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跨国公司新理论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当代跨国公司新理论
|
ISBN: | 978-7-309-05749-2/F.1305 |
条码: | |
作者: |
薛求知 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42.00
折扣价:¥39.90
折扣:0.95
节省了2.1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7-10-01 |
|
内容简介: |
跨国公司作为现代企业组织的高级形式,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已远不能用一般企业的作用来衡量。跨国公司改变了世界,世界也改变了跨国公司。 1978年以来,我国对跨国公司的基础理论研究大大落后于相关的应用研究,面对国内在跨国公司基础理论方面研究的落差,本书作者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开设的“跨国公司理论研究”博士生课程的基础上,展开了有关跨国公司的理论文献的精心研读和讨论。同时配合国家课题的项目研究,归纳和梳理了当代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在本书中还提出了自己的分析框架和理论观点,并考察了许多国际商务领域中的诸多前沿课题,在最本源的层面加以阐述,是国内不多见的关于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优秀著作之一。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前 言
作为国内一名国际商务和国际管理学者,研究跨国公司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这或许是当代中国从事这一领域学者的幸运,我们的前辈,他们研究跨国公司,只能以二手资料,“跨洋”式地做远程研究,因为那时,跨国公司 被视为“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的化身”已被全部清出了中国的国土。而今天,几乎是所有最有代表性的跨国公司就扎根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近距离的观察、调研、访谈,甚至工作和体验在其中。随着中国持续成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跨国公司在中国是星罗棋布;随着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也成为题中应有之事,于是,对跨国公司的研究成为各学术领域的热点,中国研究跨国公司的学者队伍不断扩大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但是,一直使我们感到忐忑不安或略有疑惑的是,国内对跨国公司基础理论的研究大大落后于相关的应用研究,也大大落后于国外同一领域的研究,以至于查阅国内近年发表的有关跨国公司的研究性论文,作为论文观点和研究框架支撑的文献引用,仍局限于国外1960~1970年代的经典文献的理论假设和观点,而对1990年代以来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很少提及,这一现象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其他领域是非常罕见的。我们可以找到的国内有关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中文著作仅有国内研究跨国公司的前辈叶刚先生在1990年翻译出版的英国学者Neil Hood和Stephen Young在1979年出版的《跨国企业经济学》,除此之外,我们就很难再找到其他类似综合性的,文献导读性的中文专著了。
在国外的国际商务领域,近二十年来跨国公司理论有长足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跨国公司和跨国经营行为正从早期的一种特殊或偶然的现象,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一般或普遍的现象。90年代后,国际经营环境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而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组织形式上也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甚至跨国公司本身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由此引起学者的广泛兴趣与关注,有关跨国公司的研究文献大量增加,新的跨国公司理论也是道出多门,万象纷呈。成为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的一个新的热点。
面对国内外跨国公司基础理论研究的落差,我们早就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即为推介和创新当代跨国公司理论做一些努力。从1998年开始我就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开设了“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博士课程,该课程先后选用了Caves的“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Economic Analysis”(Second edition),和Pitelis的“The Nature of Transnational Firm”作为基本教材,并选了大量最新的有关跨国公司理论的国际文献精心研读和讨论,使师生对当代跨国公司新理论有了一个较全面深刻的了解。2003年,我申请并获批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跨国公司新理论研究”,我组织了课题组成员,对国外当代跨国公司新理论进行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并在许多分课题中,提出了一些我们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理论观点,这些理论成果一部分已形成论文,在国内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或成为博士论文(部分以著作形式出版)。
经过数年的积累,我们认为已具备条件,整理出书,供国内从事跨国公司理论研究和对此有兴趣的学者、学生、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参考。
本书的侧重点在于归纳和梳理当代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加上一些我们的评介,在一些章节中也有一些我们提出的分析框架和理论观点。以章的形式显示的专题的确立,也都尽可能选了一些最具时代特征和当下意义的选题,可以说很多都是国际商务领域的前沿选题。考虑到理论发展的延续性,前两章,我们还是介绍了经典理论,但同时也介绍了经典理论的最新发展,并在最本源的层面加以阐述。为了保证理论的本源性,避免转引和转述所引起的歧义,我们尽可能查阅理论提出者的第一资料源。
在课题研究中,关涛、孔德洋、谢泗薪、侯仕军、郑琴琴、赵优珍、祝恒、徐鹏和曹亚娟参与了子课题的研究,而在成书过程中,任胜刚、孙蛟和朱吉庆亦做出了贡献,他们中的许多人,目前都成为国内研究跨国公司的新生力量。可以说本书是团队合作的成果。期望我们的努力能得到读者的认可。
美国国会税则委员会曾称,跨国公司的发展,“同蒸汽机、电力的应用,汽车的推广一样,是近代经济史上的一件十分重大的事件”。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和国际管理的最重要的角色之一,跨国公司改变了世界,世界也改 变了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引发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值得更多学者去关注它,研究它,去揭示它背后的逻辑和所昭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趋势。
薛求知
2007.8
目 录
导论 跨国公司的当代现实和当代理论
0.1 作为特殊企业群体的跨国公司
0.2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点
0.3 跨国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
0.4 跨国公司新理论
第1章 OLI范式的持续发展与完善
1.1 折衷范式由来
1.1.1 折衷范式之前的国际生产理论
1.1.2 折衷范式产生过程
1.1.3 批判与辩解
1.2 折衷范式扩展
1.2.1 投资发展路径及其与贸易发展路径的整合
1.2.2 折衷范式的比较正式模型
1.2.3 OLI范式的战略扩展
1.2.4 在联盟资本主义时代重新理解OLI范式
1.2.5 折衷范式的文化敏感性分析
1.2.6 区位因素调整
1.3 折衷范式评价
1.3.1 折衷范式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理论系统
1.3.2 折衷范式:描述性兼具规范性
1.3.3 折衷范式存在外延扩展的可能
第2章 交易费用视角下的跨国公司理论
2.1 跨国公司的交易费用理论框架
2.1.1 经典交易费用理论:一个简要的回顾
2.1.2 内部化理论的发展脉络
2.1.3 交易费用与跨国公司市场内部化理论框架
2.1.4 交易费用、价值增值与跨国公司优势内部化理论分析框架
2.1.5 交易费用、非股权合作与跨国公司网络体系
2.2 内部化理论在跨国公司行为分析中的具体运用
2.2.1 内部化理论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分析
2.2.2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交易费用分析
2.2.3 交易费用理论对新型投资形式和反向贸易的再解释
2.3 内部化理论在战略管理层面的拓展
2.3.1 管理跨国公司的差异化网络
2.3.2 内部化理论的应用扩展:跨国公司资源战略决策——自己制造vs外购
2.3.3 内部化理论应用扩展:跨国公司竞争战略管理
2.4 内部化理论的缺陷
2.4.1 内部化理论的静态局限
2.4.2 内部化理论假设前提的局限
2.4.3 内部化理论实证研究的困境
2.4.4 内部化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3章 资源基础的跨国公司理论
3.1 企业成长理论起端
3.1.1 彭罗斯理论的基本观点
3.1.2 彭罗斯理论之于跨国企业的分析
3.1.3 其他学者的补充和贡献
3.2 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资源视角
3.2.1 资源基础论与跨国公司演进
3.2.2 资源基础论与跨国公司并购
3.2.3 资源基础论与跨国战略联盟
3.3 基于资源基础的跨国公司新理论
3.3.1 主流跨国公司理论的逻辑局限
3.3.2 基于资源的跨国公司新理论
3.4 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理论
3.4.1 竞争优势理论的演化
3.4.2 资源熵与跨国公司竞争优势
3.4.3 跨国公司竞争优势动态模型
第4章 需求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4.1 供应驱动跨国公司理论的缺陷
4.2 需求驱动的跨国公司理论
4.2.1 马克思主义者关于TNC全球扩张的观点
4.2.2 西方经济学中有关需求驱动的跨国公司理论
4.3 实证研究:有效需求变化与美国跨国公司的扩张
4.3.1 英、美两国有效需求和利润率的数据分析
4.3.2 需求变化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回归分析
4.4 实证研究:日本跨国公司全球扩张与国内经济衰退
4.4.1 日本经济危机与传统解释
4.4.2 日本经济危机与跨国公司全球扩张的关系
4.4.3 TNC与日本国内经济萧条的互动
4.5 结论
第5章 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革命的跨国公司理论
5.1 信息和网络技术革命对国际商务领域的总体影响
5.1.1 信息和网络技术革命与信息技术范式
5.1.2 国际商务领域对信息和网络技术革命冲击高度敏感
5.1.3 信息和网络技术革命环境下国际商务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5.2 信息和网络技术对跨国公司战略管理和组织理论的影响
5.2.1 公司之间的网络化
5.2.2 东亚地区三种企业网络
5.2.3 国际网络成为实际的运作单位
5.2.4 公司之间的网络化对传统跨国公司战略管理和组织理论 的挑战和修正
5.3 信息和网络技术革命对跨国公司经营及其流程的影响
5.3.1 信息和网络技术革命对跨国公司电子商务经营环境的影响
5.3.2 信息和网络技术对跨国公司交易效率的战略性影响
5.3.3 信息和网络技术对跨国公司价值链的战略性影响
5.3.4 基于互联网的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全球化还是当地化
5.3.5 信息和网络技术革命与跨国公司经济活动地理布局:集中还是分散
5.4 现实的思考与把握
第6章 基于区位与集群的跨国公司理论
6.1 区位优势的演化
6.2 被忽略的区位因素——跨国公司参与的集群
6.3 集群与跨国公司的互动模式
6.3.1 跨国公司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开放性枢纽和动力源
6.3.2 集群对跨国公司的影响:优势源与孵化器
6.4 探讨与思考
第7章 海外子公司定位、协调与控制理论
7.1 海外子公司定位:总部视角和子公司视角
7.1.1 总部视角
7.1.2 子公司视角
7.1.3 海外子公司地位和作用的动态演进
7.2 海外子公司协调:横向整合机制研究
7.2.1 海外子公司协调研究
7.2.2 海外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从分散模式到整合模式的演化
7.2.3 小结和评论
7.3 海外子公司控制:垂直整合机制研究
7.3.1 海外子公司控制研究
7.3.2 基于依赖性的控制及其限制因素
7.3.3 小结和评论
7.4 海外子公司协调与控制综合研究:横向整合和垂直整合的综合
7.5 海外子公司协调与控制的组织结构设计模式:结构学派和过程学派的争论与整合
7.5.1 传统的均衡导向的结构化模式:结构学派的协调控制观点
7.5.2 新的变化导向的跨国和差异化结构(Heterarchy)模式:过程学派的协调控制观点
7.5.3 对两派观点的评论和整合可能性的探讨
7.5.4 总结
第8章 跨国公司行为的博弈分析
8.1 跨国经营和本土经营模型
8.1.1 跨国公司和本地公司:博弈结构
8.1.2 多国产业
8.1.3 混合产业和当地产业
8.1.4 模型的结论和讨论
8.2 双市场双寡头的古诺模型
8.2.1 双市场双寡头古诺均衡
8.2.2 进一步讨论
8.2.3 有学习效益和信息不完全和不完美的双市场双垄断模型
8.2.4 解释现实现象
第9章 跨国型公司模式的构建
9.1 跨国型公司概念的提出
9.2 跨国型公司的特性
9.2.1 建立竞争力:综合的网络
9.2.2 发展灵活性:特定的角色和责任
9.3 如何构建跨国型公司
9.3.1 合法化多样性:平衡多样观点
9.3.2 管理复杂性:发展灵活协调
9.3.3 建立承诺:在经理头脑中创造一个矩阵
9.4 对跨国型公司模型的拓展和批评
9.4.1 从交易成本角度看跨国型公司
9.4.2 检验Bartlett and Ghoshal类型的经验研究
9.4.3 从一个新的自由经济对跨国型公司的检验
9.4.4 跨国型公司的子公司角色
9.4.5 跨国型一个经验检验和扩展
9.4.6 跨国型公司的组织模型
第10章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理论
10.1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10.1.1 寻求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
10.1.2 发展中跨国公司的特性
10.1.3 其他理论解释
10.2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10.2.1 发展中国家厂商一般动因
10.3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演进模式
10.4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若干问题研究
10.4.1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合资子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研究
10.4.2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业绩与国际多元化和产业多元化的关系
10.4.3 母国和东道国政府的政策
10.5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传统跨国公司理论的挑战
第11章 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和天生的国际企业论
11.1 中小企业国际化阶段模型
11.1.1 国际化阶段模型的主要观点
11.1.2 对国际化阶段模型的批评
11.2 企业家精神视角的中小企业国际化
11.2.1 企业家精神与全球化下的中小企业
11.2.2 企业家精神视角的中小企业的国际化
11.3 天生的国际企业——概念提出和发展情况
11.3.1 天生的国际企业——概念的提出
11.3.2 天生的国际企业——中小企业跨越式国际化发展情况
11.3.3 天生的国际企业——成因及特征
11.3.4 天生的国际企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第12章 新兴国际公司国际创业理论
12.1 国际创业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12.2 国际创业概念内涵的演化
12.3 国际创业研究的主要内容
12.4 国际创业的研究模型
第13章 服务业跨国公司理论
13.1 对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对服务业适用性的再认识
13.1.1 邓宁理论在服务业跨国公司中的适应性研究
13.1.2 对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再认识
13.1.3 对于经典跨国公司理论前提的讨论
13.2 服务业跨国公司成因理论研究
13.2.1 服务业跨国公司扩张动因理论
13.2.2 服务业跨国公司地理区位理论
13.2.3 服务业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理论
13.3 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发展理论
13.3.1 服务业跨国公司三阶段理论
13.3.2 服务企业国际化的过程
13.3.3 服务企业国际化的绩效
第14章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区位选择理论
14.1 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理论模型的研究基础
14.2 区位选择理论模型中的因子研究
14.3 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的理论模型
14.3.1 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的理论模型
14.3.2 地区总部区位选择理论模型中的因子
14.4 实证研究及结论
14.5 小结
第15章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理论
15.1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动因理论
15.1.1 国际联盟综合解释
15.1.2 全球竞争需求假说的解释
15.1.3 网络利益理论的解释
15.1.4 知识学习学说的解释
15.1.5 战略联盟的博弈解释
15.2 国际合资研究中两种视角
15.2.1 基于所有权的方法
15.2.2 基于信任的方法
15.3 联盟管理
第16章 跨国公司全球学习理论
16.1 全球学习:跨国公司新认识
16.2 全球学习的触点:海外子公司角色的转变
16.3 跨国知识流动:全球学习的关键
16.4 跨国网络结构:全球学习的组织支持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