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破解中国经济谜局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破解中国经济谜局
ISBN:7-81098-591-4/F.542 条码:
作者: 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28.00  折扣价:¥26.60
折扣:0.95 节省了1.4元
字数: 259千字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页数: 304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6-04-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中国发生着太多让西方学者无法理解的悖论现象,更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在他们看来明明是极度危险的“老虎”,在中国却表现得像只温驯的“猫”。从正面看,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有条不紊,各项改革平稳推进,社会秩序处于稳定状态;然而,从负面上看,基尼系数逼近0.5,两极化程度惊人,金融风险、“三农”问题压力不断加大……无论哪个因素在西方理论看来都足以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政府更迭,经济萎缩,而这些似乎都与中国的经济增长“绝缘”,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还在高速增长,这更令西方的经济理论家们大为不解。中国太特殊了,以至于西方学者的预测屡屡踏空,国内的学者也是频频大出洋相,他们的解释很多,但却总是徘徊在一般规律的周围,对特殊性或不觉察或不愿纳入分析视线。
搞市场经济,就是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搞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就是要按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规律办事。那么,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规律与西方400年来的经典的基本规律关系如何,这是一个已发展到影响下一步经济改革指导思想的问题。显然,中国的特殊性是对世界一般规律的挑战,中国卓有成效的实践正在颠覆所谓的“经典理论”,所以,与其研究世界的一般规律,不如弄清楚中国的特殊之处,因为这远非“北京共识”所能理解与总结的,也许这就是21世纪经济学界研究的主战场。
与“谜”一样的中国相似,美国是世界上另一个极具特殊性的国家,它的发展历程与同期的其他国家差异明显,以至于美国学者为解释美国20世纪迅速崛起的原因时,提出了著名的“美国例外论”。这种“例外”的历史无疑是成功的,生产方式、交易方式的创新性突破基本上为20世纪世界发展确定了方向,美国的模式从经济到政治、从文化到外交都在影响着世界。同时,美国的“例外”又带来了另类的理论创新,使经济理论、政治理论不断地由传统迈向现代,由封闭转向开放。
美国的“例外”否定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中国的特殊性也有可能否定美国的“例外”,再次带来理论的创新突破与丰富多彩。上述分析表明这样一个态势,即在传统理论看来“不入流”、“另类”的发展模式或道路,让所有学者们遭遇预测“滑铁卢”的经济现象,往往就是下一阶段经济学研究的主战场。20世纪美国的“例外”成了全球研究的中心内容。21世纪初,中国的特殊曾被西方学者归纳为“北京共识”,事实证明那只是肤浅的阶段性经验,既不能被克隆,又无法被普遍学习。回到“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上,中美的“另类”发展一再表明了这样一个理论变革的主题,即基本规律并非一定存在于成熟的标准化的模式内,顽固坚持这样的基本规律来认知世界,最终将陷入困惑之中,非但不能改造世界,连解释世界都难有作为。这种基本规律一出现,就受到例外与特殊的挑战与羞辱,因为基本规律更多地存在于例外与特殊中,只是太多的人不愿放弃共性,太少的人注意到个别,才使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中国经济的特殊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表现在方方面面,而要看清背后的规律,就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本书重点选取了16个公众比较关注的谜题。既有宏观形势,又有微观领域,如:宏观一片大好,为什么微观却并不如意;经济发展中问题重重,为什么保持着高速增长;国企改革攻坚一攻再攻,为什么攻而不摧;金融改革一直在进行,为什么总是“感觉”不足。既有理论探讨,又不乏现实意义,如:过剩与“蒸发”为什么到了中国就不能因循旧路;传统经济学为什么“失灵”;地方经济怎样升级;城市化之路如何延续等。既有国内形势,也有国际探讨,如:中、日、美三国关系。在对各个领域的谜题进行综合解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把握中国经济的N个维度,并预言了中国的“新”态势。希望通过对“特殊”的分析展示出中国经济规律“另类”的一面。
而真理的触及非一日之功,一眼穿透中国经济的层层迷雾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科学研究规律,所以相对于通常意义上的乘兴之作,本书也算一个“例外”。翻开此书,就会发现各个“谜题”的破解均由跨越数年之久的、单独成篇的《福卡分析•特别报告》组成,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既有历史回顾,也有未来前瞻,对态势演进层层剖析,立体呈现“谜”之所在。而为了真实再现当时的发展状况,编辑时保留了单篇文稿写作时的事件、数字信息与判断,在此提醒,以免造成误读!还要说明的是,《福卡分析•特别报告》乃福卡智库多年来精心打造的经济预测类产品,全书只是编辑了部分文稿,尚不足以表达其所有内涵。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1章 中国经济为什么“拼装”不起来?1
 11 GDP与真实经济状况2
 12 经济增长与就业下跌5
 13 好得一塌糊涂 坏得如临深渊?8
 14 新千年经济高增长的动力何在?11
 15 四大“瓶颈”对决四大动力13
 16 中国问题的复杂性15


第2章 经济大势为什么呈现“横走”、“横飞”?18
 21 中国经济起飞期19
 22 99拐点21
 23 “十五”:谁阻碍我们发展?24
 24 宏观经济的干扰因子27
 25 “横走”、“横飞”与“飞来横祸”31


第3章 国企改革过“关”了吗?35
 31 国企改革要碰敏感点35
 32 国企改制的十大误区37
 33 三年解困最后冲刺,冲不出亏与不亏的悖论41
 34 谁给我们带来私营、国营的历史误会?43
 35 财富空间、犯罪空间、发展空间46
 36 国资委的“三座大山”和“三条大河”49


第4章 “大进大出”到头了吗?53
 41 中国入世,“大象”还是“老鼠”?53
 42 中国成为“世界大工厂”的前景与后果56
 43 外贸错判源于WTO58
 44 中国是威胁,还是被威胁?62
 45 华人商品,全球围剿66
 46 预测“大进大出”版本升级的两个视角68


第5章 金融改革为什么找不到方向?72
 51 中国金融的本质73
 52 银行改革的五个死结75
 53 中国金融要命的三大风险78
 54 金融改革迷失了方向?80
 55 论金融持久战82


第6章 股市、房市为什么迷雾重重?86
 61 股市“魂”归何处?86
 62 中国股市的四大危机89
 63 “晴雨表”为什么失灵?91
 64 “计划之手”与“市场之手”分道扬镳94
 65 以恶上恶下的方式逼近两大法门97
 66 主战场与主力军101
 67 房地产市场的误区与迷雾103
 68 房价上涨的背后推手106

第7章 “过剩”与“蒸发”不可避免吗?112
 71 一般等价物的迷失和变迁113
 72 通缩是市场之因,通胀是社会苦果117
 73 经济形势中最根本的问题:“蒸发”机制119
 74 “美国金融大蒸发”是讲了几年的“悬念”,中国是
被迫接盘,还是化腐朽为神奇?〖ZK)〗122
 75 新一轮“蒸发”将以怎样的方式展开?126
 76 产能过剩、投资过剩,中国命该如此129

第8章 经济增长的“黑洞”在哪里?132
 81 亚洲经济的下一个断裂带132
 82 繁荣空间与周期崩溃135
 83 奇怪的“吸引子”138
 84 权力与资本的结合潮140
 85 生态将把中国逼到最危险的时刻144
 86 10年内大学生将成最大的问题147
 87 “劫持”与“反劫持”的博弈149


第9章 传统经济学为什么被颠覆?154
 91 传统经济学为什么不能解释中国经济?154
 92 传统经济学为什么不能解释美国经济?158
 93 传统经济学行将坍塌?160
 94 经济的三种境界:平衡、符号、概念164
 95 经济以人为本168
 96 真理生产方式的变革170
 97 中国需要植根于异化的有效发展174


第10章 为什么要打“三大战役”?178
 101 开发西部的八本账179
 102 西部大开发的真实背景181
 103 三大经济战役开打184
 104 中部崛起187
 105 谁将主导区域经济发展?190


第11章 地方经济“版本”怎样升级?193
 111 各自为战的地方牌将宣告终结194
 112 地方经济模式从动力到阻力挑战196
 113 条与块的内涵、外延全变了199
 114 地方政府的主战场在哪里?202
 115 地方经济版本如何升级?205

第12章 城市化在中国会不会变异?209
 121 城市化浪潮中的岔路210
 122 城市的“性格分裂”213
 123 城市发展路径变异216
 124 城市化未来的不确定性220
 125 城市破产并非危言耸听223
 126 城市化中期特征227


第13章 为什么盛世频频出危言?231
 131 当大方向确立后,潜规则就成了大问题231
 132 中国社会发展的双面性235
 133 三个层面“逻辑”决定社会动荡程度238
 134 “危言”的背后是对社会转型的恐惧241
 135 中国的命门244


第14章 中、美、日关系为什么剪不断、理还乱?248
 141 中国是战略国家吗?249
 142 国家竞争优势切换的另类前景252
 143 中、美、日能否三点成一线?255
 144 东亚未来的非均衡与软体化258
 145 “老”美国与“新”中国262


第15章 怎样把握中国经济的N个维度? 266
 151 21世纪的三分天下266
 152 转型与变异的非典型270
 153 三种方式的变革274
 154 “国家、市场、企业”冤家铁三角277
 155 搞市场经济必须被“过剩”和“竞争”修理280
 156 冲突是深刻的,结果是中性的284


第16章 世界是否已经“新”在中国?288
 161 工业化、城市化在中国四不像289
 162 中国被逼上“梁山”291
 163 是中国通吃三种类型还是世界通吃中国?295
 164 世界“新”在中国298
 165 未来四种前景中国能选哪种? 301
第1章 中国经济为什么“拼装”不起来?1
 11 GDP与真实经济状况2
 12 经济增长与就业下跌5
 13 好得一塌糊涂 坏得如临深渊?8
 14 新千年经济高增长的动力何在?11
 15 四大“瓶颈”对决四大动力13
 16 中国问题的复杂性15


第2章 经济大势为什么呈现“横走”、“横飞”?18
 21 中国经济起飞期19
 22 99拐点21
 23 “十五”:谁阻碍我们发展?24
 24 宏观经济的干扰因子27
 25 “横走”、“横飞”与“飞来横祸”31


第3章 国企改革过“关”了吗?35
 31 国企改革要碰敏感点35
 32 国企改制的十大误区37
 33 三年解困最后冲刺,冲不出亏与不亏的悖论41
 34 谁给我们带来私营、国营的历史误会?43
 35 财富空间、犯罪空间、发展空间46
 36 国资委的“三座大山”和“三条大河”49


第4章 “大进大出”到头了吗?53
 41 中国入世,“大象”还是“老鼠”?53
 42 中国成为“世界大工厂”的前景与后果56
 43 外贸错判源于WTO58
 44 中国是威胁,还是被威胁?62
 45 华人商品,全球围剿66
 46 预测“大进大出”版本升级的两个视角68


第5章 金融改革为什么找不到方向?72
 51 中国金融的本质73
 52 银行改革的五个死结75
 53 中国金融要命的三大风险78
 54 金融改革迷失了方向?80
 55 论金融持久战82


第6章 股市、房市为什么迷雾重重?86
 61 股市“魂”归何处?86
 62 中国股市的四大危机89
 63 “晴雨表”为什么失灵?91
 64 “计划之手”与“市场之手”分道扬镳94
 65 以恶上恶下的方式逼近两大法门97
 66 主战场与主力军101
 67 房地产市场的误区与迷雾103
 68 房价上涨的背后推手106

第7章 “过剩”与“蒸发”不可避免吗?112
 71 一般等价物的迷失和变迁113
 72 通缩是市场之因,通胀是社会苦果117
 73 经济形势中最根本的问题:“蒸发”机制119
 74 “美国金融大蒸发”是讲了几年的“悬念”,中国是
被迫接盘,还是化腐朽为神奇? 122
 75 新一轮“蒸发”将以怎样的方式展开?126
 76 产能过剩、投资过剩,中国命该如此129

第8章 经济增长的“黑洞”在哪里?132
 81 亚洲经济的下一个断裂带132
 82 繁荣空间与周期崩溃135
 83 奇怪的“吸引子”138
 84 权力与资本的结合潮140
 85 生态将把中国逼到最危险的时刻144
 86 10年内大学生将成最大的问题147
 87 “劫持”与“反劫持”的博弈149


第9章 传统经济学为什么被颠覆?154
 91 传统经济学为什么不能解释中国经济?154
 92 传统经济学为什么不能解释美国经济?158
 93 传统经济学行将坍塌?160
 94 经济的三种境界:平衡、符号、概念164
 95 经济以人为本168
 96 真理生产方式的变革170
 97 中国需要植根于异化的有效发展174


第10章 为什么要打“三大战役”?178
 101 开发西部的八本账179
 102 西部大开发的真实背景181
 103 三大经济战役开打184
 104 中部崛起187
 105 谁将主导区域经济发展?190


第11章 地方经济“版本”怎样升级?193
 111 各自为战的地方牌将宣告终结194
 112 地方经济模式从动力到阻力挑战196
 113 条与块的内涵、外延全变了199
 114 地方政府的主战场在哪里?202
 115 地方经济版本如何升级?205

第12章 城市化在中国会不会变异?209
 121 城市化浪潮中的岔路210
 122 城市的“性格分裂”213
 123 城市发展路径变异216
 124 城市化未来的不确定性220
 125 城市破产并非危言耸听223
 126 城市化中期特征227


第13章 为什么盛世频频出危言?231
 131 当大方向确立后,潜规则就成了大问题231
 132 中国社会发展的双面性235
 133 三个层面“逻辑”决定社会动荡程度238
 134 “危言”的背后是对社会转型的恐惧241
 135 中国的命门244


第14章 中、美、日关系为什么剪不断、理还乱?248
 141 中国是战略国家吗?249
 142 国家竞争优势切换的另类前景252
 143 中、美、日能否三点成一线?255
 144 东亚未来的非均衡与软体化258
 145 “老”美国与“新”中国262


第15章 怎样把握中国经济的N个维度? 266
 151 21世纪的三分天下266
 152 转型与变异的非典型270
 153 三种方式的变革274
 154 “国家、市场、企业”冤家铁三角277
 155 搞市场经济必须被“过剩”和“竞争”修理280
 156 冲突是深刻的,结果是中性的284


第16章 世界是否已经“新”在中国?288
 161 工业化、城市化在中国四不像289
 162 中国被逼上“梁山”291
 163 是中国通吃三种类型还是世界通吃中国?295
 164 世界“新”在中国298
 165 未来四种前景中国能选哪种? 301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