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信息化道路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中国产业信息化道路研究
|
ISBN: | 978-7-5641-0953-0/TP.154 |
条码: | |
作者: |
许慧玲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32开 |
定价: |
¥36.00
折扣价:¥34.20
折扣:0.95
节省了1.8元
|
字数: |
230千字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7-12-11 |
|
内容简介: |
该书比较系统地对我国产业信息化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成果立足于丰富翔实的管理实践,从工业、商业、农业等传统产业的特点和具体现状、需求出发,以当前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基础,对有关产业的信息化系统集成建设、运用作出了独到的阐释,对我国的产业信息化政策建设进行了前瞻性的探索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工业信息化之路 第三章 商业信息化之路 第四章 农业信息化之路 第五章 信息社会化 第六章 信息产业化 附录 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走过刀耕火种,历经畜力蒸汽,涉猎电子世界,信息化社会扑面而来。 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正以潮水般的速度想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辐射、渗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加速重塑社会的物质基础,推动社会形态向信息化转型。在信息化社会,信息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劳动力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有效地利用信息,就能有效地控制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和时间流。信息不仅改变着生产力地结构,而且使世界产业结构进入新一轮重组,发展信息化产业成为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积极推进产业信息化,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抉择。然而,目前我国工业化没有完成,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信息化基础薄弱,产业信息化面临着许多严峻课题,如何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工业化?如何使信息产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商业的现代化,节约交易成本,增加产品净产值?如何讲信息技术引入农业领域,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针对我国具体国情,理性面对“数字鸿沟”,做好“五个统筹”工作?等等。将中国产业信息化推上快车道,依托信息化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前提就是要从理论和时间的接合上探索和回答这些问题。 许慧玲同志自1996年当选为南京市副市长至今,主抓南京市的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多项工作,长期奋斗在产业信息化的第一线,在产业信息化研究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并被评为“2005年中国软件出口软件外包特别贡献人物”。本书是她在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吸取国内外产业信息化研究成果精心撰写而成,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产业信息化的著作,比较全面地回答了上述问题。她在分析世界信息化发展总体趋势、世界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化特征后,从工业的信息化、商业的信息化、农业的信息化、信息的社会化、信息的产业化五个方面,全面论述了信息化技术产业的动因,分析了我国信息化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及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思路。 该书既有基础性,又有前瞻性;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它的出版,一方面,界定了产业信息化的历史方位,使国家公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产业政策制定人员进一步认清产业信息化的现状,更加自觉主动地探索产业信息化之路。另一方面,对产业信息化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为我国产业信息化的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具体指导。“善战者,先胜而后求战。”当我们面对信息化的强劲飓风和世界产业结构博弈角逐时,深切地感受到实践对理论和技术的强烈需求。新的变革、新的实践,呼唤着新的理论和方法。我们有理由相信,许慧玲同志的这一力作,是我国产业信息化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必将对我国产业信息化的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