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识仁与定性——工夫论视域下的程明道哲学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识仁与定性——工夫论视域下的程明道哲学研究
ISBN:7-309-05175-0/B.250 条码:
作者: 郭晓东 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32开
定价: ¥15.00  折扣价:¥14.25
折扣:0.95 节省了0.75元
字数: 191千字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数: 220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6-10-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北宋哲学家程颢(明道)思想的一项专题研究。作者力图以工夫论为基本视角,通过对程颢思想中本体论、心性论与工夫论三个方面的解读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对程明道哲学进行一次新的诠解。本书认为,这三者之间并非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部分,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对本体的体悟决定了工夫应有的路数;从工夫的路数中又反过来可以彰显出其所体悟的本体;而心性论则是本体论与工夫论的中介。本体并非是悬空的体悟,而是落实在对心性的理解上,只有对心性问题穷深极微,所下的工夫也才有所依托。本书认为,明道哲学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工夫论,即《识仁篇》中所说的“学者须先识仁”之意。在明道看来,识仁不仅仅只是体认本体,体认本体本身就是一种工夫,本体与工夫是二而一的。这正是明道与伊川朱子之学的差异所在,也是明道学影响后世最为深远的地方之一。

作者简介:
《儒学文化研究中心丛书》编委会

编 委(以中文姓氏拼音为序):

陈 来 陈卫平 杜维明 甘 阳
郭齐勇 李明辉 吴 震 小岛毅
徐洪兴(主编) 杨国荣 张汝伦

章节目录:

目 录

谢序:当代儒学研究的意义(谢遐龄)

自序

导言:略论程明道哲学产生的思想背景及道学与道统的关系

第一节 汉唐以来儒家经学的式微与唐宋儒者对经学的反思

第二节 唐宋儒者对异端之学的排斥及概论道学与佛学的关系
一、佛、道两教的挑战及唐宋儒者对异端之学的排斥
二、概论道学与佛教之关系

第三节 道学与道统

第一章 程明道的生平、学行与著作

第一节 明道的生平与学行
一、明道的生平与政绩
二、明道之成学及其对道统的绍续
三、明道之气象

第二节 明道著作的考释及二程语录简别中的若干问题
一、明道基本著作的考释
二、关于二程语录简别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二章 天道与天理

第一节 明道“天理”学说的思想渊源
一、“理”字之字源分析
二、北宋之前关于“天理”的学说
三、二程同时代关于“理”与“天理”的学说

第二节 明道对“天道”的体悟
一、易体与神用
二、形上与形下

第三节 明道“天理”说释义
一、天理之本体义
二、天理之“自然”义及“善恶皆天理”

第三章 性与心

第一节 所谓“生之谓性”
一、“生之谓性”:古义与新诠
二、性即气,气即性
三、性之善恶

第二节 心即理,理即心

第四章 识仁与定性

第一节 仁与识仁
一、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二、识仁之工夫
三、诚敬与和乐

第二节 定性与定心
一、 《定性书》疏解
二、 《定性书》与佛老关系之考察

余论:明道哲学的传承与流变

第一节 谢上蔡荆南之传及明道与湖湘学派
一、明道与上蔡
二、荆南之传及明道与湖湘学派

第二节 杨龟山道南之传及明道与朱子的关系
一、龟山与道南之传
二、略论明道与朱子之关系

第三节 明道与象山

附录一:明道先生年谱简编
附录二:论朱子在对《中庸》诠释过程中受吕与叔的影响及其对吕氏之批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