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环境控制与安全救生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飞行器环境控制与安全救生
|
ISBN: | 7-81077-759-9 |
条码: | |
作者: |
朱春玲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42.00
折扣价:¥39.90
折扣:0.95
节省了2.1元
|
字数: |
700千字
|
出版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6-09-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国防科工委“十五”重点教材建设计划内项目之一,是航空航天院校人机与环境工程专业“飞行器环境控制与安全救生”课程选用教材。书中较系统和较完整地阐述了飞行器环境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组成以及基本设计和计算方法,力求体现近年来相关领域的一些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设备,以满足航空航天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制的需要。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书中的内容,每章都配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与习题。全书采用国际单位制,对有些数据还标注了工程单位。 本书还可供从事飞行器环境控制与安全救生研究的科研人员和院校教师参考。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1章 航空航天外界环境条件
1.1 外界大气条件1
1.1.1 地球大气的分层1
1.1.2 地球大气的组成5
1.2 湿空气的物理特性和焓湿图6
1.2.1 湿空气的物理特性6
1.2.2 湿空气的焓湿图9
1.2.3 在hd图上几种典型的湿空气状态变化过程10
1.2.4 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11
1.3 低气压对人体的影响12
1.3.1 低氧、高氧对人体的影响13
1.3.2 低气压对人体的影响14
1.3.3 压力波动对人体的影响17
1.4 高空温度环境对人体的影响18
1.4.1 环境温度与温度环境18
1.4.2 影响人环境之间热交换的因素20
1.4.3 人体的热舒适性21
1.5 其他因素对人体的影响23
1.5.1 臭氧23
1.5.2 辐射24
1.5.3 声环境26
1.5.4 振动冲击环境27
1.5.5 毒环境28
1.6 外界大气设计条件29
1.7 保障高空飞行的技术措施30
1.7.1 保障航空飞行的技术措施30
1.7.2 保障航天飞行的技术措施31
思考题与习题32
第2章 飞机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2.1 舱内压力条件及要求35
2.1.1 舱内压力选择的生理基础35
2.1.2 舱内压力制度36
2.1.3 舱内压力变化速率限制37
2.2 舱内温湿度条件及要求38
2.2.1 舱内温度条件及要求38
2.2.2 舱内湿度条件及要求39
2.2.3 舱内气流速度条件及要求40
2.2.4 舱内温湿度综合指标40
2.3 舱内通风换气条件及要求41
2.3.1 座舱空气清洁度要求41
2.3.2 座舱通风量的计算43
2.3.3 座舱供气量和通风换气的要求44
思考题与习题45
第3章 飞机座舱热载荷
3.1 座舱稳态热载荷计算47
3.1.1 稳态热载荷的传递方式48
3.1.2 座舱结构传热热载荷49
3.1.3 辐射热载荷56
3.1.4 附加热载荷59
3.1.5 稳态热载荷计算的有关问题62
3.1.6 座舱稳态热载荷的近似估算66
3.2 座舱瞬态热载荷的计算74
3.2.1 瞬态热载荷的影响因素74
3.2.2 座舱结构瞬时温升的计算75
3.2.3 座舱温度与座舱放热系数保持为常数时座舱瞬态热载荷增量的计算79
3.2.4 歼击机座舱瞬态热载荷增量的近似计算84
思考题与习题88
第4章 飞行器环境控制系统的评价和代偿损失估算
4.1 当量质量法91
4.1.1 以爬升速度作为评价标准92
4.1.2 以航程作为评价标准94
4.2 起飞质量法95
4.2.1 固定质量引起的起飞燃油质量的代偿损失95
4.2.2 可变质量引起的起飞燃油质量的代偿损失96
4.2.3 冲压空气阻力引起的起飞燃油质量的代偿损失97
4.2.4 轴功率P引起的起飞燃油质量的代偿损失98
4.2.5 从发动机引气导致的起飞燃油质量的代偿损失100
4.3 当量阻力法105
4.3.1 系统质量的当量阻力105
4.3.2 发动机压气机引气的当量阻力106
4.3.3 发动机轴输出功率的当量阻力106
思考题与习题107
第5章 座舱增压供气源
5.1 座舱增压供气源的基本形式109
5.1.1 发动机压气机109
5.1.2 飞机动力装置传动的增压器110
5.1.3 空气涡轮驱动的离心式增压器111
5.2 发动机压气机的出口参数112
5.3 供气系统压力的控制和限制115
5.3.1 绝对压力调节装置116
5.3.2 涡轮膨胀比调节装置117
5.4 供气系统流量的控制和限制118
5.4.1 供气量调节装置118
5.4.2 限流装置120
5.5 供气系统温度的控制和限制121
思考题与习题121
第6章 加温系统
6.1 加温的方法和装置123
6.1.1 旁路加温123
6.1.2 废气加温123
6.1.3 汽油加温器124
6.1.4 电加热器125
6.2 座舱内空气加温的方法126
6.2.1 对流式加温系统126
6.2.2 壁板式加温系统127
6.3 座舱玻璃的加温和防雾129
6.3.1 热气加温129
6.3.2 电加温130
思考题与习题131
第7章 制冷系统
7.1 空气循环制冷系统132
7.1.1 空气循环制冷的热力过程133
7.1.2 升压式制冷系统137
7.1.3 涡轮通风式制冷系统142
7.1.4 空气湿度对空气循环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146
7.1.5 三轮式空气循环制冷系统152
7.1.6 高性能制冷系统154
7.1.7 空气循环系统使用范围的拓展161
7.2 蒸发循环制冷系统165
7.2.1 蒸发循环的制冷工质165
7.2.2 蒸发循环制冷的热力过程166
7.2.3 蒸发循环制冷系统方案171
7.2.4 开式蒸发制冷系统175
7.3 热电制冷177
7.4 涡流管制冷182
7.4.1 自由旋涡182
7.4.2 强迫旋涡183
7.5 座舱地面降温185
思考题与习题186
第8章 空调系统主要附件的性能估算
8.1 空气进气口189
8.1.1 进气口的形式189
8.1.2 进气口的性能估算190
8.1.3 通过进气口的流量204
8.2 空气热交换器的冷却系统204
8.3 空气导管208
8.3.1 空气导管的尺寸和质量208
8.3.2 导管的性能特性209
8.4 热交换器210
8.4.1 空气热交换器211
8.4.2 蒸发器和冷凝器214
8.4.3 水蒸发器215
8.5 涡轮冷却器217
8.5.1 涡轮冷却器的特性217
8.5.2 涡轮的尺寸和质量219
8.6 风扇220
8.6.1 风扇的基本原理和性能220
8.6.2 风扇定律222
8.6.3 风扇与管网联合工作223
8.7 压缩机223
8.7.1 离心式压缩机的基本原理224
8.7.2 离心式压缩机的性能225
8.8 引射器227
思考题与习题230
第9章 座舱加湿和除湿
9.1 座舱内的空气湿度232
9.1.1 空调系统中无湿度控制装置时座舱内的空气相对湿度232
9.1.2 加湿情况下座舱内的相对湿度233
9.1.3 除湿情况下座舱内的相对湿度234
9.2 座舱加湿系统235
9.2.1 加湿系统的作用235
9.2.2 加湿系统的种类235
9.3 座舱除湿系统237
9.3.1 除湿系统的作用237
9.3.2 除湿的方法237
思考题与习题243
第10章 制冷系统的参数选择和性能计算
10.1 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的参数选择245
10.1.1 发动机压气机引气参数的确定245
10.1.2 冲压空气热交换器冷边流量的选择249
10.1.3 热交换器效率η1或η2的选择251
10.1.4 系统最佳参数的综合选择252
10.2 空气循环制冷系统性能计算252
10.2.1 涡轮通风式空气循环制冷系统252
10.2.2 升压式空气循环制冷系统255
10.3 蒸发循环制冷系统性能计算259
10.3.1 主要附件的工作特性259
10.3.2 制冷系统的工作特性261
10.4 优化方法在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应用262
10.4.1 引言262
10.4.2 优化问题的数学描述262
10.4.3 升压式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的优化数学模型263
10.4.4 优化方法的选取267
思考题与习题267
第11章 座舱的空气分配
11.1 舱内空气分配的基本计算269
11.2 舱内空气分配管的基本计算272
11.2.1 基本原理272
11.2.2 沿等截面管道中的静压273
11.2.3 圆锥形管道中的静压274
11.2.4 侧孔流通面积的确定275
11.2.5 出口装置276
11.3 供气口和排气口的空气流动基本规律277
11.3.1 供气射流的特性278
11.3.2 排气口的空气流动特性280
11.4 军用机座舱的空气分配282
11.5 旅客机客舱和驾驶舱的空气分配285
11.5.1 客舱温度的均匀性285
11.5.2 主通风的空气分配287
11.5.3 个人通风的空气分配289
11.5.4 驾驶舱的空气分配291
思考题与习题291
第12章 机载电子设备的冷却
12.1 机载电子设备的冷却要求293
12.2 机载电子设备的冷却系统294
12.2.1 闭式蒸发循环系统295
12.2.2 再生式冷却系统296
12.2.3 闭式空气循环系统296
12.2.4 逆升压式空气循环系统297
12.3 机载电子设备的冷却方法297
12.3.1 空气冷却298
12.3.2 液体冷却300
12.4 吊舱内电子设备的冷却300
12.5 冷板的分析计算304
12.6 低温热管及其在机载电子设备冷却方面的应用308
12.6.1 热管的工作原理308
12.6.2 热管的结构形式、材料和应用309
12.7 机载电子设备冷却计算中的有关问题311
12.8 机载电子设备内的气流分配313
思考题与习题315
第13章 大型客机环境控制系统实例分析
13.1 气源系统316
13.1.1 概述316
13.1.2 组成316
13.1.3 工作原理316
13.1.4 性能数据319
13.1.5 设计特点分析319
13.2 空调系统322
13.2.1 概述322
13.2.2 组成322
13.2.3 工作原理322
13.2.4 性能数据327
13.2.5 设计特点分析327
13.3 设备冷却和货舱加热330
13.3.1 概述330
13.3.2 组成330
13.3.3 工作原理331
13.3.4 性能数据332
13.3.5 设计特点分析332
13.4 座舱压力控制系统332
13.4.1 概述332
13.4.2 组成333
13.4.3 工作原理333
13.4.4 性能数据335
13.4.5 设计特点分析336
13.5 防冰和除雨系统337
13.5.1 概述337
13.5.2 组成337
13.5.3 工作原理338
13.5.4 性能数据342
13.5.5 设计特点分析343
13.6 氧气系统344
13.6.1 概述344
13.6.2 组成344
13.6.3 工作原理344
13.6.4 性能数据346
13.6.5 设计特点分析346
思考题与习题347
第14章 弹射救生的基础知识
14.1 弹射救生的基本内容352
14.1.1 弹射救生发展沿革352
14.1.2 弹射救生内容352
14.2 弹射救生的几个重要概念355
14.2.1 过载的概念和种类355
14.2.2 飞行包线356
14.2.3 救生包线357
14.2.4 动态响应指数357
14.3 弹射救生过程中的几个问题357
14.3.1 稳定性357
14.3.2 高速气流吹袭358
14.3.3 救生过程中的干扰360
14.3.4 低空救生361
14.4 飞行器救生及野外救生362
14.4.1 直升机救生装置362
14.4.2 野外救生366
14.5 弹射救生装置369
14.5.1 清除弹射通道装置369
14.5.2 弹射动力装置371
14.6 弹射座椅374
14.6.1 座椅的主要要求374
14.6.2 弹射座椅的主要组成部分374
14.6.3 弹射座椅发展趋势375
14.7 救生伞系统376
14.7.1 概述376
14.7.2 救生伞系统的组成376
14.7.3火箭牵引救生装置379
14.7.4 密闭救生装置379
思考题与习题381
第15章 弹射救生系统性能分析
15.1 坐标系及其变化382
15.1.1 坐标系382
15.1.2 坐标系之间的关系383
15.1.3 坐标系转换矩阵384
15.2 救生工作过程概述385
15.2.1 离机前工作过程385
15.2.2 离机后工作过程385
15.2.3 主伞工作阶段386
15.3 弹射座椅工作过程分析386
15.3.1 弹射过程第一阶段386
15.3.2 弹射过程第二阶段387
15.3.3 弹射过程第三阶段388
15.3.4 弹射过程第四阶段394
15.4 救生伞系统工作过程分析398
15.4.1 自由坠落阶段398
15.4.2 拉直阶段399
15.4.3 充气阶段404
15.4.4 稳降阶段410
思考题与习题411
第16章 飞行器个人防护装备
16.1 氧气设备412
16.1.1 氧气设备生理卫生要求413
16.1.2 军用飞机对氧气设备的技术要求416
16.1.3 氧气系统的组成和氧源417
16.1.4 飞机氧气系统及其工作原理419
16.2 头盔424
16.2.1 保护头盔424
16.2.2 加压头盔427
16.3 高空代偿服及通风服430
16.3.1 高空代偿服430
16.3.2 通风服434
思考题与习题437
第17章 载人航天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17.1 载人航天特点简述438
17.2 航天环境控制的作用439
17.2.1 航天器乘员舱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的主要功能439
17.2.2 超重440
17.2.3 失重状态440
17.2.4 太阳辐射线和宇宙射线441
17.3 载人航天器结构简介442
17.4 密封舱的环境特性及要求444
17.4.1 密封舱内环境气体444
17.4.2 氧气供给446
17.4.3 循环气体净化446
17.5 环境控制系统的分类448
17.6 典型乘员舱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简介449
17.6.1 发射前状况450
17.6.2 发射、轨道飞行及返回大气层到8 240 m高度450
17.6.3 从高度低于6 100 m到着陆后453
17.7 出舱活动453
17.7.1 影响出舱活动效率和安全的因素453
17.7.2 对出舱活动生命保障系统的要求454
17.7.3 出舱活动生命保障系统的组成455
17.7.4 出舱活动生命保障系统的发展状况456
思考题与习题461
附录
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