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求珠——张文勋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纪念文集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沧海求珠——张文勋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纪念文集
|
ISBN: | 7-81112-060-7/C·111 |
条码: | |
作者: |
施惟达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96.00
折扣价:¥86.40
折扣:0.90
节省了9.6元
|
字数: |
886千字
|
出版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6-07-01 |
|
内容简介: |
" 该书集云南大学张文勋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纪念文集,汇编了张文勋教授的弟子及友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及纪念文章共63篇。内容涉及:《文心雕龙》研究,古代文论、美学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以及纪念文章几个方面。作者广及全国各地,学界前辈及后生。即充分显示了张文勋教授学术上的巨大成就深远影响,又展示了他较高的品德及为人敬佩的长者风范。 张先生桃李满天下,著作等集,且淡泊名利,无论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值得人们奉为楷模,该纪念文集会开出版,不仅展示张先生的学术影响及为人品格,更展示了学术成果,推进了学术力量,其意义很深远。 "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跋涉者的足迹——学术自述 《文心雕龙》与中国古代散文创作 委心逐辞,辞溺者伤乱——从《文心雕龙·熔裁》论《离骚》的结构 汉代赋学与《文心雕龙》的渊源关系 《文心雕龙》《诗品》比较新议 《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浅探 “意象”的“出口转内销”与对《文心雕龙》研究的启示 《比兴》拾穗——说“风通赋同,比显兴隐”与“起情”、“附理” 从《文心雕龙》言“奇”判《隐秀》“补文”之伪 论刘勰与时俱进的文学观——读《文心雕龙》“情变”札记 《文心雕龙》是以儒学为指导吗?——谈刘勰文学思想与先秦汉代儒家文论的重大区别 刘勰的复古文学思想论略 “四始”说考论 解码《文心雕龙》声调结构模式 张文勋和《文心雕龙》研究——祝贺文勋先生八十华诞 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特点及其当代趋向 历史、文学史、文学批评史——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的体会 和、中和、中——再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及其审美特征 审美范畴与思维模式——试论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的体悟型思维 中国古代文艺发生论蔡钟翔谈诗的意境 山水审美意识与美学范畴“景”的生成发展 “法”的义界——中国古代形式批评理论札记 中国古代诗格论的发展及其特征 诗化的戏曲——兼谈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成熟较慢的一个原因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和融合——中国古典文学对现代文学发展的促进 中国诗学与美学精神的融通性——兼论中国诗学中道家思想资源的意义张胜冰 再说“失语症” 说“飞动” 神韵——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的一个独特范畴 论象征 论诗学和诗性的创造 诗美断想 审美意象的含义及心理生成 人的审美生成——释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老子》“受垢守辱”思想及相关文本的讨论 老、庄美学思想管窥 庄子与后现代 魏晋名理学与六朝审美主体精神 魏晋玄学言意之辨与文学审美中的和谐统一 《二十四诗品》对阴阳和合之美的揭示和倡扬 《二十四诗品》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禅宗“顿悟”说与中国古代美学嬗变 李白“三拟《文选》”说阐微 论宋代理学与“远”、“逸”、“韵”对艺术思维的双重影响 惠能南禅与南中国诗学 论陆游词 《筱园诗话》“融唐风入宋格”主旨辨 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的理论学术价值 《列朝诗集小传》与钱谦益诗学理论的重构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意义论”研究 从资源角度看民族文化 学术范式的转换与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构 人类学艺术研究的历程与特质 冲绳神女组织探源——冲绳神女与云南少数民族祭司的比较 纳西族文化史的概念和几个问题 《交广印度两道考》所涉茶马古道云南若干地名、文化之再考 行为:艺术审美之文化解读的一个可能维度——对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艺术研究的一点反思 旧时家山旧时笔而今翻检发新思——从楚雄旧志校注谈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研究和建设的几个问题 传统民族工艺的现代拓展 西方旅游人类学的一种观点——“舞台真实”理论 一段难忘的记忆——纪念张文勋先生八十华诞 学者兼诗人智者亦仁者——《张文勋文集》读后感 学界翘楚白族骄子——张文勋小传 "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