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人格三要素改变命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人格三要素改变命运
ISBN:978-7-81124-281-2 条码:
作者: 许金声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29.80  折扣价:¥28.31
折扣:0.95 节省了1.49元
字数: 283千字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8-03-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研究心理学已经二十多年,很想用一个术语来代表自己的研究倾向和理念。“人本心理学”?“后人本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都不合适。人本心理学和后人本心理学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个心理学流派,但它们加起来似乎也难以表尽我对心理学的感觉。人本心理学和后人本心理学是我重要的思想来源,但这并不是说我的思想完全可以用现有的人本心理学和后人本心理学来概括。暂且采用“全人心理学”罢。
“全人心理学”这一汉语提法较好地体现了人本心理学和后人本心理学的精髓,即人的全面发展和从更广阔的系统来看人。著名心理学大师肯•威尔伯在2001年出版了新书《整合心理学》(Integral Psychology)。“全人心理学”这一术语可以看成是对他的某些心理学思想的回应。“全人心理学”是以充分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不断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心理学。

我提出“全人心理学”的概念之后,有了一定影响,得到了一些反馈,也让人产生了一些思考和疑问。为了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这一概念,在这里对它的一些核心概念做一些概括:究竟何谓“全人心理学”?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概念?它有什么用处?

我采用“全人心理学”这一术语,并不意味着我想创立一种新的心理学流派。使用这一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我自己对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学运用的价值取向,是想有一些比其他“体系化”了的心理学更加基础、更加深入的思考。

“全人心理学”有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

就我自己来说,研究人本心理学、后人本心理学要多一些,但我对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心理学照样有较强烈的兴趣。我赞成可以在理论上整合心理学上所有重要的思潮,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弗洛伊德心理学、人本心理学、后人本心理学等四种思潮。

我们无法学习所有的心理学,但我们可以有一种相对更佳的对待心理学的态度。其实,“全人心理学”的核心理念也就是这种态度,理解了它,也就解决了许多困惑。心理学理论,尤其是心理治疗理论,是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同时也是心理状态、价值观的体现。“全人心理学”体现了我的心理学观。

歌德在《浮士德》中讲述了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魔鬼靡非斯特和浮士德打赌,假如浮士德说出了“太美了,请停一下吧!”那么他的灵魂就输给了魔鬼靡非斯特。歌德借此表达人类有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谓“请停一下”,就是想背离宇宙的“大精神”(spirit),终止时间与生命的流动,终止创造性。

与宇宙的“大精神”保持一致,就是“全人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崇尚创造,避免执著。应该说,这也是世界常青哲学的精髓之一。

有鉴于此,“全人心理学”强调自己只是对待心理学的一种态度、一种价值取向,而并不是心理学的一种流派。它尊重任何一种心理学的流派,但并不在意自己是不是一种流派。它不排斥任何有用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但反对过分夸大任何一种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作用。它不反对心理学可以有自然形成的“主流”,但并不欣赏任何刻意声称自己是主流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它具有最大限度的开放性。很简单,当人们想要夸大某种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时候,他就相当于浮士德说“太美了,请停一下吧!”,那么他的灵魂也就输给了魔鬼靡非斯特。

那么,“全人心理学”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什么呢?它与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有什么关系?佛教讲“八万四千法门”,这可以理解为是说方法有八万四千个,不是强调具体数字,而是讲法门是不可穷尽的,不断发展的。

常言道,“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全人心理学非常欣赏这句话。它尊重任何流派的任何方法,乐于从任何流派的任何方法中吸取养料,但不迷信任何一种流派和方法。不管有什么背景,不管声称受了什么训练,能“抓老鼠”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应该注意的是,没有什么猫能够保证自己一辈子都是好猫,因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老鼠在变异,老鼠越来越聪明。今天你抓住了老鼠,如果不进步,再过几个月难保还能抓住。

罗杰斯关于“美好人生”(GoodLife)的理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他认为:

1. 美好人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固定状态。

2. 美好人生是一种趋势(Direction),而不是一个一次达到的目的地。

或许他的这一看法,恰似佛教的“无所住而生其心”、“活在当下”,至少我们可以说他表达了常人身上类似的主观体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感悟是世界常青哲学的共识,并非只是佛教才有。

“美好人生”是一种放下执著后的心灵自由,不是一种可以固定下来的、绝对的自由。我理解这正是佛教所说的“空”。“活在当下”这个概念也非常好。罗杰斯的思想在这里与佛教的思想达成了一致。凡是活在当下的,就是流动的、时时常新的、破除执著的、摈弃妄念的。而如果我们想把这一过程固定下来,它就变成了执著或者妄念,因为它已经僵化、停滞。

只要有这种态度和精神,并且持之以恒地学习和成长,从事心理治疗,就能够产生一种大自信:只要当事人的神志是清楚的,总能够帮助他解决任何问题。没有不能够突破的心理障碍,除非你自己的心中有障碍。咨询师要努力做到,当“魔高一丈”之时,自己所体悟的“道”又高了一尺……

我提出“全人心理学”,是希望以更加开放、广阔的心态理解人性,我赞同后人本心理学的看法,认为人有四种性质:物质性、动物性、人性、灵性。灵性的开发是人的潜能的深度开发,只有通过灵性的开发,人的潜能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挥。灵性的开发与人的其他性质并不冲突,人通过不断整合自身的能量越来越向“全人”接近。

什么是“全人”?简单地说,是指全面发展的人,或者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人。再具体一点说,做到下面任何一条,都可以称为“全人”:

1. 健康可以分三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灵性健康。所谓“全人”就是具有“身、心、灵”整合的“大健康”的人。

2. 人有两次出生:第一次是经由自己父母的出生;第二次是经由自己的出生(人格)。所谓“全人”就是完成了第二次出生的人。

3. 人有四种死亡:“生物学死亡”、“社会学死亡”、“人本心理学死亡”、“后人本心理学死亡”。所谓“全人”就是超越了这四种死亡的人。

4. 人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心理素质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来理解,其中一种可以用智慧力、情感力、意志力,即人格三要素来概括。所谓“全人”就是人格三要素平衡发展,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人。

5. 在人的动力结构上可以把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五个层次扩展为七个层次,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之上再加上“自我超越需要”、“大我实现需要”。人的需要满足的优势,应该至少发展为自我实现需要、自我超越需要的优势。人能够达到的能量最畅通的状态是大我实现。所谓“全人”就是“大我实现需要”已经开始支配其行为的人。

6. 人有两种基本的生存状态:独处与交往。独处状态可以分为三种:匮乏性独处;维持性独处;充实性独处。交往状态也可以分为三种:纠缠性交往、维持性交往、通心性交往。所谓“全人”就是独处时有最多的充实独处,交往时有最多的通心交往的人。

以上理念有的并非我首先提出,但我对它们的诠释,有的则是我在研究心理学和实践过程中的原创,有我自己的发挥。


与上述理念相应,我认为心理咨询最根本的作用是帮助人们成长,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人,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人需要心理咨询”。另外,成长以及成为一个“全人”,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人可以终身成长”。

“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自2003年推出,迄今已经在全国16座城市举办100多个工作坊。在帮助人的实践上,已经可以做到潜能的深度开发,可以把一个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引导为有新生的感觉,活得更加舒畅的人,走向“身、心、灵”的“大健康”。而对于那些本来状态就不错的人,也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盲点,更上一层楼。

另外,我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一个概念的重要性。这就是“通心”。“通心”可以是解决人际关系烦恼最根本的途径,也很可能是一个有深远价值的概念。“通心”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成为全人心理学的一个特色。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部分 成功、自我实现与人格三要素

第一章 成功学在中国的流行
一、成功学的流行/1
二、“成功热”与中国人人格发展趋势/2
三、“亚洲成功学第一人”/4
四、我关于陈安之成功学的感受/6
五、如何看待陈安之对成功学的推广/8
六、陈安之与罗伯特•清崎的“富爸爸”/11

第二章 对几种流行成功心理学理论的质疑
一、我国的四次心理学热/14
二、情商理论质疑/16
三、财商理论质疑/22
四、逆商理论质疑/37
五、成功心理学的整合/40
六、从人格三要素看心理学培训/42

第三章 成功与自我实现
一、究竟什么是成功/43
二、“三赢”与成功/44
三、真正的成功是整体人生的成功/45
四、整体人生成功与自我实现/47



第二部分 什么是人格三要素理论


第四章 人格三要素决定命运
一、神秘的数字“三”/50
二、人格三要素决定命运/52
三、自我实现与人格力量/54
四、什么是人格三要素/57
五、关于“情感力”问题/66

第五章 人格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主导人格力与辅助人格力/68
二、人格力表达的层次性/70
三、人格力的结构性与情景性/72
四、平衡型人格与非平衡型人格/72
五、非平衡型人格的形成/77
六、三种人格力的相互关系/79
七、三种人格力的相互影响/81

第六章 人格三要素与行为理想
一、三种人格力和三种具有全人类性的行为理想/84
二、三种具有全人类性的行为理想之间的关系/95
三、宇宙进化的深度与人类精神性的顶峰/99

第七章 人格三要素理论的源流
一、人格三要素与历史上的三分法/101
二、康德对三分法的贡献/103
三、卡耐基谈人的三种“心理趋向”/106
四、H.B.丹尼什的“精神心理学”/107
五、关于多元能力观/109

第八章 人格三要素理论的涵盖面
一、神经语言程式学(NLP)与人格三要素理论/111
二、灵商理论与人格三要素理论/117
三、厚黑学与人格三要素理论/121
四、拿破仑•希尔与人格三要素理论/127
五、安东尼•罗宾与人格三要素理论/128
六、斯腾伯格“成功智力”与人格三要素理论/130
七、气质理论与人格三要素/134
八、巴赫和贝多芬/134
九、一元论与多元论问题/136


第三部分 人格三要素理论的运用(个人)


第九章人格三要素理论的解释力
一、人格力三角形与不同的人格类型/139
二、成功与“必要的张力”/147
三、“选择”更重要,还是“努力”更重要/148
四、如何理解“只有偏执狂才能够生存”/150
五、人格力发挥的一些原则/152
六、如何用人格三要素改变命运/156

第十章 防御机制与应战机制
一、“应付”与“应战”/158
二、防御机制与应战机制/159
三、应战机制的分类/162

第十一章 人格三要素的高扬——挫折超越力
一、什么是挫折超越力/169
二、如何激发挫折超越力/175


第四部分 人格三要素论的应用(社会、文化)


第十二章 从“人格三要素理论”看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格
一、“理想人格设计”与“实际普遍人格”/182
二、“终极描述”与“过程描述”/188

三、从“人格三要素论”看中国传统
文化的理想人格设计/189
四、从中国传统文化看“片面道德力型人格”/193
五、打破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格的恶性循环/198

第十三章 从人格三要素理论看西方近现代文化与人格
一、欧洲中世纪的人格/201
二、西方近现代的两种“片面智慧力型人格”/202
三、尼采的片面意志力型人格/207
四、在尼采之后/214
五、西方人格发展的趋势之一: 对于道德力的需要和兴趣/216

第十四章 东方自我实现人格
一、东方自我实现——21世纪世界的人格发展方向/218
二、谁是东方自我实现的人/225

再版后记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