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信息技术教学论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信息技术教学论
ISBN:7-5623-2801-8 条码:
作者: 邬家炜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5.00  折扣价:¥33.25
折扣:0.95 节省了1.75元
字数: 5620千字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数: 360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8-03-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涵盖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各个方面,结合新课程理念、方法、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及教学设计等方面,阐述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学规律和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手段和教学评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目 录
第1篇 理论方法篇 1 绪论 3
1.1 信息技术教育 3
1.1.1 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义 3
1.1.2 信息技术教育的几何模型 5
1.2 师范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目标、内容和研究方法 7
1.2.1 教育目标 7
1.2.2 教学内容 7
1.2.3 研究方法 8 1.3 信息技术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8
1.3.1 国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9
1.3.2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7
思考练习 22 2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与教科书 23 2.1 课程的名称 23 2.2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24
2.2.1 教学大纲的作用、组成 24
2.2.2 信息技术课程2000指导纲要/2003新课标 25
2.2.3 国际信息处理学会“中学信息学课程”纲要 30
2.2.4 新课程标准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 33 2.3 信息技术教科书 37
2.3.1 几种典型的教科书 37
2.3.2 选择教材的原则 39
2.3.3 编写信息技术教科书的建议 40
2.3.4 信息技术多媒体教材的结构 40 2.4 信息技术教学参考书 42
思考练习 44
3 信息技术教学法 46
3.1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46
3.1.1 多媒体教育应用的意义 46
3.1.2 多媒体教学网的教学模式 47
3.1.3 基于VOD的教学模式 48
3.1.4 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 49
3.2 经典教学过程及其原则的应用 51
3.2.1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特点 51
3.2.2 教与学的关系 53
3.2.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54
3.2.4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原则 56
3.2.5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61
3.3 信息技术课程素质教学法 62
3.3.1 讲授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62
3.3.2 谈话法———发展学生思考力 65
3.3.3 操作法和实验法———增强学生记忆力 71
3.3.4 演示法———提高学生观察力 72
3.3.5 讨论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72
3.3.6 探究法———开发学生创造力 76
3.3.7 程序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治能力 81
3.3.8 微型教学法———培养学生师范技能 84
3.4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87
3.4.1 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 87
3.4.2 课堂教学板书的技巧 88
3.4.3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91
3.4.4 计算机及其他电化教具的使用 93
3.5 信息技术学习方法的指导 96
3.5.1 计算机与创造性学习 96
3.5.2 拓展化的学习方法 98
3.5.3 信息化体验式学习 99
3.5.4 分布式学习 100
3.5.5 移动学习 103
思考练习 107
4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08
4.1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概述 108
4.1.1 教学设计基本要素 108
4.1.2 教学设计过程及其组成 109
4.1.3 教学设计流程 114
4.1.4 教学设计的特点 117
4.1.5 教学设计的应用 118
4.2 信息技术教师的备课 118
4.2.1 备课的分类 119
4.2.2 教学计划的分类 119
4.2.3 备课 119
4.2.4 教案 121
4.2.5 选择优化教学方法 122
4.2.6 实验教学的设计方法 124
思考练习 124
5 信息技术课外活动 125
5.1 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意义和类型 125
5.1.1 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意义 125
5.1.2 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目的和原则 126
5.1.3 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任务 127
5.1.4 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作用 128
5.2 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130
5.2.1 课外阅读小组活动 131
5.2.2 专题讲座和报告会 135
5.2.3 指导学生写作小论文 144
思考练习 147
6 信息技术教学的测量与评价 148
6.1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 148
6.1.1 新课程评价的发展与改革重点 148
6.1.2 建立学生评价的新体系 149
6.1.3 成长记录袋———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 151
6.2 教学测量与评价 152
6.2.1 教学测量 152
6.2.2 教学测量的特点 153
6.2.3 教学测量评价的意义 153
6.3 教学测量方法 154
6.3.1 测验法 154
6.3.2 问卷法 156
6.3.3 观察法 156
6.4 测验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56
6.4.1 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156
6.4.2 测验的基本要求 157
6.4.3 编制试卷 158
6.4.4 测验分数解释 158
思考练习 160
7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研究及提高 161
7.1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161
7.1.1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概念 161
7.1.2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方法 161
7.1.3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步骤 163
7.2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165
7.2.1 教师成长的过程 165
7.2.2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168
7.2.3 促进教师发展的模式 170
7.3 信息技术教研组的工作 173
7.3.1 教研组的日常工作 173
7.3.2 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与总结 175
7.3.3 教研组长的工作和职责 176
思考练习 178
第2篇 教学实践篇
8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模块与教法研究 181
8.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81
8.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81
8.1.2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81
8.1.3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82
8.1.4 用计算机处理中、英文字符信息 183
8.2 计算机基本操作与使用 183
8.2.1 计算机的使用 183
8.2.2 键盘与鼠标操作技能 184
8.2.3 Windows基本概念和操作 184
8.2.4 文本处理 185
8.2.5 教法研究———认识Windows XP 186
8.3 计算机网络 187
8.3.1 计算机网络基础 187
8.3.2 Internet及其基本操作 187
8.3.3 电子邮件的使用 188
8.3.4 教法研究———浏览器IE的使用 189
8.4 数据处理 190
8.4.1 电子表格软件 190
8.4.2 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设计和使用 190
8.4.3 教法研究———Excel的基本操作 191
8.4.4 上机练习 191
8.5 程序设计 192
8.5.1 程序设计入门 192
8.5.2 程序设计方法 193 8.6 多媒体技术 196
8.6.1 多媒体概述 196
8.6.2 多媒体创作工具及其特点 196
8.6.3 多媒体作品的制作 197
8.6.4 多媒体作品的打包及发布 198
8.6.5 教法研究———PowerPoint的动画效果 198
8.7 网页的制作 199
8.7.1 网页的概念、建立与链接 199
8.7.2 教法研究————FrontPage中超链接 199
8.8 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00
8.8.1 模拟与建模 200
8.8.2 电子商务 201
8.8.3 专家系统 202
8.8.4 机器人和反馈设备 202
8.8.5 计算机辅助设计 203
8.8.6 软件工具的选择 203
8.8.7 计算机安全与专业道德 204
思考练习 205
9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模块与教法研究 206
9.1 信息技术基础 206
9.1.1 信息获取 206
9.1.2 信息加工与表达 207
9.1.3 信息资源管理 208
9.1.4 信息技术与社会 208
9.2 算法与程序设计 209
9.2.1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09
9.2.2 程序设计语言初步 210
9.2.3 问题与算法 211
9.3 多媒体技术应用 212
9.3.1 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 212
9.3.2 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 213
9.3.3 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 214 9
.4 网络技术应用 214
9.4.1 因特网应用 215
9.4.2 网络技术基础 215
9.4.3 网站设计与评价 216 9.5 数据管理技术 217
9.5.1 数据管理基本知识 217
9.5.2 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 218
9.5.3 数据库应用系统 218
9.6 人工智能初步 219
9.6.1 知识及其表达 219
9.6.2 推理与专家系统 220
9.6.3 人工智能语言与问题求解 221
思考练习 222
10 新课程信息技术研修班教学案例 223
10.1 初中案例 互联网上浏览、搜索与下载信息 223
10.1.1 概述 223
10.1.2 教学目标 223
10.1.3 教学过程 224
10.1.4 评价量规设计 225
10.1.5 反思 226
10.2 高中案例 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 227
10.2.1 学习目标 227
10.2.2 引子:旅游线路的选择 228
10.2.3 任务 228
10.2.4 过程 229
10.2.5 资源 229
10.2.6 总结 230
10.2.7 评价 230
10.3 高中案例 Webquest———机器人探秘 231
思考练习 237
11 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 238
11.1 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238
11.1.2 学生应用能力竞赛 238
11.1.3 教师教学能力竞赛 241
11.1.4 科技发明创新作品展评 242
11.1.5 网络征文项目 242
11.2 程序设计方法辅导 243
11.2.1 枚举法 243
11.2.2 递推法 246
11.2.3 回溯法 248
11.2.4 栈与递归 250
11.2.5 深度优先搜索算法的优化策略实例 253
11.2.6 创造性思维编程实例 256 11.3 信息学竞赛 259
11.3.1 开展信息学竞赛的目的 260
11.3.2 竞赛的主要内容 260
11.3.3 组织竞赛的步骤和方法 260
11.3.4 信息学竞赛参考试题 262
11.3.5 青少年信息学竞赛培训纲要 270
思考练习 272
第3篇 资源建设篇
12 教学资源建设 275
12.1 资源标准 275
12.1.1 资源标准 276
12.1.2 网络资源标准 277
12.2 素材制作 279
12.2.1 文本类素材 279
12.2.2 图形/图像类素材 280
12.2.3 音频类素材 281
12.2.4 视频类素材 282
12.2.5 动画类素材 283
12.3 课件制作 284
12.3.1 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的选择 284
12.3.2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285
12.3.3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85
12.3.4 多媒体课件评价 286
12.4 网络课程 288
12.4.1 网络课程设计 288
12.4.2 网络课程的构成 289
12.4.3 网络课程的制作 289
12.4.4 网络课程评价 290
12.5 资源库 290
12.5.1 资源库系统 290
12.5.2 资源库实例 291
12.6 无纸化考试 292
12.6.1 无纸化考试系统 292
思考练习 293
13 教学环境建设 294
13.1 计算机机房的建设 294
13.1.1 计算机机房的总体设计 294
13.1.2 计算机机房的室内装修 296
13.1.3 计算机机房的供配电系统设计 299
13.1.4 计算机机房的布局及设备 301
13.1.5 计算机系统安全 303
13.2 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建设 308
13.2.1 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的意义 308
13.2.2 校园网建设的方案 309
13.2.3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规划 314
13.2.4 校园网络应用系统建设 315
13.2.5 校园网络的管理 318
13.2.6 教育城域网规划与建设 319
13.2.7 教育城域网方案 322
13.3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室的建设 323
13.3.1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室的特点及功能 324
13.3.2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室的结构 325
13.3.3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室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327
13.4 NetMeeting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328
13.4.1 NetMeeting的安装和基本设置 328
13.4.2 NetMeeting建立网络电话实现 330
13.4.3 应用NetMeeting实现不同的功能 332
13.4.4 用免费的NetMeeting实现网络教学 334
思考练习 336
14 虚拟现实系统 337
14.1 虚拟现实系统概述 337
14.1.1 虚拟现实的定义 337
14.1.2 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特征 338
14.1.3 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 338
14.1.4 虚拟现实系统的体系结构 339
14.1.5 虚拟现实系统的配置 339
14.2 虚拟现实教学系统
14.2.1 虚拟现实教学系统的功能 343
14.2.2 虚拟现实教学系统的特点 344
14.2.3 虚拟现实教学系统的实际应用 344
思考练习 347
参考文献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