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与实践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与实践
|
ISBN: | 7-5606-1494-9 |
条码: | |
作者: |
陈勇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6.00
折扣价:¥34.20
折扣:0.95
节省了1.8元
|
字数: |
201千字
|
出版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1765A01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6-05-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根据国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有关指导精神,紧密结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背景和目标,以作者承担的陕西省2003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立项课题《陕西省高校后勤实体向现代企业发展的战略对策研究》为支撑,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校区社会化后勤工作的具体实践为依托,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本书可供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1 第一节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史回顾 1 第二节 中央政府关于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精神 15 第三节 中央领导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明确要求 22 第二章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战略对策研究 86 第一节 大学的本质属性及其后勤社会化改革必然性之剖析 87 第二节 陕西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 94 第 三节 高校后勤实体向现代企业发展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 103 第三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校区社会化后勤管理体制创新 121 第一节 交通运输管理服务体制 125 第二节 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体制 141 第三节 师生餐饮管理服务体制 157 第四节 校园物业管理服务体制 177 第四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校区社会化后勤运行管理规范 210 第一节 学生公寓地热水、电使用与校园开水供应管理规定 212 第二节 校园行政秩序管理暂行规定 215 第三节 水电暖管理暂行规定 220 第四节 安全用气暂行规定 225 第五节 水电气暖收费等级标准暂行规定 228 第六节 经营性用房物业管理服务暂行办法 231 第七节 新校区后勤民主管理委员会 235 第八节 后勤管理部处函件选摘 240 参考文献 248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高等学校肩负着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它必须也能够为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如何有效发挥高等学校的相应功能,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已发展成为近些年我国改革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着"高校办社会"的现象。高校的后勤服务部门经营自己的"小而全",搞封闭的自我服务,许多非教学科研领域的事情也由学校包揽,分散了办学精力,占用了办学资源,影响了高校职能的正常发挥。这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办高等教育造成的弊端。在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这种弊端已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资源短缺,办学精力分散,办学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终身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加快,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而办学经费、场地、设施等资源紧张,后勤保障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转变办学管理模式,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提高质量的历史性要求。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综合体制改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此领域的研究是国内高等教育、经济学界密切关注的热点。1999年11月,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使这项改革跨入了全面推进的快车道。以后连续三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又在武汉、西安和北京召开了第二、三、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保障了这项改革的稳健快速发展。 截止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已在一些地方和高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高校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具体指导与积极帮助下,基本上都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号文件)要求及部、省文件相关精神,结合本校实际,采用积极、稳妥的方法,对学校的原有后勤逐渐由综合承包的模式,通过改体制、转机制、引入企业化管理,发展到小机关、多实体或小机关、大实体、大服务模式,继而又发展到组建后勤总公司、服务集团、产业集团等,有的还在做好学校内部市场的同时广泛参与社会竞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高校后勤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自1999年至今,历经数年,虽已具备国家政策上的认同性,但在实践上还没实现实质性的全盘突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学校办社会"的旧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依然缓慢,不适应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高校后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之间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同时,改革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高校后勤基础设施严重短缺的"瓶颈"尚未彻底打破,阻碍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大学生食堂、宿舍等建设任务很重,资金严重匮乏;二是高校后勤分离不够彻底,部分高校后勤实体尚未建立法人企业机构,事企未分开,产权不分明,责权不明确;三是运行机制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一校一户办后勤"的老模式;四是高校增量发展中的后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困难,统筹力度不够等。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改革中学习改革,不断创新,探索前进,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总结、研究、探索,以及个案分析,从而为兄弟院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一些必要的、有效的参考,为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思路,少走弯路,是本书的初衷与目标。近年来,我们围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长远目标与实际工作开展的客观要求,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结合高校后勤之特点,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其现实需求性和发展规律性,不断思考与总结,探索并相对创新地提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实践的新模式、新举措,而且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心得及成果。特别是在承担陕西省2003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过程中,针对目前高校大力推进新校区建设的需要,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归纳总结,以及具体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基于此,我们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能为推动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做出有益的贡献。 当然,我们确知,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我们的研究与实践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因此,对于本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