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21世纪传播学系列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21世纪传播学系列教材)
ISBN:978-7-300-08629-3 条码:
作者: 刘海龙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0
定价: ¥48.00  折扣价:¥43.20
折扣:0.90 节省了4.8元
字数: 30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G1695 每包册数: 9
出版日期: 2008-02-29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从传播理论的范式和流派角度研究传播学理论。

作者简介: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章节目录:
第一章 传播的六种话语 第一节 什么是话语研究  第二节 传播是传递  第三节 传播是控制  第四节 传播是游戏  第五节 传播是权力  第六节 传播是撒播  第七节 传播是共享和互动  总结 第二章 大众传播研究史:诠释与建构  第一节 在争论中被建构起来的传播研究史  第二节 “传播学”在中国的建构  第三节 修辞学和文学批评传统  第四节 19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的大众传播研究  第五节 芝加哥学派与美国早期大众传播研究  第六节 李普曼和《民意》  第七节 大众传播研究  总结 第三章 理论和研究范式  第五节 芝加哥学派与美国早期大众传播研究 第六节 李普曼和《民意》 第七节 大众传播研究 总结第三章 理论和研究范式 第一节 理论与范式 第二节 大众传播理论的三种范式 第三节 理论研究的程序与工具 第四节 如何评估理论 总结第四章 大众传播中的宣传与说服 第一节 争论中的宣传概念 第二节 从“旧宣传”到“新宣传” 第三节 传播与说服 总结第五章 从功能到效果 第一节 早期的功能研究 第二节 社会结构与大众传播的功能:知沟假说 第三节 效果研究与传播流 第四节 创新及信息的扩散 总结第六章 大众传播的影响:社会心理取向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认知基模 第二节 沉默的螺旋 第三节 第三人效果 总结第七章 大众传播的影响:信息环境取向第八章 大众传播的影响:受众使用与依赖取向第九章 批判理论的兴起和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第十章 文化研究:表征与霸权第十一章 媒体生产与媒介场第十二章 多伦多学派及媒介研究后记

精彩片段:
第一章 传播的六种话语  第一节 什么是话语研究  本质主义的定义方式什么是传播?这是每一个学习和研究传播理论的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翻阅各种讨论传播的书籍,我们发现,对于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人们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当然,循着不同的界定,对于传播现象的考察也在不同的方向上展开。这本书要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关于传播的理论——甚至有许多理论相互矛盾?比如有的学者认为大众传播有助于公共管理,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大众传播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控制。尽管造成上述分歧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关键的一点是他们对“传播”的界定存在差异。是什么产生了上述分歧呢?可能是认识角度、利益、价值观、世界观不同,但是最根本的一点是他们采用的定义方式造成了众说纷纭的局面。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学者的定义都采用了“传播是……”这样的判断句,他们试图透过传播现象的迷雾,揭示出传播的本质。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