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监督与公司治理——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经验证据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银行监督与公司治理——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经验证据
|
ISBN: | ISBN 978-7-5628-2062-8/F165 |
条码: | |
作者: |
雷英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32开 |
定价: |
¥18.00
折扣价:¥16.20
折扣:0.90
节省了1.8元
|
字数: |
172千字
|
出版社: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7-05-01 |
|
内容简介: |
委托代理理论指出,公司治理较差公司的证券,在成熟证券市场中折价较大。但是由于银行的信息搜集与监督优势,导致其对企业的信息敏感性较小。因此,公司引入银行债务,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公司治理。而在我国的公司治理中,银行的监督作用又如何呢?本书以长期银行借款这一反映关系银行本质的变量与企业公司治理特征以及公司绩效和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利用统计分析方法,为我国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提供经验证据,并分析了其原因和经济后果。 本书是我国较早系统的研究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作用的实证性学术著作。对我国证券市场及银行业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1章导论 1.1研究动机 1.2研究的主要问题 1.3研究结构 第2章银行监督的理论基础 2.1债务监督的理论基础 2.2企业信息不对称与银行监督的有效性 2.3银行监督与公司治理提高 2.4本章小结 第3章文献综述 3.1公司可以选择的债务类型及决策时所考虑的因素 3.2银行借款的特殊性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3.3银行监督的信息与关系借款 3.4本章小结 第4章制度背景 4.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前的银行信贷市场与公司治理 (1984—1991年) 4.2证券市场的发展、公司治理理念的产生与银行信贷市场化进程 (1992—1997年) 4.3证券市场、公司治理与银行信贷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及存在的问题(1998年至股改前) 4.4本章小结 第5章银行对内部人监督作用的实证检验 5.1研究假设 5.2数据和样本选择 5.3实证分析 5.4本章小结 第6章长期银行借款公告的市场反应——进一步的证据 6.1研究假设 6.2数据和样本选择及市场反应的计算方法 6.3实证分析 6.4本章小结 第7章提高银行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讨论 7.1股权分置问题的复杂性、解决方案的历程及全流通改革 7.2银行信贷管理问题 7.3银行与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关系 7.4本章小结 第8章结论与启示 8.1主要研究结论 8.2政策建议 8.3本研究的局限性 8.4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