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大学语文实验教程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大学语文实验教程
ISBN:978-7-309-05541-2/H.1116 条码:
作者: 陈思和 总主审 张新颖 主编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0.00  折扣价:¥28.50
折扣:0.95 节省了1.5元
字数: 459千字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数: 349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7-06-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本教程以重新发现和认识母语为出发点,希望通过多个方面的学习,培养起对母语的感情和信心.激发出自觉意识和责任感,综合提高语文水平和能力。
本教程共设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选文五篇。全书结构如下:以”重新发现母语”为首单元,标明立意;中间十个单元是主体,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历史的过程中来显现我们现今语文的主要来源和基本构成因素;第二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不同类型的好文章;第三部分关注的是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最后以“语文常谈”作结,呼应首单元。
这本教材叫做”实验教程”,不仅是为了表明我们所作的探索,更是为了表明在探索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这样那样的不足,诚恳地欢迎广大师生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不断改进。
我们的邮箱:fudan163163@163.com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序  言

陈思和

我想,大学语文的问题应该从中学教育谈起。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说到过:中学生是带了自身教育的背景走进社会的。在现阶段“经济主导一切”的社会趋势下,各种连接着全球经济的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强烈地吸引人们的眼球。我把这一类专业知识教育称为父亲式的教育,这是每个青少年都迫切需要的教育;而人文教育(包括审美教育),是关涉“人之为人”的理念的灌输和启发,它并不传授具体的谋生技能,但它能够使接受教育者视野更加开阔,心理更加健全,感情更加丰富,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清晰。我把人文的教育称为母亲式的教育,对人性的培养来说,它是根本性的教育。虽然,每年从中学毕业的学生中真正去中文专业和其他人文专业深造的人数并不多,但由于这种教育关系到人性的培养,不仅仅以专业知识育人,所以,它是一门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有积极意义的普通教育。
中国是个拥有伟大人文传统的国家。在古代,国家意识形态是通过人文教育为媒介传给接受教育者,并且一代代承传下去的。中国的人文教育内容极为丰富,如果没有这样一个长期稳定的人文教育机制,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要穿越几千年的外祸、内乱、分裂、暴政而流传于今,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而语言文学,正是这个人文传统中最为基础、最为感性、最贴近审美情感的部分,也是与我们民族的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部分。人文教育要从语言文学教育开始,这大约是由长时期的教育实践所总结出来的规律。五四以来,中国的社会发展逐渐与世界接轨,西方新思想新文化传入中国,以“人”为叙事核心的文学引起了中国读者的关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的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都接受了西方语言文学的影响,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并且逐渐地融入并丰富了中国文化传统。20世纪的中国学生大都是在中西文学的传统下接受教育、开始认识人生之路的,即使在全球性的日本动漫、电脑游戏、传媒明星泛滥成灾的当下文化生活中,我们的儿童出版物里,占着极大优势的仍然是中外文学名著的普及本和改写本。因此,中国的人文教育基础是好的,学龄前的儿童教育和小学阶段都不缺乏初步的语言文学教育,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及时播下了爱和美的种子,它是会发芽开花的。但在目前中学阶段的教育,由于强势的高考压力和强烈的社会竞争使中学教育不得不全力以赴来解决应试的需要,对人文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能不有所忽视。关于这一点,社会上有识之士已经有了很多的批评,我宁愿把它看作只是一种教育单位为了适应社会竞争而不得不采取的教育策略。但问题仍然是——当我们的孩子在父亲式的教育下勇敢地走上社会,并且掌握了一定的竞争技能之后,是否他永远不需要母亲式教育的人性关爱和心灵健康?
只有在这样的认识前提下,我们才能说,人文教育应该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备的基础课程,而大学语文则是人文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受到了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教育,但是未来的社会竞争机制仍然严峻地摆在青年学生的面前。大学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优秀的专业性人才,但是在研究生培养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专家型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研究生阶段来完成,这样,大学的本科培养目标中,人文性因素就有理由也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比重。也就是说,大学的培养目标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培养理想型的人才,要求学生拥有更充沛的人文情怀,更丰厚的人文科学知识,更远大的学术视野和人生追求,具有青春时代特有的人格魅力。在获取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达到做一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自觉。这就是目前大学里正在热烈讨论的通识教育的背景。很显然,在研究生培养制度和用人制度的双重作用下,大学本科教育中人文视野的突出与扩大,既是当下社会竞争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为使未来社会发展更加健全和人性化而准备人才。我一向认为,高等院校不能满足于一般的社会职业培训,这就意味着,高等院校的人文教育课程,理所当然地要成为基础课程。
大学语文作为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是由它的语言文学特征所决定的。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感情容载于母语之中,容载于母语的文学形式之中,它以最感性最易接受的形式传播人文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语言与文学都有社会性的特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生动变化的,所以,我们通过语文所学习的,不仅仅是古代历史知识和民族感情,也对当下的社会发展与感情世界有切实认识的作用。我之所以愿意向读者推荐这部复旦版《大学语文实验教程》,是因为这部教材的编者是几位年轻的人文学者,他们朝气蓬勃,欣欣向上,对生命与生活都充满热爱,对青春时代还充满怀恋,所以,他们编写大学语文教材就把他们这种青年的人生观和文学观融入了文本,努力使它成为一部真正生动活泼、富有当下精神的教材。他们没有片面去追求所谓的语文知识点,而是将各种语文写作知识融入到阅读当中去,选取了饶有趣味、可读性强的课文,吸引学生去阅读、赏析和体味,在丰富的趣味中感受文学魅力和语言魅力。
突出了文学性,也是这部教材的特色之一。语文为人文教育的基础,但语文又是从文学出发的人文读本,而不是一般从思想出发的人文读本。当下流行各种人文类的大学读本,多半是以思想型文本为主体或者以文化型为主体,往往是内容大于形式,而这部大学语文的意图是站在文学的立场上,通过文学的美感来传达人文精神。我们可以看到,这部教材基本上是以中外文学为背景,从汉字、词组、汉语的多义性等母语知识出发,第二单元就直接进入了文学经典作品,用连续五个单元的篇幅展示了中外美文,然后再进入具体的对不同类型的好文章的分析。我觉得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中间那组文学史的单元部分。我曾经在一篇散文里记叙过我少年时代通读过一部20世纪50年代版的高中文学课本,就是用四大册的教材形式编撰的中国文学史,这套教材对于我自学中国文学、考取中文系,走上研究中国文学的道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可惜这套教材后来不再使用,直到现在也没有能够替代它的理想教材。现在这部大学语文教材多少弥补了这种遗憾,让我们通过历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直接感受了文学的美和汉语的美,并且通过这种高洁雅致的美感来传达民族的精神和凝聚力。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这部教材的文学史单元部分里,竟然有两个单元是外国文学的作品,从古希腊一直到现代作品,涉及面相当广。在中国语文的教材里放入外国文学作品是否妥当,这也许会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但我是支持编者们这么做的。因为这还不仅仅是介绍了外国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尊重了现代汉语的形成特色和来源构成。现代汉语是在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推动下逐渐普及开来的,但现代汉语并不是简单、直接地从古代汉语转换过来的,它是为了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吸取了大量的西方语言结构和词汇,才在古代白话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因此,现代汉语的形成包含了对西方语言和词汇的吸收,而在这个过程中,现代的文学翻译恰恰是起到了完善现代语言的巨大作用。我们学习外国文学中的优秀篇章,不但在内容上扩大了我们的审美意境,同时在语言上,也同样可以感受现代汉语的魅力所在。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一部教材,最根本的意义在于教学,教师才是教材的活的灵魂。目前各高校的大学语文课教学质量不高,学校也不够重视,其病不在教材而在教师。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惟有安排最优秀的教师去教学第一线讲解大学语文课,才是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加强大学人文教育的最重要的措施。良驹是需要良将来坐骑的,一部好的教材,同样是需要有好的教师去讲解,这部大学语文教材以文学性现代性为主,融语文知识于文学性之中,从教学实践来说是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所以,强调教师的优质尤其变得重要。

2007年5月30日于上海 

前  言

张新颖

《大学语文实验教程》以重新发现和认识母语为出发点,希望能够通过多个方面的学习,培养起对母语的感情和信心,激发出自觉意识和责任感,综合提高语文水平和能力。
这里所说的语文水平和能力,主要是指现代汉语的语文水平和能力。

本教程共设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选文五篇。

全书基本结构如下:

以“重新发现母语”为首单元,标明立意。

中间十个单元是主体,分为三大部分:

“汉语文学的长河”三个单元和“汉语中的译文”两个单元组成第一部分,从历史的过程中来显现我们现今语文的主要来源和基本构成因素;

“立意与构思”、“组织与结构”和“修辞与风格”三个单元组成第二部分,从不同的角度选取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好文章;

“说话的艺术”和“日常生活与写作”两个单元组成第三部分,关注的是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最后以“语文常谈”作结,呼应首单元,同时提醒:语文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随着这个课程的结束而结束,而应该成为一个不间断的自觉努力的过程。

整本教材共选文六十篇,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内,不可能、也不必要每篇细讲,这个数量的篇目是为了给教师和学生增加自主选择的弹性,也为课外的学习提供基本的文本。
我们把这本教材叫做“实验教程”,不仅是为了表明我们的探索,更是为了表明在探索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这样那样的不足,诚恳地欢迎广大师生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不断改进。



目  录

序言(陈思和)

前言(张新颖)

第一单元 重新发现母语
 
教中文(三首) 熊秉明
在语词的密林里 尘 元
爱的三种写法 张文江
论易之三名 钱锺书
现代汉语再认识 韩少功

第二单元 汉语文学的长河(一)

黍离 蒹葭 采薇 《诗经》
逍遥游 庄 子
山鬼 屈 原
李将军列传 司马迁
五柳先生传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第三单元 汉语文学的长河(二)

将进酒 长干行 李 白
天末怀李白 登高 杜 甫
江城子 定风波 苏 轼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关汉卿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曹雪芹

第四单元 汉语文学的长河(三)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铸剑 鲁 迅
鸭窠围的夜 沈从文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 青
诗八首 穆 旦

第五单元 汉语中的译文(一)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古希腊〕埃斯库罗斯  罗念生 译
徒然草(选) 〔日本〕吉田兼好  周作人 译
战风车 〔西班牙〕塞万提斯  杨 绛 译
生存还是毁灭 〔英国〕莎士比亚  朱生豪 译
寂寞 〔美国〕梭罗  徐 迟 译

第六单元 汉语中的译文(二)

栎树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草 婴 译
园丁集(选) 〔印度〕泰戈尔  冰 心 译
当你老了 〔爱尔兰〕叶芝  袁可嘉 译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 〔奥地利〕里尔克  冯 至 译
“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法国〕罗曼·罗兰  傅 雷 译

第七单元 立意与构思

平郊建筑杂录 梁思成 林徽因
更衣记 张爱玲
髻 琦 君
永远的窗口 黄永玉
秦腔 贾平凹

第八单元 组织与结构

命运 张中行
葡萄月令 汪曾祺
园日涉以成趣 陈从周
春之声 王 蒙
中国人为什么画油画? 陈丹青

第九单元 修辞与风格

冬至之晨杀人记 林语堂
专家与通人 雷海宗
韩康的药店 聂绀弩
换个活法 韩美林
巩乃斯的马 周 涛

第十单元 说话的艺术

戏剧与方言(选) 侯宝林
焦大星 花金子 仇虎 曹 禺
诸葛亮舌战群儒 罗贯中
中秋月 竺可桢
大学的生活 胡 适

第十一单元 日常生活与写作

从雕花匠到画匠 齐白石
聂耳日记(选) 聂 耳
致夏宗禹 丰子恺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蔡元培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陈寅恪

第十二单元 语文常谈

我怎样学习语言  老 舍
从文字到文章 唐 弢
“文章病院” 夏丏尊 叶圣陶
说话 王了一
笑话里的语言学 吕叔湘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