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与宗族关系研究 - 武汉大学学术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村民自治与宗族关系研究
武汉大学学术丛书
|
ISBN: | 978-7-307-05392-2 |
条码: | |
作者: |
朱炳祥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26.00
折扣价:¥22.10
折扣:0.85
节省了3.9元
|
字数: |
218千字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37页
|
发行编号: | D·711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7-01-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运用社会人类学方法,选取中国5个典型村庄作为研究切入点,在活生生的个案中阐发了中国村民自治与现代国家政权建设、村民自治与宗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附录的田野调查报告是珍贵的一手资料。对于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化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选择的思考 第一节 一个乡村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 第二节 人类学话语中的宗族、地域社会与国家 第三节 新的视野 第四节 五个民族村庄简介 第二章 村治与宗族关系的历史检视 第一节 先秦至隋唐:基层乡里制度与上层宗法制度的分立 第二节 宋至明清:乡里职役制与庶民化宗族制度的兴起 第三节 早期现代国家的乡村自治运动 第四节 宗族的历史形态及其与乡村政治的关系 第三章 宗族的民族形态与现代国家政权建设 第一节 摩哈苴彝族村:图腾氏族制宗族形态 第二节 捞车土家族村:地域政治化宗族形态 第三节 平峰汉族村:弱化的礼俗性宗族形态 第四节 惠安大岞村:强化的礼俗性宗族形态 第五节 周城白族村:汉白文化交汇的宗族形态 第六节 宗族民族形态的差异性与现代国家内宗族变迁的一致性 第四章 村民自治与宗族政治 第一节 村民自治的性质及村庄权力角色类型 第二节 有限的参与:平峰村 第三节 介入意识的缺失:大岞村和周城村 第四节 宗族的民族性特征在村治中的表达:摩哈苴村与捞车村 第五节 村民自治中的宗族政治的“弱表达” 第五章 村民自治与宗族经济 第一节 家庭经济的崛起与宗族经济的尴尬 第二节 村庄经济的发展与宗族经济的衰灭 第三节 渔业生产背景下的宗族经济变迁 第四节 村民自治中宗族经济的“无主张” 第六章 村民自治与宗族文化 第一节 宗族文化的现代化:以民居神龛为例 第二节 村治中宗族文化的认识价值:对朝珠花神话的分析 第三节 村治中宗族文化的谐和功能:对段氏龙王节的观察 第四节 村民自治中宗族文化的“有意义” 第七章 弗里德曼悖论的终结与人类学的中国经验 第一节 宗族与国家共存:弗里德曼悖论的终结 第二节 “小大之辨”与人类学的中国经验 附录1 村民自治有关资料 一、 湖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 二、 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村自治章程 三、 长轩岭镇村委会换届选举有关资料 附录2 宗族有关资料 一、 周城段氏宗族四世祖段福墓志铭 二、 段氏宗族族谱序 三、 段氏宗族第二支谱系表 四、 大岞村重建祖厝诸碑记 插图目录 主要参考书目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