.3.2 复印机的安装 42
3.4 复印机的使用 45
3.4.1 复印纸的选择与装盒 45
3.4.2 复印机的基本操作程序 46
3.4.3 复印机特殊功能的使用 48
3.4.4 复印技巧 49
3.5 复印机的维护 51
3.5.1 复印机的日常保养 51
3.5.2 复印机的调节 53
3.5.3 复印机常见故障的维修 54
思考与练习三 59
第四章 速印机 60
4.1 速印机的特点与主要技术指标 60
4.1.1 速印机的特点 60
4.1.2 速印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61
4.2 速印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62
4.2.1 速印机的基本组成 62
4.2.2 GR2000型速印机的组成部件 62
4.2.3 GR2000型速印机的主要功能 64
4.3 GR2000型速印机的主、副控制面板与显示屏简介 65
4.4 速印机的选购与使用 67
4.4.1 速印机的选购 67
4.4.2 速印机使用前的准备 68
4.4.3 GR2000型速印机的基本操作 69
4.4.4 GR2000型速印机调整功能的使用 71
4.4.5 GR2000型速印机特殊功能的使用(高级操作) 73
4.5 GR2000型速印机的保养与维护 77
4.5.1 GR2000型速印机的日常保养 77
4.5.2 速印机的故障检修 78
思考与练习四 80
第五章 微型计算机 81
5.1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81
5.1.1 主机部件 81
5.1.2 存储设备 85
5.1.3 多媒体设备 88
5.1.4 键盘与鼠标 89
5.2 微机设置与硬盘分区 90
5.2.1 CMOS设置 90
5.2.2 硬盘分区 94
5.3 Windows与办公软件 101
5.3.1 Windows 2000 101
5.3.2 办公软件 105
5.4 计算机联网 107
5.4.1 联网设备 107
5.4.2 对等网络的组建 109
5.4.3 拨号上Internet 113
5.4.4 Internet的主要功能和网络维护 115
5.5 微机系统的日常维护 116
5.5.1 主机的日常维护 116
5.5.2 软驱与硬盘的日常维护 118
5.5.3 光盘驱动器的日常维护 119
5.5.4 鼠标和键盘的维护 121
5.5.5 显示器的日常维护 122
思考与练习五 123
第六章 针式打印机 124
6.1 针式打印机的分类和选购 124
6.1.1 针式打印机的分类 124
6.1.2 针式打印机的选购 124
6.2 针式打印机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126
6.2.1 针式打印机的结构 126
6.2.2 针式打印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27
6.3 针式打印机的安装和使用 128
6.3.1 针式打印机的安装 128
6.3.2 针式打印机的使用 130
6.4 针式打印机的维护 132
思考与练习六 133
第七章 喷墨打印机 134
7.1 喷墨打印机的分类和特点 134
7.1.1 喷墨打印机的分类 134
7.1.2 喷墨打印机的特点 134
7.2 喷墨打印机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135
7.2.1 喷墨打印机的组成 135
7.2.2 喷墨打印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36
7.3 喷墨打印机的选购和安装使用 137
7.3.1 喷墨打印机的选购 137
7.3.2 喷墨打印机的安装使用 139
7.4 喷墨打印机的维护 143
7.4.1 喷墨打印机的日常维护 143
7.4.2 喷墨打印机的一般维护 144
思考与练习七 147
第八章 激光打印机 148
8.1 激光打印机的分类和特点 148
8.1.1 激光打印机的分类 148
8.1.2 激光打印机的特点 149
8.2 激光打印机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149
8.2.1 激光打印机的组成 149
8.2.2 激光打印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50
8.3 激光打印机的选购与安装 151
8.3.1 激光打印机的选购 151
8.3.2 激光打印机的安装 153
8.4 三星ML-1430激光打印机的使用和维护 156
8.4.1 三星ML-1430激光打印机的使用 156
8.4.2 激光打印机的维护 159
思考与练习八 163
第九章 扫描仪 164
9.1 扫描仪的类型和基本工作原理 164
9.1.1 扫描仪的类型 164
9.1.2 扫描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166
9.2 扫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166
9.3 扫描仪的选购与安装 167
9.3.1 扫描仪的选购 167
9.3.2 扫描仪的安装 169
9.4 扫描仪的使用与维护 170
9.4.1 扫描仪的使用 170
9.4.2 扫描仪的维护 172
思考与练习九 173
第十章 数码相机 174
10.1 数码相机的种类和主要技术指标 174
10.1.1 数码相机的常见种类 174
10.1.2 数码相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175
10.2 数码相机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176
10.2.1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区别 176
10.2.2 数码相机的结构 177
10.2.3 数码相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78
10.3 数码相机的选购与使用 178
10.3.1 数码相机的选购 178
10.3.2 数码相机的使用 181
10.3.3 数码相机的设置与连接 185
10.3.4 数码相机常见故障的处理 185
思考与练习十 189
第十一章 投影仪 190
11.1 投影仪的分类和主要技术指标 190
11.1.1 投影仪的分类 190
11.1.2 投影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190
11.2 投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192
11.3 投影仪的选购与功能 193
11.3.1 投影仪的选购 193
11.3.2 投影仪的功能与外观 195
11.4 投影仪的安装、使用与维护 199
11.4.1 投影仪的安装 199
11.4.2 投影仪的使用 200
11.4.3 投影仪的维护 202
思考与练习十一 204
第十二章 数码摄像机 205
12.1 数码摄像机的类型和主要技术指标 205
12.1.1 数码摄像机的类型 205
12.1.2 数码摄像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205
12.2 数码摄像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07
12.3 数码摄像机的使用 207
12.3.1 数码摄像机的外观 207
12.3.2 数码摄像机的使用与保养 209
思考与练习十二 211
第十三章 电话机 212
13.1 概述 212
13.1.1 电话通信与电话机的分类 212
13.1.2 常用电话机的功能 213
13.1.3 程控电话的常用特殊功能和使用方法 216
13.2 集团电话(小交换机) 218
13.2.1 集团电话的主要技术指标 218
13.2.2 YD520-208/312集团电话系统 219
思考与练习十三 220
第十四章 其他办公设备 221
14.1 不间断电源 221
14.1.1 UPS的类型 221
14.1.2 UPS的主要技术指标 223
14.1.3 UPS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24
14.2 交流稳压电源 225
14.2.1 集成稳压电源的分类 225
14.2.2 交流稳压电源的主要技术指标 226
14.2.3 JJW(JSW)系列精密净化交流稳压电源 227
14.3 碎纸机 228
14.3.1 碎纸机的使用 229
14.3.2 碎纸机的维护 229
14.4 多功能一体机 229
14.4.1 多功能一体机的分类 230
14.4.2 多功能一体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230
14.4.3 多功能一体机部分产品性能比较 231
14.5 光盘刻录机 233
14.5.1 概述 233
14.5.2 光盘刻录机的性能指标 234
14.5.3 光盘刻录机的安装和使用 235
思考与练习十四 238
参考文献 239
精彩片段:
 
书  评:
第 二 版 前 言
《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第一版自2000年11月出版以来,被多所院校有关专业作为教材使用。第一版出版已有四年了,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新的办公自动化设备、新技术不断涌现,第一版中的部分内容已有些陈旧了。《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第二版对有关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增、删调整,以适应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发展变化。本书各章节的安排基本上不变,但每章的内容却有较大变化。书中的实例已基本上更新为更先进的办公设备实例,同时还增加了数码摄像机、集团电话、多功能一体机、刻录机等设备的使用实例,使本书紧跟办公自动化设备技术的发展。
一个完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应当是办公人员、办公设备和信息资源三者密切联系的整体。办公设备是人们在进行办公信息和事务处理中所必需的配置。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先进的办公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先进的办公设备是以微型机为中心的设备,包括信息生成设备、信息传输设备、文件复印设备、信息存储设备、电子会议支持设备和其他办公机械设备等。
本书较全面、详细地介绍了目前流行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如传真机、复印机、速印机、微型计算机、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投影仪、数码摄像机、集团电话、UPS电源、交流稳压电源、碎纸机、多功能一体机、刻录机等设备的分类、基本工作原理、基本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重点介绍了如何选购、安装、使用这些设备。另外还介绍了这些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常见故障的处理。
本书内容全面、实用,着眼于办公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特别对目前较先进的办公设备,如对各种局域网的组建、连接Internet的方法、与微机同步的投影仪的使用以及将办公文字和图像刻录到光盘中的方法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本书由陈国先主编,伊世昌、郑惠芳、刘猛参编。全书由陈国先统稿,戚琦主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各位同志对本书的出版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第 一 版 前 言
所谓办公自动化,就是利用现代的技术和设备代替办公人员的部分业务活动,优质高效地处理办公信息和事务。
办公设备是人们在处理办公信息和事务中所必需的装置。随着微型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办公设备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常用的办公设备包括信息生成设备、信息传输设备、信息存储设备、文件复印设备、电子会议支持设备和其他办公机械设备等。目前先进的办公设备总是以微型计算机为中心的。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微型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的种类、技术性能、基本组成、工作原理、选购原则、使用方法、维护维修;第二部分介绍常用的办公机械设备的种类、技术性能、基本组成、工作原理、选购原则、使用方法、维护维修。本书内容全面、实用,侧重于办公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同时对目前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办公设备,如局域网的组建、连接Internet的方法、与微机同步的投影仪的使用以及将办公文字和图像刻录到光盘中的方法等,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本书第1、6、8、9、10、11、12、13章由陈国先编写,第2、3、4章由伊世昌编写,第5、7章由刘猛编写,全书由陈国先统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