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研究在中国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二战研究在中国
|
ISBN: | 7-307-04853-1 |
条码: | |
作者: |
赵文亮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88.00
折扣价:¥74.80
折扣:0.85
节省了13.2元
|
字数: |
1051千字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893页
|
发行编号: | K·286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6-05-01 |
|
内容简介: |
这是一部对60余年来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和真实的总结和介绍的书籍。以完整性、客观性、实用性为指导原则。全书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研究历程和研究成果分析”,对60余年来中国二战史研究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分析;第二部分,“若干重大学术问题研究综述”,选取了15个对二战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热点问题予以综述,便于读者对这些热点问题研究现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第三部分,“论著目录索引”,将中国出版、印刷的二战著作(2529种)和发表的文章(8863篇)根据其相关度分门别类地进行编排,以方便读者的检索。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前任会长黄玉章和现任会长胡德坤分别为本书题写书名和作序。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序言
前言
Foreword
第一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历程和研究成果分析
第一章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1949年以前(第一时期)
第二节 1950年至2004年(第二时期)
第二章 祖国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定量分析
第一节 研究成果定量分析
第二节 作者队伍定量分析
第三节 刊载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成果媒介分析
第二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若干重大学术问题研究综述
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问题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外学者的看法
第二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学者的看法
第三节 党的十一届三种全会以来中国学者的研究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问题研究综述
第一节 1949年以前中国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看法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陆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看法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二战起点及其相关问题的争鸣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问题研究综述
第一节 对中国学术界关于二战性质问题认识的总结与回顾
第二节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阶段划分
第三节 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应掌握的原则
第四章 绥靖政策研究综述
第一节 绥靖政策的含义与界定
第二节 绥靖政策的根源
第三节 绥靖政策的本质和目的
第四节 绥靖政策的起讫
第五节 美国与绥靖政策
第五章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研究综述
第一节 对苏联选择缔约的认识问题
第二节 苏联缔约的动机
第三节 苏联缔约的责任问题
第四节 条约的性质
第五节 条约的后果
第六节 一个与条约有关的问题
第六章 “奇怪战争”研究综述
第一节 1979年以前中国学者对“奇怪战争”的认识
第二节 1980年以来中国学者对“奇怪战争”的研究
第七章 苏联卫国战争前的外交政策研究综述
第一节 关于苏联建立“东方战线”问题
第二节 关于苏联出兵波兰
第三节 关于苏芬战争
第四节 关于《苏日中立条约》
第八章 1940年法国败降原因及其影响研究综述
第一节 关于法国败降原因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法国败降影响的研究
第九章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严重失利原因研究综述
第一节 实力对比上的敌强我弱
第二节 军事上的一系列失误
第三节 思想认识上的重大失误
第四节 政治上的个人独断
第五节 外交上的短视和利己主义
第十章 珍珠港事件研究综述
第一节 关于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原因
第二节 珍珠港事件日美胜败原因分析
第十一章 原子弹轰炸及其作用和后果研究综述——兼及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
第一节 关于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原因和动机
第二节 关于原子弹轰炸的历史作用
第三节 关于原子弹轰炸的后果和影响
第四节 原子弹轰炸的正当性问题
第五节 关于日本败降的决定因素——一个与原子弹轰炸评价有关的问题
第十二章 日本投降方式问题研究综述
第一节 无条件投降原则的提出及其内涵
第二节 无条件投降原则的作用
第三节 日本是有条件投降还是无条件投降
第四节 日本有条件投降的利弊
第十三章 “冷战”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第一节 “冷战”的界定
第二节 “冷战”的起源
第三节 美、苏、英与“冷战”的起源——关于“冷战”的责任问题
第四节 “冷战”的影响
第五节 关于“冷战”的教训
第六节 “冷战”的结束及其原因
第七节 雅尔塔体制与“冷战”的关系
第十四章 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综述
第一节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第二节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和贡献
第三节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促使日本投降过程中的作用
第四节 中国抗日战争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宝贵经验
第五节 关于一些国外学者忽视或贬低中国抗战地位和作用的原因
第十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研究综述
第一节 对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二节 对世界科技、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对战后世界性改革和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对战争与和平及世界军事发展的影响
第三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著作目录索引
第一章 1949年以前中国学者著作目录索引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第三节 法西斯主义研究
第四节 战争研究
第五节 人物研究
第二章 1950年以来大陆学者二战史著作目录索引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第三节 法西斯的侵略及其暴行
第四节 各战场研究
第五节 战时国际关系研究
第六节 世界人民的法西斯斗争
第七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学术研究
第八节 法西斯的投降、战争审判与反省
第九节 二战人物研究
第十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结
第三章 1950年以来港台学者二战史著作目录索引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战争战役与军事学术研究
第三节 人物研究
第四章 1949年以前国外学者译著目录索引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第三节 法西斯主义研究
第四节 战争研究
第五节 二战军事学术研究
第六节 人物研究
第五章 1950年以来大陆出版国外学者译著目录索引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的大战的起源
第三节 法西斯的侵略及其暴行
第四节 各战场研究
第五节 战时国际关系研究
第六节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第七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学术研究
第八节 罪行惩治与战争反省
第九节 二战人物研究
第十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结
第六章 1950年以来港台出版国外学者译著目录索引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战役研究
第三节 军事学术研究
第四节 人物研究
第四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论文目录索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二战史研究综述与动态
第二节 二战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三节 学术会议综述
第四节 二战著作评介
第五节 其他问题研究
第二章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与性质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与起因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特点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问题
第三章 法西斯主义与德意日走上战争之路
第一节 关于法西斯主义的研究
第二节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的战争准备
第三节 为发动战争服务的法西斯外交
第四节 法西斯国家的局部扩张和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形成
第四章 民主国家和苏联的绥靖政策与应战策略
第一节 民主国家和苏联的绥靖政策
第二节 民主国家和苏联的应战策略
第三节 1939年:处于转折关头的大国外交
第五章 法西斯发动全面侵略及其暴行
第一节 日本的对外侵略及其暴行
第二节 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及其暴行
第三节 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
第六章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一节 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
第二节 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反战斗争
第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重大问题探讨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西欧—大西洋战场研究
第三节 非洲—地中海战场研究
第四节 苏德战场与苏联卫国战争研究
第五节 亚太战场研究
第八章 欧洲战争爆发后的大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的互动
第一节 大战初期阶段的国际关系
第二节 法西斯侵略集团的形成及内部冲突
第三节 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合作及其内部冲突
第四节 交战国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大战与中立国
第九章 中国抗日战争与大国关系的互动
第一节 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综述
第二节 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与国际关系的互动
第三节 中国全面抗战时期国际关系的互动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学术研究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战略与战术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动员与战争经济
第三节 二战武器装备研究
第四节 后勤与供应
第五节 军队指挥与运筹
第六节 军队编制与管理
第十一章 盟国反攻与法西斯的失败和投降
第一节 远东战役和原子弹轰炸
第二节 关于德日“投降”问题及其争论
第三节 战争双方胜败原因分析
第十二章 大国安排与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 大国安排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冷战的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第十三章 罪行清算与战争反省
第一节 对德日的占领与处置
第二节 德日的战争赔偿与战争反省
第十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结
第一节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与作用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与后果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念与反思
第五节 中国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第十五章 二战人物研究
第一节 法西斯集团人物研究
第二节 反法西斯同盟人物研究
第十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文学艺术
第一节 战时文学
第二节 战后的战争反思文学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