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和缴纳营业税(中国纳税人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如何计算和缴纳营业税(中国纳税人丛书)
|
ISBN: | 7-300-03371-7\ |
条码: | |
作者: |
王全喜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 |
印次: | 1-1 |
开本: | 特32 |
定价: |
¥10.00
折扣价:¥9.00
折扣:0.90
节省了1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F1002-E |
每包册数: |
35
|
出版日期: |
03/01/2000 00:00:00 |
|
内容简介: |
这套丛书的特点在于: 第一,它以普通的纳税人——而不是以从事税收征管工作的税务人员——为特定的读者对象。 第二,它站在纳税人的立场上,根据纳税人的特点和需要——而不是从政府部门宣传、普及税法的角度——来设计体例、取舍内容。 第三,它立足于通俗易值、短小精悍,让纳税人以尽可能少的花费,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到作为纳税人所应具备的尽可能全面的知识。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1 什么是营业税 初识营业税 营业税史话 营业税有什么特点 2 了解一些我国现行营业税的概况 营业税的征收范围与纳税义务人 应税营业额的确定 税率及税额的计算 征收管理 3 交通运输业的营业税 征收范围与纳税义务人 应税营业额的确定 税率及税额的计算 纳税地点与纳税期限 特殊规定与疑难问题 4 建筑业的营业税 征收范围与纳税义务人 应税营业额的确定 税率及税额的计算 纳税地点与纳税期限 特殊规定与疑难问题 5 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 征收范围与纳税义务人 应税营业额的确定 税率及税额的计算 纳税地点与纳税期限 特殊规定与疑难问题 6 邮电通信业的营业税 征收范围与纳税义务人 应税营业额的确定 税率及税额的计算 纳税地点与纳税期限 7 文化教育业的营业税 征收范围与纳税义务人 应税营业额的确定 税率及税额的计算 纳税地点与纳税期限 特殊规定与疑难问题 8 娱乐业的营业税 征收范围与纳税义务人 应税营业额的确定 纳税地点与纳税期限 特殊规定与疑难问题 9 服务业的营业税 征收范围与纳税义务人 应税营业额的确定 税率及税额的计算 纳税地点与纳税期限 特殊规定与疑难问题 10 转让无形资产的营业税 征收范围与纳税义务人 应税营业额的确定 税率及税额的计算 纳税地点与纳税期限 特殊规定与疑难问题 11 销售不动产的营业税 征收范围与应税营业额的确定 税额计算及会计处理 特殊规定与疑难问题 12 营业税的筹划 逃税、避税与节税 营业税筹划实务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
精彩片段: |
主编的话 这是一套中国税务专家专门写给普通纳税人的知识性丛书。 在中国人的辞典里,当然并不缺少纳税人这个字眼,但是,我们对于它的认识并且逐步熟悉起来,几乎是从改革开放的那一天开始的。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尽管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钱同样来自于企业和居民的缴纳,尽管作为普通纳税人的我们也要承担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花费,然而,在那个时候,政府的征收和我们的缴纳,主要是通过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和城市职工低工资制这两个隐含的渠道进行的。偏低的农副产品统购统销价格与其正常的市场价格以及偏低的城市职工工资水平与其正常的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资水平之间的差额,便是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和我们缴纳税收的主要渠道。正是由于那一时期的特定的经济体制背景,我们对于纳税人的感触不那么深刻,对于纳税的过程不那么明晰,以至于当经济体制环境发生变化、隐含的税收渠道为公开的税收形式所替代,并且,纳税人在大众传播媒介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时,在现实生活中始终处于纳税人地位、扮演纳税人角色的我们,反而将纳税人视作一个比较新的、有些陌生的概念来接受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人的意义非同小可。对于它,不能仅仅从政府收入来源的层次上来理解。事实上,纳税人既是一种义务,亦标志着一种权利。或者说,纳税人是集权利和义务为一身的特殊群体。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市场经济的通行准则是权利与义务相对称。讲到某人负有什么义务,要相应说明其享有怎样的权利。讲到某人享有怎样的权利,也要相应说明其负有怎样的义务。纳税人的纳税义务与其纳税之后所拥有的权利,同样是一种对称关系。 有位美国朋友闲谈时向笔者讲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家养的猫爬到房顶上, 自己下不来了。焦急中,他打电话向警察局求助。警察特意跑来,搬梯子上房,帮他把猫抱了下来。当笔者为此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警察可以管这种事时,他不假思索地反问道: “为什么不可以?他们花的是我们纳税人的钱!”由美国朋友的这句话,想到纳税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质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正如人们到商店买东西需要为之付款一样,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也不是“免费的午餐”。只不过为消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付款,是以纳税的方式来完成的。这实际上是说,只要纳税人依法缴纳了税收,便因此拥有了向政府部门索取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权力。只要政府部门依法取得了税收,便因此负起了向纳税人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义务。纳税人之所以要纳税,就在于换取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权。政府部门用于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来源于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收。 作为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纳税人,我们既要依法履行好缴纳税收的义务,又要充分地运用好消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权利。两个方面内容的有机结合或统一,便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纳税人意识。在当前的中国,我们的确需要纳税人意识,我们的确需要唤醒纳税人意识。无须多说,所有这一切的基础或前提,在于纳税人对于自己所履行的义务和所拥有的权利的准确把握。 读者面前的这套《中国纳税人丛书》正是处于上述的考虑而组织编写的。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同以往读者所见到的有关中国税收制度的书籍相比,这套丛书的特点在于:第一,它以普通的纳税人——而不是以从事税收征管工作的税务人员——为特定的读者对象。第二,它站在纳税人的立场上,根据纳税人的特点和需要——而不是从政府部门宣传、普及税法的角度——来设计体例、取舍内容。第三,它立足于通俗易值、短小精悍,让纳税人以尽可能少的花费,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到作为纳税人所应具备的尽可能全面的知识。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进程,我们将不断地对丛书的内容加以修订。我们为这套丛书确立的目标是:贴近读者,贴近现实,成为每一个中国纳税人身边的权威读物。 热切地期望广大的读者朋友能够喜欢这套丛书,帮助和推动我们实现这套丛书的目标。 高培勇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